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一个被高度同情的嫌疑对象(第2/2页)

新生劳改农场始建于五十年代,是天南省建国之后第一批兴建的劳改农场,地址在边城市区以北,离边境线大约有两三百公里。

新生劳改农场的占地面积不小,拥有耕地将近两万亩。

这在山多地少的边城,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

劳改农场最先建立的时候,是归边城市下边的一个县管理的,业务管理由天南省公安厅负责,但是很快就交由省公安厅全权管理了,管理序列也从地方划了出来,直接归口省公安厅管理。八十年代初期,改归天南省司法厅管理。

和云山铜矿一样,新生劳改农场是正县团级架子,下辖八个劳改大队。

劳改农场辖区自成一体,除了农耕大队之外,还陆续建起了加工,修理等小型工厂,让在押犯人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新生劳改农场虽然号称边城监狱,实际上收押的犯人来自全省各地,远远不止边城一个市的犯人。

那是真正鱼龙混杂的地方。

相对来说,边城监狱的犯人构成,比其他监狱的犯人构成更加复杂,大批的涉毒,涉枪罪犯被关押在这个监狱里进行劳动改造,劳改农场的气氛比其他监狱的气氛更加多了三分暴戾之气。

固然有一部分犯人在里面接受劳动改造之后,完成蜕变,变成了新人,昂首挺胸开始了新生活,但也有一部分犯人在里面相互“交流”犯罪心得,益发的变得五毒俱全,成为更有反侦查经验,手段更加狡猾多变,更难对付的“惯犯”。

许多犯罪团伙就是在监狱里纠集形成的。

这些所谓的牢友在一起,臭味相投,相互“学习”,出狱之后自然而然就纠集在一起,形成新的犯罪团伙。这种经过监狱“强化”的犯罪团伙,破坏力更强。

这种情形,王为这样的资深刑警实在见得太多了。

故此,劳改释放人员也是派出所管片民警,分局县局刑警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不少劳改释放人员还被发展成了派出所和刑警队,治安队的线人。

也算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价值吧。

在王为看来,如果边城冒出来新的涉枪犯罪团伙,除了从那边越境过来的,类似青龙这样的悍匪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边城监狱纠集形成的。

当然,一些社会上的流氓混混,慢慢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也能形成涉枪犯罪团伙。

但几乎每个这样的团伙,其中都有不少刑满释放人员参与,而且基本都是“骨干”,中坚力量。

“杨明轩减刑一年,监狱里给他的评语很不错的,说他积极改造,服从管理,是监狱里的积极分子……”

顾啸又加了一句说明,话里话外,竭力为杨明轩辩护。

监狱里的改造积极分子,可不见得就一定能获得新生,往往只是说明,这个人比较会来事,会见风使舵,会讨人欢心。还有一点就是,他可以成为管教干部的好帮手,帮着管教干部管理其他犯人。

杨明轩这种豪气大方的性格,在那种地方,确实会比较混得开。

再说,他家庭条件应该也不错,家里人给他在监狱拉点关系什么的,肯定能获得管教干部更多的关照,在监狱里“脱颖而出”也就十分的理所当然了。

所有这一切,都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