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4/4页)

“活在这世上,本就是人人煎熬。”邵掌柜满脸寂寞地说,没人能明白他。

“师父……”那伙计又开口恳求了一声。

“这不是你我能做主的事。”邵掌柜改了态度,脸上重新写满属于他“百谷尝”的精明与果决,伸手拍了拍伙计的肩膀,说:“这件事如果稍有闪失,不止你我要丢了粮行这碗饭,往后在这行都无法再立足。为了一家老小,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

年长的伙计听见,缓缓垂下头,过了片刻,应了一声是。

于是邵掌柜背着双手,慢慢踱到余庆行店面跟前,亲耳听见前来买粮的主顾在抱怨。他则在脸上挂起那万年不变的笑容,稍许躬身,说:“小老儿听闻,官仓眼下正在京中放粮,那粮价大约只有粮行的一半。若是您嫌这粮行的粮食太贵,去官仓买粮也是使得的。”

原本骂骂咧咧的主顾登时泄了气:“官仓那里卖的,固然是平价粮,每天只放二百石粮食。就算是限了每人只买二斗,可是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队。我试着去买过两回,好不容易排到近前了,官仓的人就说卖光了。”

“是呀,如果能买到官仓的粮,谁还来这粮行里买?”

“算了,北方大旱绝收,眼下肯定哪里都缺粮。大家就忍一忍,原本吃干的,现在喝稀,原本吃白面的,现在吃小米。熬过这个夏天就好了。”

“也是啊……”

“大家都没法子。”

邵掌柜郑重作揖,谢过了帮他说话的老主顾,然后转回余庆行后头的货栈。

十几个百姓装扮的伙计这时气喘吁吁地赶了回来,将背回来的粮食分门别类,倒入粮仓。这几个毛头小伙还在一路嬉笑:

“你前头的那个,就是裕丰行的伙计,我认得的。”

“官仓怕也想不到,他们放的平价粮,嘻嘻……全都进了京里各大粮行的粮仓。”

*

贾放在德安县城住了一晚,在驿站住了两晚,总共有四天没能去桃源村。

一回京他就赶紧去了大观园,通过稻香村前往桃源村,一路上他只在想,到底用什么方式才能将桃源村的粮食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出来。

稻香村这条通道看来是必须要使用了。桃源村那里,从各家粮仓到贤良祠已经修了轨道,而大观园里,稻香村到大观园园门也安上了铜轨。这两段分别运输都不是问题。

但是他应该怎么让这十万石米都通过费长房那条“缩地鞭”——难道要他亲自推小车跑个成百上千回吗?

不过如果真的需要这样做,贾放也真的不介意跑个成百上千回:权当锻炼身体了。

或许他还应当考虑找一群完全可信的帮手,就算是知道了稻香村的秘密也无妨的——贾放在想,如果确实有这必要,他是不是该联系老爹荣国公或者伯父宁国公,看看他们两位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些支持。

正想着,贾放已经从稻香村来到了桃源村,出现在贤良祠跟前。

他这才想起,他已经四天没在桃源村出现了——此前他可是顶着“暂住在桃源村”的人设出现的,这回他应该如何向村民们解释?

谁知他见到的第一个村民见了他一蹦三尺高:“贾三爷回来啦,贾三爷郊游回来啦!”

贾放:……郊游?

好吧,就郊游吧!

这四天就当他独自外出游山玩水了一回,现在回来了。

这村民赶紧跑了去找陶村长,不一会,老村长就在村民的陪伴下,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贾放见状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儿。

谁知陶村长见了贾放,拍着头说:“三爷,我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对您说。上回您去郊游之前我就想对您说来着,所以我让他们您一回来就叫我……”

贾放屏住呼吸静听——什么事这么重要?

老村长想了半天,说:“我忘了。”

贾放:……

他想了想,觉得能让老人家那么上心的事必然重要,当下选择陪伴陶村长沿着村里新修的木轨走了一段。

“陶老丈,有件事我要和您商量。最近我打算让村里人先送一部分粮食到贤良祠里。那个……贤良祠需要,祭祀……”

他得先试试,用这种方式送粮入京好不好使。

谁知他一提粮食,老村长一拍脑袋,想起来了。

“三爷,我就是想和您说这粮食的事儿。”老村长急急忙忙地说,“咱们村的存粮呀,它有个毛病。”

贾放吓了一大跳,背后的汗都出来了。

这些存粮他是打算拿出去救人的呀!如果粮有问题,他立马就要抓瞎。

却听老村长异常认真地说:“三爷,这绝对不能瞒您,咱们村的存粮啊,都是陈米,和新米吃起来不是一个味儿。”

贾放可从来没想过:他竟然会被一个关于“陈米”的消息吓到出汗。

不过,作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设计师,他确实是不知道陈米和新米吃起来有什么区别的。

因此老村长也以一种关爱纨绔子弟的眼光望着贾放,耐心地解释:“陈米么……无论怎么煮,吃起来都有一股霉味儿。三爷在府里,每次吃的应当都是当年的新米吧?”

贾放必须得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饭碗里的米有没有霉味儿,大概率是没有,他也从来不曾注意到。但是上回打听京里的粮价,他确实注意到一点,粮行出售的稻米价格,特地标注了,“去岁的稻米”——现在还没有到早稻收割的季节,去岁的稻米也就是去年七八月间收下来的大米,也是新米。

看起来京里的粮行,在稻米方面,只出售新米,陈米应当无人过问。

老村长一面说一面引着贾放往村中走,向贾放解释:“陈米吧,它就是这么个毛病,人吃了没病,但就是不好吃。”

他还急急忙忙地表功:“三爷,可真不是我们村怠慢了您名下的粮食。村民们可是每季都把陈米拿出来晒,时时检查有没有生虫。米绝对是好米,可它就是——陈了。”

贾放随同老村长检查了一处吊脚楼上的粮仓,抓了一把米仔细检查,发现果然如老村长所言,这米的保存条件确实很好,但就是陈了,抓在手中一闻,就能够闻到一股子“岁月的气息”。

不过,这些陈谷子,应该不会那么影响他的救人大计吧?

害他白担了半天的心。

最后贾放还是勉励了一把老村长:“眼看早稻就要收了,村里大家加把劲儿,不止有陈米输出,也要有新米输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