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 狂热之日(第6/10页)
“嗯,奏去拉中提琴啊。”
亚夜沉思着。
“嗯,不知道怎么的,有点能明白。嗯,挺不错的啊。”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幸好我之前不知道,要是我知道了,肯定会更紧张。”
“哈哈哈,也许吧。”
两个人喝着茶。
“不过,亚夜,比赛结束了,你准备干什么?还是像以前一样,继续开音乐会吗?”
奏问道。
“不知道呢。”
亚夜歪着头想着。
“不过就算是我想,也不一定可以吧。”
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如果有人想听我的弹奏,我也很想弹钢琴。”
奏的眼睛放出光芒。
“真的吗?”
“嗯,我还想站到那个舞台上,还想弹钢琴。”
“真的?”
“嗯。”
两个人无言地微笑互望。
她回来了。
奏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亚夜这次是真的回到了音乐的最前线。
“必须要感谢风间尘啊。”
亚夜看着天花板。
“果然是风间尘。那小马呢?”
“嗯,也要感谢小马,要感谢大家。”
“已经确定可以获奖了,这样一来风间尘就可以买钢琴了,对呀,他会买哪里的钢琴?那孩子自己会调音,真不错。”
“说不定还会自己造钢琴呢。”
“啊,真有意思。风间尘的手制钢琴。他看起来手很巧。”
亚夜呵呵笑着。
“好想去听风间尘的彩排。想跟他一起开音乐会。”
“不错啊,来做计划吧,肯定会有人来听的。”
“在巴黎和东京。”
奏看了看手表。
“那是比赛之后的事情了,时间不晚。明天还有演奏,不早了,早点睡觉吧。”
“对呀对呀,现在可不是聊天的时候,还有比赛,还没结束呢。”
亚夜轻轻打着哈欠,跑进洗手间。
决赛第二天,也就是比赛最后一天的演奏,从下午两点开始。决赛的入场券已经卖完了,今天会公布比赛结果,所以开场前已经聚集了热心的乐迷,本来预定半小时前开场,最终提早了十分钟。
今天的第一位参赛者是韩国的赵韩山,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协奏曲》是很有人气的钢琴协奏曲,特别是在日本,被视为“协奏曲之王”,是一首非常华丽的曲子。曲子有着充满戏剧性的开场,能够一下子吸引住观众,精致的细节带着这首曲子慢慢走向高潮。这首杰作可以说是对观众的心理有着异常透彻的了解。
赵韩山和前一天弹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协奏曲》时一身黑的金思炯不一样。他只有十八岁,脸上还残留着几分稚气。但是他的演奏非常端正高雅,不流于流行,给人正统派的印象。
马赛尔轻松地坐在观众席的后面。
没有看到奏的身影,大概她还陪在亚夜的身边吧。
好久没有自己一个人听演奏了。
接下来没有自己的演出了,可以轻松地欣赏决赛最后三个人的演奏。里面还有他的朋友,风间尘和荣传亚夜的演奏。
朋友。
马赛尔想着,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在这次大赛中认识的两个人(和亚夜是再度重逢)。如果不在这里,恐怕没有机会认识。在短时间内如此频繁地接触,只有在比赛这种特殊的场合才可能。
也可以称他们为对手,但是,他没有这种感觉,还是叫朋友比较合适。
他们都是参赛者,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成了朋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吧。
接下来可能会天各一方,但有些东西连接着我们。接下来不管这两个人身在何方,我都会一直牵挂着他们。
他有这种预感。
如果可能的话,不想跟小亚分开,我想一直在她身边。
他在心里默默许愿,他相信不久就会再见面。
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马赛尔忽然回到现实。
我肯定能进前三位,但是没有绝对的胜算。
但是,听众奖会是我的吗?
马赛尔冷静地思考着。
在决赛中,观众一人一票,投给自己深受感动的参赛者的表演。得票最多的人会获得听众奖。在昨天的演奏中,如果从三个人中选一个人,会有很多的票数到我这里,今天投票的去向就不一定了。这么来说,情况对我还是有利的。
观众鼓起了掌,指挥和参赛者都进来了。
当然,我也很想弹这首曲子。
马赛尔一边看拍手,一边看着舞台。
我还不能弹,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这首曲子,要到一个圆满的状态——到一个非如此不可的时刻,我就可以弹了。这首曲子对我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协奏曲》,据说在首次公演的时候受到了狂热的欢迎。
在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一样有流行歌这种东西。现在虽然被称为“古典”,但在当时是站在潮流尖端最新的流行曲。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只有去现场才能听到音乐。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人们,还有那些听到了风评,自己也想去听,于是买了演奏会票的人,他们听了现场演奏,受到了多大的感动,有多么兴奋啊。
想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到,那些在第一次公演现场的人,是多么幸福和幸运啊,真是令人忌妒。在现场听到了这首曲子的第一次公演,当时的感动和兴奋该怎么形容?
那种狂热已经不会再出现了吧?
马赛尔想着。
第一次演奏的钢琴协奏曲——接触到最新乐曲的欢喜,已经无法再品味到了吧。街头巷尾都流传着同一首曲子,每一首新的曲子诞生,就会传遍整个世界。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无法再度体会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协奏曲》第一次公演时的喜悦呢?
马赛尔并不讨厌所谓的“现代音乐”。现在的音乐大多数没有曲调,拍子都很不清楚。演奏的人和听众都必须忍耐着。有完整的旋律反而会被轻视。音乐上的价值已经反转了,但听下去也有它的乐趣。
但是这种仿佛已经走入歧路的音乐,轻视旋律优美、观众听了会感动的音乐,以不流行为傲,似乎也说不通。
难道已经不能再产生经典了吗?
马赛尔被包围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协奏曲》第一乐章中,脑子里想着。
当然先人们都是无限伟大的,他们的存在,他们创作出的曲子,都无限接近奇迹。同样的情况不会第二次出现。在今天,所有的音乐都可以轻易入手,信息无限膨胀,出现同样的奇迹是很难的,这点他清楚。
但是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被既成观念束缚的迷信才是抑制新的“经典”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