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耶纳(第3/3页)
高 健 译
□读书人语
乔治·桑塔耶纳作为新实在论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充满了诗一样优美的梦幻。因为他把自己的哲学解说为“获得自甶与幸福的艺术”,而成为“非宗教性的宗教”。
《云雀》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也是一篇以抒情笔触阐释他的哲学观点的妙文。甶于对非理性的直觉的重视,使作者以诗人的气质,借助一连串得自大自然之印象的优美比喻,状写出人的种种精神状态与一己的内心感受。云雀是一个自由的象征,也是英国如雪莱之类浪漫主义诗人托物咏志的传统意象。作者由这个意象,对善良英国人的气质,乃至人类所有受到禁锢的心灵所进行的挣扎与抗争,都进行了细致而准确的状写。然而,他笔锋一转,指出云雀的欢畅纯属体躯性的欢杨,对人也并不算什么稀奇。将其比之于人类稍纵即逝的灵感,指出只有艺术和理性才是更神圣的。“云雀的歌声恍为流星一般,势必陨落与消失,人的聪明才智才是那星体之间钧天广乐的一个永恒乐部”。
逻辑是有魅力的。作者以严谨舒展的思辩,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进,终于达到主题的高峰。同时,又贯注以激情、广饰文采,以一连串抒情的诗句,作为逻辑的血肉,使通篇肌理滋润鲜活,从而成为一首颂诗,一首人的精神的优美颂诗。 【季红真】
- 本文出自作者第一次寓居英国时所著的散文集《旅英漫语》,出版于1912年。显然有感于雪莱的《致云雀》而写,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雪莱诗的一篇翻案文章。
- 典出希腊大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名剧《鸟》中。在这部剧作中,一群鸟在两名雅典人的建议下,竟在天地之间建立了一个理想社会,那里没有贫富,没有剥削,也没哲来自诸神那里的种种干涉,它们管这个理想国叫“白云布谷之乡”。
- 这里的“瞻前顾后”一语见于雪莱的《致云雀》一诗,而雪莱的这个用语又进一步转借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 在这句话以及后面的几句话里流露了本文作者对于英人以及英国社会与文化的极大景慕心理。
- 这句以及下面一句均出自对《新约》中一处经文的模仿。法律赛人为了陷害耶稣,就拿该不该给该撒(罗马皇帝)纳税的问题去难他。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让他们拿一个上税的钱给他看,然后问他们,那钱上的像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撤的。耶稣遂道,“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见《新约·马太福音》22章15—22节。
- 希腊神活中灶神,有时也与地母等神混在一起,另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威斯塔女灶神。
- 这里指人类。
- 给百合花着色与为紫罗兰添香二语均为英语中之习语,意为做多余无益的事(百合花已很美丽,何需再为敷色;紫罗兰已很芬芳,何需再为添香)。
- 这个词来自英诗人华滋华斯1899年寓居德国时所作《露西》组诗中的一者,诗歌颂了鸽河(英国中部河流名)之滨的一个娴静少女的可爱形象。
- 指天际乐声。古希腊毕达格拉斯等早期数学家曾认为,天体的运行能产生出一种只有神祇才能听到的至高的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