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十七首)(第5/6页)
[8]李煜《玉楼春》:“醉拍阑干情未切。”这里亦有按拍的意思。
[9]“登临”本于《楚辞.九辩》。欧阳修《蝶恋花》:“无人会得凭阑意。”
[10]《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11]“刘郎”指刘备。《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语:“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以上一段,盖谓当时朝士,贪恋爵禄,只知道“求田问舍”,固无若张翰其人者,如碰见刘备当然要看不起他们。语意广泛,不泥定自己,却引起自己的忧愁寂寞。
[12]苏轼《满庭芳》:“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13]《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庾信《枯树赋》作“树犹如此”,与本句合。
[14]三句一气而下,作一句读。“红巾翠袖”,妆饰,以代美人。王勃《落花落》:“罗袂红巾复往还。”“揾”,揩拭。“倩何人”者,言无人也,应前文“无人会”句。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1]。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2]。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3]。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4]。算未抵人间离别[5]。马上琵琶关塞黑[6],更长门翠辇辞金阙[7],看燕燕,送归妾[8]。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9]。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10]。正壮士悲歌未彻[11]。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12]。谁共我,醉明月[13]。
[1]刘过《龙洲词》有送辛稼轩弟《沁园春》一词,当即是茂嘉。
[2]宋洪兴祖《离骚补注》卷一:“然则子规、鶗鴂,二物也。”(“鹈”“鶗”字通)鹈鴂在这里音“提决”。
[3]首三句借鸟声见意。《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李善注张衡《思玄赋》引作“鶗鴂”。)鹧鸪啼声或云“钩辀格磔”,或云“行不得哥也”;杜鹃啼声,如曰“不如归去”。这三种啼声都不好听,却一个啼了,一个又啼,所以说“更那堪”,言其不堪。
[4]仍回到鹈鴂身上,即《离骚》“百草不芳”意。《文选》卷二十三阮籍《咏怀》“鶗鴂发哀音”下沈约注:“此鸟鸣则芳歇也。芬芳歇矣,则存者臭腐耳。”
[5]此句转到送别本意,以下却又胪列许多故事,离题很远。
[6]用昭君出塞事。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李商隐《王昭君》:“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魂返关塞黑。”
[7]用汉武帝陈后事,已见《摸鱼儿》词注[6]及[8]。翠辇辞阙,即言陈后退居长门宫。“更”者,叙说另一事。谢朓《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亦上用昭君,下用陈后,与之相同。此盖有所本。
[8]用庄姜送戴妫事。《诗.邶风.燕燕序》:“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诗见己志。”事并见隐公三年、四年《左传》。
[9]用李陵、苏武事。上片言美人宫怨,这里说壮士诀别,叙述故事,却连络而下,过片并不另起。“将军”云云指李陵,“故人”指苏武。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归汉,李陵送别语:“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10]用荆轲事。《史记.刺客列传》载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云:“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
[11]此句承上句仍用《易水歌》。所云“悲歌”,即本传所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复为羽声慷慨”等句。
[12]两句又回到开头许多鸟声。“如许恨”总结上文许多恨事。杜鹃旧有“啼血”之说,因它口中有血红色的斑点。言鸟啼虽然悲切,若知道如许恨事,还是更加悲哀呢。
[13]说到这里,始终未及送别本题,却在结末一点:“你去后,有谁来伴我饮酒赏月呢?”张惠言《词选》以为“茂嘉盖以得罪谪徙,故有是言。”茂嘉事迹,除见刘过词以外,别无可考,张氏之说未必可信。即使茂嘉真是贬谪,亦无须费如许气力来写它。盖已将个人身世和家国兴亡打拼成一片,多少悲怨,都非泛泛。别弟云云,虽是题目,实不过借题发挥而已。结构之奇辟,措语之悲壮,前人评赞已多,不更引录。
又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1]。一日独坐停云[2],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3]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4],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5],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6]?我见青山多妩媚[7],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8],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9]者,岂识浊醪妙理[10]。回首叫云飞风起[11],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12]。知我者,二三子[13]。
[1]“邑中”指江西铅山县。“此词”即指《贺新郎》词牌。
[2]作者的园亭,以陶诗取名。
[3]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4]《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原典谓“道不行”,词亦有此意。
[5]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世说新语.宠礼》:“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郗超),短主簿(王恂),能令公(桓温)喜,能令公怒。”这里“公”,作者自称。
[7]《新唐书.魏征传》记唐太宗语:“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8]陶潜《停云》:“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又《归去来辞》:“有酒盈樽。”
[9]苏轼《和陶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10]陶潜《己酉岁九月九日》:“浊酒且自陶。”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