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预选 叙事曲(第2/3页)

突然,一种不安浮上脑海。

花了那么多精力和金钱来参加比赛,要是在第一次就被刷下来……应该怎么安慰他呢?

尽力了就好。比起不去挑战,事后后悔,试过了,还是更心安。我也有了有趣的体验呢。在带薪假期内整件事情完结,也不错啊。

她想了好几种安慰的话语,眼前却只有明石垂头丧气的样子,感觉任何语言都无法安慰。

很辛苦吧,当音乐家的太太。

她忽然想起了高中时代的同学的话。

同窗会时碰见的那位高中同学,曾经她也是明石的粉丝,经常去听音乐大学的演奏会,还给明石献过花。

会乐器的男孩很受欢迎。明石钢琴弹得那么好,又天生温柔开朗,从小就很受女孩子们欢迎。

明石和满智子是青梅竹马,从中学开始互相暗生情愫,高中时就十分自然地开始交往。满智子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理科女生,既不爱撒娇,也不时尚,有很多女生看不惯明石和她交往,家住九段的这位高中同学就是其中一个。

她曾经对明石说,满智子不适合你。当然,明石完全没有理会。

但是,大学毕业后,到了适龄期,那些女孩对会弹钢琴的男孩子马上失去了兴趣。

明石君怎么样了?

他还在弹钢琴?

真不错,满智子当上了公务员。

知道她和明石结婚后,曾经的朋友们的眼睛里,并没有羡慕的神色,反而是浮现出类似同情的东西。

说到明石在大型乐器店工作,她们一定会欢呼:“真棒!”大概没有说出的潜台词是“反正光靠音乐是活不下去的”或是“才华不够靠音乐活下去啊”。

很辛苦吧,当音乐家的太太。

若无其事地跟自己打招呼的那个女同学,曾经追着明石告诉他自己更合适的她,跟年长不少的牙医结婚后,刚生下长子。满智子有点恼火,因为她的话里面明显带着怜悯。

多管闲事。

满智子感到屈辱感油然而生,在心里面对她嚷道。

韩国女孩,中国男孩,韩国男孩。

出场的参赛者都实力超群。听说近年来亚洲势力正在上升,没想到比起刚才的俄罗斯女孩,这三个亚洲人技巧上更胜一筹。

大家都很厉害。

满智子叹了口气。

终于到了,第一次预选第一天最后的演奏者。

22 TAKASHIMA AKASHI

明石的名牌换上了,满智子不由得挺直了肩膀。

她的心跳得越来越快了。

记不清上一次这么紧张是什么时候了。

她不由得按紧了胃。

耳边有心脏跳动的声音。

我如果是参赛者,恐怕早就紧张得昏过去,完全无法演奏了。不,不对,如果自己是参赛者,应该不会这么紧张吧。

一个人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演奏完,明石,光是这样你已经够了不起了。

参赛者是日本人的时候,鼓掌声都特别大。

站在舞台上的明石,不光是体格的原因,看上去特别魁梧。

她不知不觉忘记了胃痛,只剩下钦佩。

果然,这个人有种天生的光明优雅的气质。

满智子仿佛是第一次看见他。

明石满脸微笑,轻快敏捷地走过来,坐在钢琴前。

他伸出手,调节椅子的高度。前一位出场者身材矮小,椅子调低了许多。

他从口袋拿出白手帕,擦拭琴键,然后擦了擦自己的手。

那是一种仪式,并不是怕调音师在键盘上留下手汗。为了稳定情绪,才做出擦琴键的动作。

能听到明石的声音。

他轻轻擦了一下额头,把手帕放在钢琴上,抬头望着斜上方,停下了动作。

没关系,他很镇定,精神很集中。

满智子一个人点点头。

明石不时以平静的眼神望向上方,开始弹奏。

啊。

满智子感觉自己睁大了眼睛。

不光是满智子,其他的观众也有同样的感受。哎呀哎呀,本来以为总算到最后了,在一片疲惫之中,忽然大家像一下子苏醒过来,坐直了身子。

明石弹出的声音,很不一样。虽说是同一架钢琴,跟前面那个人完全不同。

明快、稳定,十分扎实,同时表情生动。

果然,音乐代表的就是人的性格。这琴声,完全就是我所认识的明石本身。明石这个人包容力很强,这些都隐藏在他的琴声中。舞台上的明石身边,广阔的景色正在展开。

十二平均律第一卷第二首。

到底该选哪首曲子,明石犹豫了好久。在候选的几首曲子里面,他也再三弹奏比较,一直到提交节目单之前还在犹豫。

听巴赫的曲子,满智子总会想起“宗教”这个词。

虽然说不清楚,但感觉心里一下子平静下来,感觉开始明白了什么是“祈祷”。

明石弹奏的巴赫,让人想一直一直听下去。听众也会变得心静如水,谦卑下来。

不过,巴赫马上就弹完了。

接下去是贝多芬的奏鸣曲。第三号,第一乐章。

奏鸣曲是很重要的音乐形式。它是考验作曲家的力量,显示作曲家实力的音乐形式。

满智子只知道《月光》和《热情》,说实话,就算听到贝多芬的其他奏鸣曲也说不出名字。

感觉是为作曲而作的曲子。不是为了表现什么内容,而是为了形式创作的。

外行真是恐怖。满智子一边听着明石练习的奏鸣曲,一边说出了自己朴素的感想。

听起来是这样?

明石苦笑了。

嗯,没什么意思。

是嘛,那,大概是我的问题吧。

一边弹奏着零碎的节奏,明石一边望向天花板。

为什么,不是作曲家的问题吗?

满智子一边随口说道,一边叠起洗好的衣服。

不对。这种能流传后世的曲子,都有它的必然性。是钢琴家没有完美表达曲子的意境,是钢琴家没有说服力。

满智子记得,明石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分外严肃。

满智子忽然感到热泪盈眶。

终于明白明石说的意思了。

现在,明石指尖下流淌出的贝多芬,每一节都紧密连接,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对,明石弹奏的钢琴有了说服力。现在,我开始渐渐明白了,贝多芬想说些什么。

满智子集中注意力,不想漏过一个音符。第二曲也不知不觉中一下就结束了。

接下来,明石的第一次预选最后的曲子是肖邦的《第二叙事曲》。

本来他想弹《第四叙事曲》,但时间不够。

他练习时这么嘀咕着。

这首曲子有一个无比平静优雅的开头,仿佛是谁在窃窃私语,简单又美丽的旋律。听到这里,让人联想到明石给明人读绘本时的情景。

但是,那闲适的景象,不久就被意想不到的激越节奏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