第八编 欧洲国家与教会中的动乱(第2/16页)
政治主张的失败?教会的衰弱不只因为十字军的失败与人民对沉重的金钱负担的憎恶,还因为教会和世俗统治者的政治争吵。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打败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之后,再没有教皇郑重地提出如此极端的主张。大部分人最终赞成了但丁的建议,即教会的领域属于宗教与道德,而非政治。这个意见并未削减教会的精神权威,可的确削弱了它的政治权力,而主要的获利者却是诸国的国王。
“巴比伦式流亡”?前面讲过,卜尼法斯八世之后的继任教皇居住在法国。自1309年至1377年的近70年里,他们都居住在阿维尼翁。这些教皇本身是善良的,可是在法国之外,人们都相信他们只是法国国王的工具。他们居住在阿维尼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巴比伦式流亡”,或“巴比伦式监禁”。正是如此,他们被比喻成曾经在古时巴比伦城流放与囚禁长达70年的希伯来人。
意大利人对于教皇们在阿维尼翁的长时间居留当然极度愤恨。罗马民众于1347年在黎恩济的领导下起来反叛,成立了一个共和国新政府。他建立的政府既民主又民族。新政府的成立既是对教皇,也是对意大利统治者的一次挑战。黎恩济于1354年被杀,他的政府也被摧毁了,但事实证明意大利仍有一种非常深的民族感与反教皇情感。
最终于1377年,因为锡耶纳的修女凯特琳的恳请与胁迫,教皇从阿维尼翁回到了罗马,“巴比伦式流亡”到此结束。
教会大分裂?但“教会大分裂”比“巴比伦式流亡”产生的影响更坏。自1378年至1417年存在两位对立的教皇,一位在罗马,一位在阿维尼翁,史上被称作“教会大分裂”。分裂还造成了各国产生敌对的阵容。拥护阿维尼翁教皇的国家有法国、苏格兰、萨瓦、西班牙与葡萄牙;而意大利、德国、英国、匈牙利、波兰与其他国家则站到了罗马教皇那边。分裂于1417年结束,但从此之后教皇的权力相对削弱,国王的权力却相对加强了。
宗教会议运动?在“教会大分裂”之后的一两代内,许多人觉得全体宗教会议应该要比教皇拥有更高的权威。由此爆发了“宗教会议运动”,虽然运动不久便失败了,但运动期间也起到了分裂、削弱了教会的作用。
三、百年战争
在“巴比伦式流亡”与“教会大分裂”期间,英王与法王展开了一场长时间斗争,史称“百年战争”。这并非一场战争,而是一系列的战争,有时这方获胜,有时另一方获胜,整个战争自1337年至1453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封建制度里的仇人?自威廉一世与亨利二世的时代开始,英国诸王总被当作是法国国王的封臣,因为他们在法国占据或者宣称有权占据一些土地。这些封建关系是无休无止的冲突的根源。英国诸王尝试摆脱法国诸王的宗主权,同时后者时常警惕着想要削减英王的权力。比如,法国诸王曾帮助苏格兰反抗英国,还对英国人在弗兰德的贸易进行限制。
战争的近因?法王菲利浦六世于1337年宣布,英王在法国作为采邑占据的加斯科尼与吉延两块公爵领地,已经被他依法充公了。他向英国宣战并派遣舰队大举进攻英国。英王爱德华三世立刻编造了一个关于法国王位的法律主张。他与菲利浦六世怀揣野心的封臣们结成了联盟,准备打一场有决定意义的大仗。
英国的胜利?战争的第一阶段是1337年至1360年,爱德华三世与自己才华迸发的年轻儿子“黑太子”爱德华进攻法国,取得了两场辉煌的胜利——克勒西(1346年)与加来(1347年)。在1348年,一场名叫“黑死病”的可怕瘟疫席卷了欧洲,战争暂时停止。接着英国又于1356年在普瓦提埃赢得了胜利,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签署了合约,规定爱德华三世放弃自己对法国王位的主张,但却得到了卢瓦尔河以南半个法国的土地,以及北方海港加来;这些地方不是法王的采邑,而被当作绝对世业所拥有。
法国收复失地?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开始于1369年一位新法王对英国的入侵。这次法国人占据了优势。他们拥有一位干练的将领,又充分利用英国君主政体的弱点。1395年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英国保住了加来与自波尔多至巴约讷沿岸的一条狭长地带,但是放弃了在法国的其他领土;英王还娶了法王的女儿为后。
亨利五世与阿让库尔?拥有实力与野心的英国利用了法国的弱点与混乱,自1415年至1420年进入了战争的第三阶段。法王查理六世患有精神病,他的封建封臣们迫切希望利用这种局面。英王亨利五世既勇敢又聪明。他再次向法国宣战,入侵法国,而且声称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于1415年在阿让库尔战役大胜法国人。他还征服了诺曼底,横扫了整个法国南部。查理六世求和于他,在1420年,亨利下令签署几乎完全有利于他的特鲁瓦条约。依照这份条约,亨利得到了法国的许多土地;并且在查理六世去世之后亨利能够当上法国国王,还能娶(之后真的娶了)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为妻。
可是世事难料。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都于1422年去世了。尽管亨利的幼儿亨利六世被宣布既是英王还是法王,可是许多法国人对此表示拒绝。他们紧密团结在查理六世儿子的周围。
圣女贞德?如此,战争的第四阶段开始了。拥护查理六世的儿子查理七世的法国人最初占少部分,并且在漫长的7年时间里他们打了很多败仗。此时圣女贞德出现了。她并未挥剑,只是手举一面白旗。法国人却愿意追随她,她带领他们迈向胜利。她于1429年把英国人从奥尔良城驱逐出去,没过多久又把兰斯与其他地方的英国人赶出去。后来,在帮历代法王加冕的兰斯大教堂中,她帮查理七世加了冕。这成为她一生的顶峰。
这对贞德和法国来讲,都是光荣的一天。但就在当时,并非全部的法国人都站在她那边。翌年她落入英国人的手里。一个同情英国人的诺曼法庭判决她死刑,她于1431年在鲁昂被处以火刑。
可是贞德的精神却影响了整个法国。她为法国献身的精神让法国人团结在一起。英国人占领的城镇与省份相继失守。百年战争于1453年结束了。这场战争开始于封建战争,却以民族战争而结束,爱国的法国人像磐石一般团结在法王周围。最后,只剩加来还留在英国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