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3/7页)

我们走进温伯尔帐篷门,理查和特比・诺盖吃惊地抬头看着我们。我俩先是在小前区抖去外衣上的雪,然后到里面找他们。我想我俩现在的模样肯定非常可笑,羽绒兜帽高高系紧,皮飞行头盔罩住了整张脸,头灯亮晃晃的,护目镜上结了一层冰,沙克尔顿夹克的肩部积了很多雪。这两个人显然没想到会有人来,他俩正靠在一个乌纳炉边,梅塔燃料燃烧着,一个大锅里正煮着什么东西,在23,500英尺海拔之上,气温特别低,我们用乌纳炉和梅塔燃料来煮东西吃。在这样的海拔高度沸点为77摄氏度左右,而在海平面上则需要达到100摄氏度。77摄氏度听起来似乎很烫了,可等到冷空气一吹,我们“煮沸”的热饮就会降到人体体温的温度。

我们露出了脸,这时理查说:“晚饭立刻就好,先生们。我们做了很多炖牛肉。”

我和J.C.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很显然,在经历了好几个小时的徒步跋涉和登山之后,早晨的阴霾已经自动消失了。

我原以为理查会因为巴布・里塔的死指责我,结果他并没有这样做,甚至连个尖锐的问题都没问。我知道理查・戴维斯・迪肯也非常喜欢巴布・里塔。

“你有什么登山计划,理查?”我们吃完了最后一点儿炖肉和重新加热的饼干,抿着不冷不热的咖啡,这时候J.C.问道。

“到了早晨,除非天气变得更糟,否则我们就去尝试登上北部山脊,前往五号营地。”他说,“几天之前我们在那里建了两顶米德帐篷……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它们没有被风刮走,也没有被雪崩卷到下面的冰川上。”他指着我和J.C.放在帐篷一角的吸氧装备,“你们上来的路上用了吗?”

我们摇摇头。

“很好,”理查说,“不过在四号营地还存有其他吸氧装备,而且我建议你俩夜里用一个氧气罐……用那个双人吸氧罩。如果你们感觉冷,或者真的感觉不舒服,1.5公升流量的氧气会让你们好起来。如果明天早晨去登山,我们都需要睡个好觉。说到这个,你们有没有带多余的电池和矿灯来?”

我点头。

“很好,”他又说了一遍,“我所说的‘明天早晨’,指的是凌晨3点半或4点左右。”

我本想说,啊,你终于听从雷吉的建议了,不过我还是决定把这句话咽下去,只是问了句:“雷吉和登津・伯希亚呢?”

“在大帐篷里。”理查说。突然之间他笑了起来,“今天早晨,在三号营地,布罗姆利-蒙特福特夫人无意中听到我和几个夏尔巴人在那里讨论RBT,她就跑过来质问我。她听好几个人说过这个RBT,所以她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这代表‘雷吉的大帐篷’,并因为冒昧使用她的名字向她道歉,结果她只说了声‘啊’,脸还腾一下红了。我真搞不懂她到底以为我们在说什么。”

我想了足有一分钟,然后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雷吉的大帐篷[7]……”这下子轮到我脸红了。我赶紧灌下去几口咖啡,掩饰我那张红彤彤的脸。

狂风猛吹着温伯尔帐篷的帐篷壁,不过此时倒不像一个星期之前在三号营地那样,感觉帐篷要塌了。而且,就算这顶帐篷被吹垮了,我们还有两顶没用过的米德帐篷和雷吉的大……帐篷……可以当作这场暴风雪中的救生艇。

当然了,除非在拴系结和桩子被狂风卷起来时,我们来不及从帐篷里跑出去。如果是那样的话,赶在这顶帐篷尚未滑向边缘掉进无底冰隙或垂直坠到1000英尺之下的冰川上,我们只能尝试用手抓破帐篷帆布逃生。

我们钻进睡袋里,依旧抿着最后一点儿咖啡,这时我把随身携带的一本书拿了出来。这是一本非常流行的战时英国诗选《人类的精神》,然后开始给其他人高声朗读一首丁尼生的诗,这时候理查突然开口道:“打扰一下,杰克。我能看看这书吗?”

“当然了。”我不再朗读,把书递给他。

理查站了起来,依旧穿着靴子的他套上羽绒外套,卷起了他的睡袋,抓起他自己的背包,走出帐篷,走进了猛烈的暴风雪之中。

我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只好对自己笑笑,心想这就是个玩笑罢了,没准儿是他拿书当卫生纸了,虽然我们都随身携带了一些卫生纸来。我把头和肩膀伸出温伯尔帐篷,刚好看到理查把《人类的精神》扔进其中一个较深的冰隙里。然后他消失在了打着旋儿的暴风雪中,朝着其中一顶堆满装备的米德帐篷走去。

我合上帐篷门帘,瞧着J.C.和特比。这两个人看上去和我一样,都挺惊讶,而且搞不清楚状况。

我晃晃脑袋,想说点什么,又琢磨着是不是这么高的海拔让我们这位年纪较大的英国朋友患上了暂时性失心疯,这时候帐篷帘的带子突然解开了,雷吉走了进来。她并没有穿羽绒外套,不过她倒是把它们拿了过来,一起拿来的还有她的羽绒睡袋和可充气睡垫。

“我能进来吗?”她问,其实这时她早就已经进到帐篷里来了,正在重新系好帐篷门。

“请……是的……欢迎……当然。”我和J.C.连声说。特比一直瞪眼看着,我这才想起来他只懂一点儿英语。

我们挪出地方,雷吉把她的睡垫和睡袋铺好,解开靴带,把靴子脱下来,然后钻进睡袋里,不过她并没有躺下,还坐在那儿。她飞快地用尼泊尔语对特比说了什么,然后这个夏尔巴人点点头,穿好靴子,卷起他的睡袋,又抓起他的背包,走到了外面的暴风雪中。

“我就是告诉特比,今夜我要在这个帐篷里睡觉——如果你们两位没问题的话——还说登津・伯西亚在我的圆顶帐篷里一个人挺孤单的。特比明白了我的暗示。我们现在有更多空间躺着睡觉了。”

今晚在这里睡,我头昏昏地想。接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真够可笑的,居然像个老古板似的对此感觉惊讶。除了木乃伊式的睡袋,我们三个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好几件棉、羊毛和鹅绒衣服。我想起了在英国听说过的一个故事,讲的是罗伯特・弗尔肯・斯科特在南极的一件事儿。很显然,在地位和社会阶级方面,斯科特是个相当保守的人。据说,他们在海岸附近搭建了一栋大型简陋屋,在里面一个大房间里,他居然挂了一张毯子,把士兵和军官隔开。可在向极地行进初期——此时其他几个人返回了那栋简陋屋,从而逃过了一劫,没有在那次探险中丧生——有人非常谦恭地问斯科特,晚上到外面冒着严寒回应自然的召唤去解手时,为什么他用的时间要比别人长。“大致来说,”据称斯科特这样说,“难就难在要把3英寸长的东西从7英寸厚的衣服里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