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子(第3/21页)

“那种类型太没劲了!”

伸夫虽然对桥本有几分同情,但还是要考虑其他更为理想的类型。

“既学习好又有亲和力,还能逗女生发笑,这才是最高境界啊!”

然而,实际上伸夫根本不可能扮演那种角色。学习方面暂且不说,对女生展示亲和力已是相当不易,还得说话风趣幽默,这可是难上加难。

伸夫本来就连向女人搭话都很难为情,言谈举止也不能轻松自如。他甚至对街坊家的女孩弓子都没说过话,所以即使现在突然想说也不是张口就能来的。

伸夫观察整个班级发现,在一般平民区长大、特别是商家的孩子更能自然地接近女人。他们擅于随机搭话,并很快与对方融洽地一起大呼小叫。与之相比,像伸夫这样住在富人区的工薪族子弟则总是慢半拍。在这方面女孩也是一样,商家的女儿就能比较开朗地攀谈。

伸夫邻座的中井洋子家在市内最繁华的街道开料理店,因此她在哪儿都不会露怯。第一个向伸夫问“你家是在圆山吗”的人也是中井洋子。

从那以后相互就开始熟悉了,可伸夫还是有些不自然。他总是思前想后:自己跟男孩什么话都能说,可对女孩也那样说会不会被笑话?如果太接近女孩的话别人会不会有看法?

“我应该再放松一些。”

伸夫虽然心里这样想,可是跟女生单独在一起时却依然拘谨。

其他男生虽然嘴上不说,但似乎也有同样的苦恼。因为他们常常指责那些跟女孩接近的男生,所以从这一点也能推测出来。

“那小子是个软派嘛!”

他们虽然嘴上这样指责,但心里却非常羡慕。

正像软派和硬汉对待女生态度截然不同,在学习方面也会分为两派。一派当然是为了让女孩看到自己学习成绩好而突然开始刻苦用功的群体,虽然其中也有想以用功学习引人注目的,但大半都是稍作准备,只求不在课堂上出丑。

在课堂上老师会点名提问,如果此时无言以答、进退两难可就太丢面子了。就算在课间休息时能跟女生逗乐聚集人气,但如果在课堂上成为笑料却只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不过,在原本就不擅于学习的同学中,还有从最初就已放弃学业的人。当老师指名提问时他就回答说“不会”,即使老师斥其“真没用”他也还是一声不吭,老师说“站着吧”,他就老老实实地站在讲台旁边。

虽然放弃努力确实不应该,但那种坦诚的态度却相当豪爽。不过,与其说是坦诚豪爽莫如说是破罐破摔。而女生中既有说“像个硬汉”的赞赏者,也有说“好可怜哦”的同情者。

这一点说起来也与针对软派的硬汉相同,这毫无疑问就是不擅于学习者倒打一耙的自我表现。

另外还有以显示自己体育好来代替学习好的同学。这种类型虽然在课堂上畏畏缩缩,可一到体操课和放学后就突然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如果当了运动部的明星选手,在女孩中的人气就会急剧上升,并转化为一种动力激励选手们更加发奋。

尽管每个人情况不同,但男生都很在意女生的目光,所以刻苦用功、努力表现。

男女同校之后转眼就过了三个月。

虽然男生女生最初只是因为感到新鲜而隔空相望,但只过一个月就轻松交谈,异性意识也淡薄了。

当女生中出现了“阿富”的绰号时,男生也跟着一起叫。当男生中有人被叫作“大叔”时,女生也使用这个绰号。

称呼者和被称呼者感觉都极为自然,并没有特别的异性意识。

这或许应该称作年轻的适应能力。

在三个月之后,伸夫发现了一个新的事实——女生中也有学习很差的孩子。

不知什么原因,在男女同校的初期,伸夫深信女生全都学习成绩优秀。她们总是使用崭新的笔记本和削得很整齐的铅笔,老师一开始讲课,她们就一字不落似的记笔记,几乎无人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表面看去她们似乎相当认真,学习能力很强。

可是,一旦进行测试,成绩靠前的却大都是男生,而女生只有极少一部分。有的女孩也会在老师点名提问时无言以答,有的还会尴尬得要哭出来。

“怎么?没想到女的也有学习不好的呀!”

伸夫颇感扫兴,同时心情也轻松了许多。不过,这也是男生们的共同感觉。

特别是在学习方面,男生往往会对女生过高评价。

“女的为什么那么拼命记笔记却学不好呢?”

“不会是因为记笔记把精力耗尽了吧?”

“其实她们只是死记硬背而已嘛!”

“可也不该那么差呀!”

男生们议论纷纷,对自己占据了优势而感到自豪。

不过,说到学习之外的事情,优越感也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例如,女生在课外活动时指出,有很多男生在做值日清扫时偷懒。

“既然如此,最好让男生女生分开值日。”

有的女生还如此明确点名批评。

此外,还有人向在午饭时间之前吃盒饭的“早饭族”发出抱怨。

“在课间吃盒饭,教室里到处都是怪味儿,所以应该禁止!”

还有人把男生悄悄塞进女生书包里的情书交给老师并发出呼吁。

“请不要再搞这种恶作剧了!”

这些事情在男生看来没什么大不了,可女生却似乎难以接受。而且,她们提出的诉求从表面上看都无可非议,所以男生们毫无反驳的余地。

“女人这东西相当厉害呀!”

这种感叹也是男人们的真情实感。

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男女生之间重新形成了较为亲近的团团伙伙。

座位相距较近是形成小团伙最简单的理由,尽管程度有所区别却都大同小异。当然,其中有的特别亲近,在上课时也会交头接耳或互相借用铅笔和橡皮,看到的人不禁想皱眉咋舌。

虽说如此,因为这都是很自然的接近方式,所以别人也没理由挑毛病。

另一种极为自然的实例就是通过加入兴趣活动小组相互接近,像排球部和乒乓球部等女生较多,拉近关系的机会似乎更多。特别是在放学后还要训练到很晚,在活动结束时相互慰劳一声“辛苦啦”,这是十分可喜的情景。

与此相比,稍显可怜的就是棒球部和足球部,连一个女生都没有。但尽管如此,在对外比赛中听到“高志君,加油”的尖叫声,伸夫就羡慕地想“要是我也那么棒该多好”。

其他的像合唱部、报刊部、理科研究班等文化相关小组虽然也有相互接近的机会,但由于比较低调所以不像运动部那么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