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星秀大赛(第2/3页)

祝温书就说:“我先去那边了,前辈再见。”

其实明言还是有点意外的。

平心而论,祝温书的名下虽然有一款流量不错的精品游戏,但他在业界的资历应该还没到做评委的份上。

他毕业比明言晚了两年,目前也就这一款《帝国之握》。

他自身在玩家当中的人设差不多也是“一款游戏就爆火了的天才型设计师”,和当年明言初出茅庐的时候差不多。

这就坐到了评委席上的话,能服众吗?

很快,明言就在后台和另一位评委聊天的时候,猜到了这背后的原由。

实话说,剩下几位评委也不太喜欢祝温书,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融洽。

其中一位较年轻的评委,说话特别耿直。

他对明言道:“毕竟是IPP亲自办的活动,才第一届就已经高手如云,可以预见以后也是会带来大流量的,所以能在第一届露脸的机会很是难得。这个祝温书是买流量、走后门进来的,你不用搭理他。”

明言:“……”

既然是通过特殊关系坐上了评委席,那么被隐隐地排挤也是当然的事情。

评委工作其实相当轻松的,只要依次对上台的八强作品进行试玩、点评和打分就可以了。

而在这期间,几位评委都不太愿意接祝温书的话。

一方面,确实是他走后门的行为犯了众怒;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说话让人比较为难。

先后几名参赛者上台展示作品,几位评委都是以批评鼓励为主,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和改进机会。

但祝温书却是指点江山,直接提出“修改建议”,道:“你可以直接把第三个职业砍掉了,设计上没有任何出彩之处,完全可以并入第二个职业当中。另外你的战斗系统完全可以把连招机制改一改……”

当他在说的时候,台上的参赛者队伍已经渐渐无法维持笑容了。

按照祝温书的说法,这款游戏就得大刀阔斧地大改特改,要变得面目全非了。

但那个时候,游戏是算他们自己的,还是算祝温书的设计?

也许是“天才”都有的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自负吧。

祝温书就像是尽情倾泻着自己的才华一样,对每一款参赛作品都做出了类似的修改,将它们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并以此为依据来给参赛作品打分。

其他评委有试图纠正祝温书的这种倾向,明言也提示过他说:“……我看,还是要看设计师自己的想法吧。”

但祝温书却是笑吟吟地,对明言说:“前辈难道没有设计思路吗?你不知道怎样改才是对它最好的选择?”

明言就没再说话了。

论游戏的设计思路,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明言自己心里也有那么多条……但是这毕竟是别人的作品,别人的比赛。

明言的委婉提醒,却惹来了祝温书的不满。

剩下几位评委都看出来了,两人之间似乎有什么不和。

下一位参赛者上台的时候,却是很兴奋地看向明言,张口就喊道:“教主好!……额,各位评委老师们好!”

台下的观众们发出了阵阵笑声。

评委席上现在最出名的老师,显然就是蓝星的明总设计师了。

比赛刚开始,介绍评委的时候,观众们给明言献上的掌声就是最热烈的。

其实上台的参赛者当中,以明言为偶像的人比比皆是——但还没有像这位一样实诚的,简直是崇拜之色溢于言表。

这位参赛者激动的脸都红了,他的队友扒拉了他一下,也没拉回来。

明言只好颔首示意,提醒他说:“你好,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结果他就站在舞台上,激动地说:“我叫俞冰,今年大三,我是教主的学弟,我也是明教教徒。三年前我玩了《我的世界》以后,特别特别崇拜明总设计师,所以我报考了游戏设计专业!我……我今天参加比赛,就是想像教主看齐,我也要做世界上最好的游戏!”

还是个很嫩的学生,从这说话间也可以看出他的紧张来。

台下的观众们自发地为他鼓起掌来,作为一种鼓励。

很快,队伍里其他人也自我介绍完毕了。

俞冰于是平复了一下心情,介绍起了自己的参赛作品。

这是一款玩法比较有趣的手机端单机游戏,主题内容是游戏的主角在不停地爬一座高塔,击败形形色色的怪物。

特点是,主角是自动进行战斗的。

而玩家只需要点击让主角释放相应技能就行了,偶尔在主角升级的时候给他加点。

毕竟是三天就做好的游戏,内容相当简单。

这款游戏的完成度已经算很不错了,在八强游戏里,暂时排行第三。

不过说实话,“自动战斗”这个功能,在星际时代是非常冷门的。

在大众的观念里,“战斗”就是一个游戏最重要的主体内容。

所以这个游戏还有一定的争议存在。

果然,其他评委也率先问起了这个问题。

而俞冰就磕磕绊绊地解释道:“我们这个游戏,不是让玩家专注打怪升级的,我就想……让他们能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有游戏玩。或者是在排队等什么的时候,既不会无聊,也不会太专注,以至于错过什么……”

听他说完,评委们有点茫然地私下讨论了一番。

明言则笑了下,问道:“你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想法吗?”

俞冰一看见他就脸红,紧张地用手在衣服上蹭了一下,擦掉手汗,说:“是、是的。我想象的是老爸摊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样子……”

台下又开始出现细碎的笑声了。

明言点头,温和地说道:“事实上,这是很正确的设计思路,我将它称作是‘情景化需求分析’。”

他一开口,场内外顿时都安静了,观众们意外地睁大了眼睛。

——哎哎哎,原来这背后还有高深的学问?

明言解释道:“很多人都知道,需求分析是我们在设计之前的必经之路。很多大公司都会事先调查市场,了解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游玩时间、游玩方式和游戏类型……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途径。有的时候,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来的信息是冰冷而绝对的,只能说是数学工具,却不能给创作带来灵感。

“真的创作,经常是从小事着手的。俞冰同学能够从一个生活情景中,敏锐地挖掘到身边人的娱乐需求,并以此作为基础,设计出一款满足需求的游戏——这是观察力和行动力的结合,可以说是相当有天分了。”

明言说完,台上的俞冰已经脸红得快要冒烟了,额上的汗水浸湿了刘海。

喜悦和激动之情在他脸上显露无疑,他几乎是哽咽着道:“谢谢教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