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一九八四年,《情人》一书问世,杜拉斯已年届七十,突然成了文坛明星。这个现象使杜拉斯本人也感到吃惊。据她自己说,书内有不少迎合大众心理的成分,如酗酒、色情、殖民地情结,又加上似自传非自传的暗示,让读者又可当作自己的故事来欣赏,这一切使这部书成了畅销书。连一向以奖掖新生代青年作家为己任的龚古尔文学奖,也颁发给了《情人》。《世界报》评论员挖苦说:“这是给胜利者驰援来了。”其实,对杜拉斯只是锦上添花,龚古尔文学奖自己则很受伤。
据《文学奖阅读指南》作者贝特朗·拉勃说,法国文坛有一千项奖,为欧洲之冠。每周有两个奖或竞赛诞生,同时又有一个奖或竞赛死亡。得到媒体最多追捧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绝大多数奖项设立的目的是促销,不是推荐。
给萨特主编的《现代》杂志当过三十年秘书的杰尔曼娜·索尔贝,在《喂,我给您接萨特……》一书中回忆说,当年伽里玛出版社举行的鸡尾酒会上,出版家、作家、评论家谈的是作品价值,不是排行榜,提到的是作家与文学,不是营销术。索尔贝还说,现在回想这些情景如在梦中。
书籍成为大卖场商品,评审会成为商业性行会,作品推介成为营销促销。作家也纷纷窥测市场动向、评委口味,然后再调制作品的菜谱。“要别人感动,先要自己感动”,这条艺术创作心得,也变成了“要别人感动,先要问别人给什么感动”。于是媚俗的煽情作品风行一时。
得奖作品总是可以引起关注。成全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是授奖的一大功绩,同时又疏忽了其他足可与之媲美的人与作品,这又是授奖的一大罪过。
多年来,法国文学大奖如龚古尔、勒诺杜、费米娜……只是在财力雄厚的大出版社之间流转。以致有个绰号送给这些评审会,称为“伽里格拉瑟伊”(Galligraseuil),这是伽里玛、格拉塞、瑟伊三家出版社社名词头的组合。也有把瑟伊换成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称“伽里格拉班”(Galligrasbin)。
小出版社简直得不到优秀的稿子,因为有才华又还尚无名的青年作家经常听到这样的忠告:你怎么还把稿子往小社寄,那里永远别想得奖,也就没有出头之日。
艺术与风尚混淆不清,卓越与畅销相提并论。幸而读者不是傻子,也不愿做傻子,久而久之,文学奖的威望大打折扣。素有作品推销机之称的龚古尔奖,二〇〇二年与二〇〇三年的得奖作品的销量也惨遭滑铁卢。
龚古尔学院下决心要重新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二〇〇四年,它把龚古尔文学奖颁给了洛朗·戈代的《斯科塔的太阳》。评委会女主席爱德蒙特·夏尔—鲁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找的是一部不同凡俗的书,无论从写作技巧、情节处理来说……洛朗·戈代是个不事张扬、个性独立、不哗众取宠的作家。此外他还年轻。把荣誉授予年轻的天才,这原是龚古尔文学奖的宗旨。”
这位主席还说:“我很高兴今年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圣日耳曼—德—普莱以外的城市上。”圣日耳曼—德—普莱是巴黎一个古老文化区,大出版社都在那里。这个圣日耳曼—德—普莱以外的城市是指法国最有罗马文化底蕴的南方城市阿尔。凡高曾在那里与高更一起组成南方画室,留下许多杰作。比才也写过一出歌剧叫《阿莱城的姑娘》。出版《斯科塔的太阳》的南方书社只是阿尔城的一家小社,但是多年经营,书单上列有许多有品位的好书。
××××××
是什么样的一位作家,什么样的一部作品得到龚古尔奖评委会、出版社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呢?还在得奖前就售出了八万多部。这说明优秀作品只要作好推介,不用炒作也能畅销。
洛朗·戈代一九七二年出生于巴黎,父母亲是心理医生。他生活在一个平衡和谐、有良好教育的家庭。由于寓所与诊所合用同一套公寓,幼年的洛朗经常看到父母的病人身上似有两种不同的力量在冲突,精神会影响肉体做出奇奇怪怪的动作,使他以后相信“身体是精神的囚徒”。
洛朗还喜欢跟同学到市区公墓去游玩,这些墓碑与墓碑底下的什么使他很入迷。这也使他日后在作品中常有鬼魂出没,让死者与生者进行对话。
洛朗·戈代虽以小说得奖,却是写戏剧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中学毕业后投考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失败,同时他创作了《愤怒的奥尼索斯》(1997)。遇到斯特拉斯堡剧院创建者、导演兼演员于贝尔·吉尼乌以后,在他的指导与提携下,正式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此后几乎每年都有作品完成。《尘雨》(1997)、《中魔者的斗争》(1999)、《手上的灰尘》(2002)、《幼发拉底河的青虎》(2002)、《萨丽娜》(2003)、《梅黛·卡里》(2003)、《被牺牲的人》(2004)。
这中间,他报名参加军队,据他自己说这是他给共和国在尽公民义务,因为共和国曾给他的父亲提供奖学金,帮助他完成了大学学业。他在军队里却写出一部反战小说《喊叫》(2001)。这是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一战时期,蹲在战壕里的几名士兵的独白,声音孤寂、忧伤,有的正在走向死亡。这是一部小说,也可以当作剧本阅读。以致斯坦尼亚拉斯·诺尔代于二〇〇四年将它搬上舞台时,甚至不需要改编!
接着第二年,洛朗·戈代推出第二部小说《宗戈国王之死》,借中非的疆土,波澜壮阔地搬演希腊的悲剧。那里集中了人类种种的险恶处境,又一次提到战争的恐怖与人性的疯狂。一位老国王,几个相互嫉妒的子女,公主的失意与得意的情人,还有几名仆人,演绎着命运的诡谲突兀。
谈到死,谈到命运,依据亚里士多德《诗论》中的金科玉律,恐怖与怜悯常常是悲剧的发条。语言既精彩又巴罗克。逆喻——矛盾形容法,是洛朗·戈代喜用的修辞,他把相反的状态、形象、风格的词放在一起,看它们怎样摩擦、燃烧、爆炸。有时确也产生奇妙的效果,有时却适得其反。但是这很受青年读者的欢迎,二〇〇二年《宗戈国王之死》获龚古尔中学生奖,二〇〇三年又获书商奖。二〇〇二年十二月,《费加罗报》发表文学评论家投票选择的四十岁以下的优秀作家,洛朗·戈代是最常提到的名字之一。这样把他推到了文学舞台的台口。《宗戈国王之死》销出了九万五千册。
接着一年,也就是二〇〇四年,洛朗·戈代推出了他至今最重要的作品《斯科塔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