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帝心(第2/2页)
刘岱觉得,这皇上要么傻里傻气,要么深不可测,他的判断,时常在这两者之间动摇。
他虽然可以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但是不知道皇帝的底线,就没有打击对手的核心武器。
其实,这也是何弦教的。
何弦说,皇上若是开口训斥了一个进言的臣子,那其余的人便都看在心里,说话前就要掂量再三。
如此,便不利于广开言路,兼听则暗,长此下去,一定会出现问题,被人蒙蔽,比如说胡元泰。
何弦把道理讲得很浅显,朱凌锶很容易就懂了。
其实广开言路这件事,对皇帝本人要求特别高,要心胸宽大,知识丰富,有大局观,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还要身体素质好,不能被骂几下气出就高血压。
朱凌锶自知能力有限,便把何弦的教诲,简化成了四个字,“骂不还口”。
当然,朱凌锶的“骂不还口”,也有客观原因。
首先是在词汇量上,他虽然已经很努力了,还是赶不上科举精英们,尤其是他们兴致一起,说话都带对仗的,听着特别有气势,朱凌锶只能闭嘴惊艳。
其次就是,这些人就算骂皇帝,还是比较讲究的,通常不直接说,而是用典,那么多典故,朱凌锶不见得都能记住,等搞清楚典故的意思,究竟是夸自己还是骂自己,已经错过了回嘴的时机。
何弦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没法出仕做官,但毕竟是读书人,在给朱凌锶上课的时候,下意识地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一个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能虚心纳谏、心胸宽大,绝不对劝谏者打击报复的皇帝。
但是何弦由于不上朝,没有亲身感受过那个氛围,也就忽略了一件事。
他没有说,作为一个皇帝,在被骂的时候,要怎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要是谢靖知道,是因为这个,皇帝才老是委屈自己,一定要抓着朱凌锶补课。
刘岱虽然摸不透朱凌锶,但也掌握了他一个致命弱点,
他发现,皇帝是一个非常软弱的人。
朱凌锶非常害怕,奏折里出现人员伤亡的消息,无论是饥荒、征战还是牢狱,只要听到有人丢了性命,皇帝的脸色就非常难看。
那表情就好像是他真的有罪。
皇帝长在宫中,几乎很少出门,奏折上的人命,本该是数字,他却像是亲眼见过一般,哪怕是遥远的难以确认的数字。
这样一个皇帝,刘岱虽然说不上喜欢,倒也不讨厌,若是换一个,比如祁王,并不见得比这个好。
现在,刘岱手里的折子,看到了最后,落款赫然是:大理寺主事贾鹏程。
贾鹏程是隆嘉元年的状元,自然是徐程的人。
刘岱不禁摸了摸胡子,这第一把就这么大牌面,徐程手里,究竟还有什么王牌呢。
这些年来,弹劾刘岱的折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先皇和今上,不都也轻轻揭过了。
他就不相信,那个懦弱的皇帝,有胆量敢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