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篇

《朱丽》序言或关于小说的谈话

敬告读者

这篇虚构的对话或谈话原先是想作为《两情人书信集》的序言使用的。但是,由于它的形式与长度让我觉得不适合放在书信集里头,除非对之进行删节,但我又希望把它全文发表,以便读者能从中获得对这类作品的写作目的有益的启迪。不过,我原来想着等该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影响之后,再讨论其得与失的,免得损害书商的利益,也不想乞求读者们的宽容。

N.:这是您的手稿;我全都看完了。

R.:全都看完了?我知道了:您认为模仿者不多。

N.:也许有这么一两个,或者一个也没有。

R.:真糟糕,真可悲!不过,我想听听您的明确意见。

N.:我不敢。

R.:单凭您这句话,就知道您什么都敢。但说无妨。

N.:我的意见取决于您将对我提的问题的回答。这本书信集是真实 的,还是虚构的?

R.:我看不出这之间有什么关系。评价一本书是好是坏,有必要知道它是怎么写出来的吗?

N.:就您的这本书而言,非常有必要。一幅肖像画,只要是画得惟妙惟肖,无论其真人有多么丑陋,这幅画都是极有价值的。但是,在一幅用想象画出来的画中,每个人的面貌都应该具有人类的共同特点,否则,这幅画就毫无价值了。即使这两种画都画得很好,但二者之间仍旧有着差别:肖像画感兴趣的人少,而油画则受到众人的欢迎。

R.: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如果这些信是像肖像画似的,那它们就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如果它们似油画似的属于虚构的,那也虚构得很差劲儿。是这个意思不?

N.:正是。

R.:这么说,您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已经套出您的全部想法了。另外,既然我无法给您以满意的回答,您也就别再问我什么了。您就干脆点说吧,我的《朱丽》……

N.:唉!如果真有其人的话!

R.:怎么样?

N.:我认为那完全是虚构出来的。

R.:就算是吧。

N.:如果纯属虚构的话,那我还从未见过如此枯燥乏味的作品哩。说它是信吧,又根本不像是信;说它是小说吧,又根本不像是小说;书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另一个世界中的人。

R.:您这么说,我可要为我们的这个世界鸣不平了。

N.:您先别急;我们这个世界中也不乏疯人,但您书中的那些疯子并不是真疯子。

R.:我可以……不,我看得出您转弯抹角地想套出点什么来。您为什么这么肯定?您知道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差别有多大吗?知道不知道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吗?知道不知道,由于时间、地点、年龄的不同,人的习俗、成见有多大的差异吗?有谁敢于为自然范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敢于说:“人只能到此止步,不能超越这个界限”的?

N.:按照您的高论,那些闻所未闻的妖魔、巨人、侏儒以及各种各样的怪物,全都可以纳入大自然之中,全都可以改头换面了;我们就不再有一种共同的模式了。我再说一遍,在人物画中,必须让每个人都能看出画的是人。

R.:这点我同意,不过必须能让人辨别得出一类人与另一类人之间的实质性差异来。有些人只是从我们穿的是法式服装来看我们是法国人,您对此有何看法?

N.:如果一位作者既不刻画人物面貌及其体态身材,只给他戴上一块面纱作为服饰,却要想描绘其人物,您对这种作者有何看法?难道我们无权去问他,他笔下的人物究竟在哪儿呀?

R.:既无面貌又无体态!您这么说公平吗?根本就没有完人,所以才是虚构的作品。一个年轻姑娘违背了她所崇敬的美德,后又因为害怕犯下更大的罪孽而迷途知返了;一个善良重情的女友,因为对自己的那位知心女友宽容无度,最后受到了自己良心的谴责;一个重情的、心软的、善于言辞的诚实青年男子;一个为贵族门风所困的年迈绅士,迫于舆论压力而不惜牺牲一切;一个慷慨而忠实的美国人,虽然聪明有加,但考虑起问题来却缺乏理智……

N.:一个为人宽厚、殷勤好客的丈夫,热心地忙着把自己妻子的旧情人接到自己家中来……

R.:请您还是看看插图吧。[1]

N.:“心灵美好的人们!……”说得好!

R.:啊。哲学!你总是千方百计地让人们变得心胸狭窄,成为渺小的人!

N.:浪漫的情怀能让人心胸开阔,但也能让人误入歧途。还是言归正传吧。那两个女友呢?……您如何看待她们?……还有,在教堂里的那种突然转变?……想必是上帝的安排吧?……

R.:先生……

N.:一位虔诚笃信的女基督徒,从不对自己的孩子们讲授教理,临终时又不祈祷上帝,但却感动了一位神甫,又使一位无神论者皈依了宗教……啊!……

R.:先生……

N.:至于该书的趣味么,它是写给所有的人看的,所以它无趣味可言。书中没有一件恶劣行径,没有一个让好人感到害怕的恶人;书中尽是一些极其自然而朴实的事情;没有任何的突发事件,没有任何的戏剧性变化。一切都是早已有所预料的,所有的事情都按照预见的那样发生着。我们难道有必要把自己家中和邻居家里每天所见的事情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吗?

R.:您的意思是,得写一些普通人的稀罕事。我觉得我宁愿写与您相反的情况。另外,您把这本集子看做是一本小说了。它根本就不是小说,这一点您自己也这么说了。这是一本书信集……N.: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书信集,我觉得我已经这么说过了。书信这么写法简直少见!非常的夸张!太多的感叹!矫揉造作的地方不少!把鸡毛蒜皮的事都拿来详加叙述!一些简单的道理偏偏要说出一通大道理来!精辟的话语、一针见血的话非常罕见;缺乏细腻、力度和深度。出言高雅,但思想贫乏。如果说您的人物是真实的人物的话,那您得承认,他们的言谈举止却是很不真实的。

R.:我觉得,按您看问题的方法,您说的是对的。

N.:您是不是希望读者会有不同于我的看法?那您干什么还非要征求我的意见呢?

R.:我是想让您多说一些,我好反驳您。我看得出,您非常喜欢为出版发行而写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