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楚歌(第2/2页)
陛下对此很满意,终于又回到当初,和阿江两人(?)世界的时候了。
严江本以为在楚地可以看到不同的风俗文化,但可惜的是,并没有,从息城一路东行,沿途的村庄多为巫祭之地,地广人稀,连桑蚕之室都甚少,问及原由,一是因为白起攻楚不过五十年,楚国几度迁都原气未复,二是男丁被抽,老幼妇人连春耕都困难,又哪有功夫养蝉织丝呢?
至于说歌舞——大战之下,封君都带着本地征兵前去国都了,大楚都要亡了,这还能听歌赏舞?心是有多大啊?
一路顺水直到下蔡,才稍微有了一些繁华景象。
下蔡是寿春的陪都,与寿春隔江而望。
这里终于有些大城之姿,且与楚境鲁地的歌舞不同,这里的楚歌楚舞都更加自由轻松,带着一种散漫与放浪的不羁,风气开放,私学兴盛,虽然的对前线战事颇有些惶惶,但却上下都坚信楚国一定能赢。
刚刚来下蔡,就遇到一场华丽的祭祀。
夏季将是河水泛滥之时,所以楚地多有山神河伯之祀,在高台之上,鼓声急促,楚巫们佩戴着鲜花,拿着野鸡绚丽的尾羽,穿着大红大绿的艳丽服饰,身上有隔着数米也能闻到的刺鼻椒兰之气,踩着鼓点,以娱诸神。
她身形婀娜,长袖如水,下腰甩袖之间,如凌波微步,妙曼无端。
严江不由赞道:“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这洛神赋中的句子,用来形容这样的舞蹈,再合适不过了。
“好句!”旁边有人大赞道,“在下项荣,不知阁下是哪位门下大才,可否一识?”
严江转头,便看到一青年浓眉大眼,含笑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