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平等与可持续性(第3/4页)

各国工作时长的变化与不平等的关系同样能够证明不平等加剧了消费压力。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荣誉博士萨姆·鲍尔斯(Sam Bowles)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工作时长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不仅仅更加不平等的国家工作时间往往更长,而且工作时间的变化是与不平等状况的变化同步的。图表15.3表明,更长的工作时间是与更严重的不平等状况相伴的。生活在更加不平等国家的人们相当于每年要多工作两至三个月,不平等导致人们付出了每年少度假八至十二周的巨大代价。

另一项对美国国内状况的研究发现,如果姐妹的丈夫比自己的丈夫挣得多,那么已婚女性外出工作的可能性会更大。另一项类似的研究指出,如果生活在较不平等的环境中,那么已婚女性外出工作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当夫妻生活在男性收入不平等程度严重的地区时,妻子外出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关于储蓄、债务、破产率、广告支出和工作时间的许多数据都足以证明,不平等的确加剧了人们的消费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他人、追逐社会地位、跟随潮流等因素导致了消费主义盛行,其实质在于社会表象和社会地位。正因此,尽管经济增长并不能令我们获益,但我们依然会将之作为追逐的目标。人们之所以希望获得更多金钱,是因为这有助于改善自己的相对地位。因此,每个人对富裕的渴望,并不能汇总成全社会对经济增长的渴望。一项简单的试验足以证明,人们之所以渴望获得更多收入,实际上是因为渴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受访者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愿意成为富裕社会里的穷人,还是愿意成为贫穷社会里的富人。50%的受访者表示,即使需要放弃半数实际收入,也愿意成为贫穷社会里的富人。这项试验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重视社会地位,并且解释了各富裕国家内部收入差距之所以比这些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更加重要的原因。一旦我们拥有了足够多的生活必需品,相对地位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图表15.4:在更加不平等的社会里,人们的工作时间更长。

当鲍尔斯和帕克首次证明不平等状况与工作时长之间的关联时,他们引用了索尔斯坦·维布伦(Thorstein Veblen)的一句话:“只有通过不断地展示自己的购买力,才能让冷漠的旁观者佩服你的财力。”维布伦的《有闲阶级理论》(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一书出版于1899年,是首部探讨消费与社会分化之间关系的著作。他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并且强调了“财富竞赛”和“攀比行为”的重要性。广告商需要利用我们对于自身形象的不安心态,于是它们会使我们更加在意消费心理。不过,早在广告泛滥之前,维布伦就提出了相关理论。因此,与其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广告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广告商只不过是利用并放大了早已存在的不安心态。如今经济学家用“维布伦效应”一词指代人们根据社会价值而非使用价值来挑选商品这一现象。研究同样证明了,在挑选那些容易被他人察觉的商品时,人们往往更加看重这些商品能够带来的地位与威望。

人们常常认为,消费主义反映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利与占有欲,然而,这种观点与事实并不相符。乍看上去出于本能的消费欲望,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的社会性。生活在更加不平等、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财富往往能够令我们获得良好的个人形象,避免在他人眼中显得无能。消费主义表明了他人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的强有力。一旦拥有了足够多的生活必需品,财产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变得愈发不重要了,我们更加关注的将是财产对个人形象有何帮助。理想状况下,我们对彼此的印象取决于社群生活中的面对面互动,而不是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外在表象作出判断。这让我们回想起了第4章中得出的结论:不平等会削弱社群生活。社群生活的削弱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之间存在关联。

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需要严厉地限制富裕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需要以牺牲实际生活质量(包括健康、幸福、友谊、社群生活等因素)为代价。除了减少奢侈品(这些商品使得我们无法认识到更加本质的需求)的消费量外,还必须减少不平等。我们需要建设更加平等的社会,满足真正的社会需求。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不应该仅仅让我们感到物质生活水平受到了限制,还应该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平等。我们需要实现历史性的变革:将人类满足感的来源从经济增长转变为建设更加友好的社会。

在代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接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时,拉金德拉·帕乔里(Rajendra Pachauri)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农产品、食物和水的供给减少,将影响到上亿人的生活,导致冲突加剧(在他发表讲话之前,人们还未认识到生物燃料是导致世界食品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我们必须认识到应对全球变暖这一威胁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所有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国家)都觉得自己理应避开管制、寻找漏洞(在面对税收时,人们对这种做法早已习以为常),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失败。就在此时,大量生物燃料正在穿越大西洋,从欧洲运往美国,之后再返回欧洲;原因在于,如果在美国额外补充少量石油,即可获得美国政府提供的补贴;但在欧洲同样可以补充少量石油,并且还能避免两次横穿大西洋的麻烦。正是这种利用管制措施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态度,导致我们很难对全球变暖作出必要的回应。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全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合作。如果所有人都试图避开管制,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成功。避开管制、追求短期私利的行为不仅仅是反社会的,更是反人类的。旨在减少碳排放的政策,需要我们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公共精神。证据再一次表明,更加平等的社会在这些方面表现更加出色。我们在第4章中曾发现,更加平等的社会凝聚力更强,信任程度更高,从而有助于促进公共精神。我们还发现,这同样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更加平等的社会提供的发展援助更多,其“全球和平指数”得分也更高。图表15.5表明,更加平等的国家中人们有着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应对环境问题。该图表显示,更加平等的国家垃圾循环利用率也更高。这些数据来自澳大利亚的“地球方舟”基金会。我们在图表中列出了各国垃圾循环利用率的排名。此外,对全球商业领袖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能够证明,更加平等国家中人们有着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正如我们的同事罗伯托·德沃利(Roberto De Vogli)和戴维·希梅诺(David Gimeno)指出的,来自更加平等国家的商业领袖更加支持本国政府遵守国际环境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