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佛系年代24
曾经灰暗的十年才过去没多久,国家各类人才都很缺乏,饲料厂非常提倡职工学习文化和技术提高自身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郁一佛和孙娟报名夜校的申请都很顺利地得到了批准。
确定要上夜校后孙娟就学习郁一佛一样每晚下班回来看看书,她是考试考进工厂的,虽然比不上郁一佛学习那么好,但报名的测验对她来说不是很难,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报名前两天她们俩同行去参加的考试,考试确实不难,甚至很简单,只要之前有复习过课本的基本都能通过,郁一佛觉得这样的考试更像是检查学生是不是真心想要学习,如果想上夜校却连提前复习都懒得复习,那么到了夜校来又能多努力学习呢,不如不浪费那个教育资源了。
她和孙娟考完试出来很轻松,她们知道两人肯定都能通过的。
“哎,那好像是高明啊。”孙娟指着考场外的人群说。
郁一佛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那有个男同志的背影很像她们厂的高明,就是和她们一同进厂的那个高中生。
“是挺像的。”
虽然一同进厂,但几人的交情几乎都在培训那几天,后来不在一个工位也就交往的少了,孙娟也没准备穿过人群去打招呼,何况那人也很快走远了。
“他也来上夜校啊?”
她的语气很是意料之外,郁一佛明白她的潜台词是“他都是高中生了竟然也来上夜校”。
“可能他也想多多提升自己吧。”
孙娟咂咂嘴,“好吧。”
夜校的入学名单考试后第三天就出来的,郁一佛和孙娟的名字果然都在其中,她们还在公告栏上看到了高明的名字,看来那天她们在考场外没有看错。
夜校正式开学之后她们就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吃了晚饭赶去夜校上课,上课到十点下课回工厂。
夜校距离饲料厂有一些距离,晚上回工厂的时候基本上一个工厂的人都会凑在一起往回走,郁一佛、孙娟和高明三人互相比其他人更熟悉一点,经过一段时间同行走路便更熟了一点,下课路上通常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孙娟的性格开朗又直爽,她好奇高明怎么和她们一样上夜校,后来就问了高明,得知对方原来是高考失利,本来放弃复读了,但在家待了半年觉得自己还是想上大学,不过他不想给家里添加负担,就出来先找个工作,一边工作挣钱一边上夜校当做复读。
孙娟听了很佩服,她原本以为自己身边有一个郁一佛这样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就够了,没想到在她周围有理想的人很多,只有她是走到哪算哪。
“你跟郁一佛同志都想考大学啊,真好。”
被提及的两人抬起头来,郁一佛还没接话,高明便迫不及待地说道:“没有啊,你这样也很好啊,认真学习努力工作,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他和孙娟说话一直很多,郁一佛却忽然从这一句话里听到了点不一样的意思,仔细看两人的相处,好像是比普通同事要深了那么一点,只是高明是主动的,孙娟还全然不知。
她自觉地没有打扰两人聊天,只在孙娟叫她的时候给些回应证明自己没有走神。
走到宿舍楼下,孙娟和高明笑着挥手分别,看起来聊的很愉快。
在夜校的学习时光渐渐走过,继被郁一佛感染报名夜校后,孙娟又被她和高明一起感染的决定考大学了。
因为夜校的学生也是可以参加高考的,所以学校里学习的大部分是高中的知识,另外还有机电、会计等专业性强的知识内容,郁一佛想学的农业科学没有过多涉及,但听老师说有的大学有这个专业,她真心想学的话去大学学习也是来得及的。
夜校一个学期的课程进行到一半,红河村的庄稼开始收获了。
凝聚了所有人注意的就是那个新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名字听着一点也不高级,“杂交”听起来就像乱七八糟搞出来的东西,谁能想到它的价值那么大。
下半年在地里种了杂交水稻的人都乐坏了,光看着那些沉甸甸的麦穗他们一天就能多吃好几碗饭,虽说平常谁家家里也没这么多饭能吃,但到了抢收的时候,为了能多点力气可以多收割一些水稻,家家户户都不节省粮食了,想吃多少吃多少,反正地里的粮食多得是呢。
当然,也有小心谨慎的人家没种杂交水稻,收割的时候就后悔死了,这亏了多少粮食啊,明年一定要种!
收割的那几天郁一佛回家过一次,看着金灿灿一片的稻谷,她心里也是满满的,相信她家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郁为家从收获的稻谷里挑选了一部分优质稻谷作为预留的稻种,剩下的稻谷一部分作为培育稻种也卖出去了一些,更多的是卖到了市场上。
由于杂交水稻的普及,今年本地很多乡村的晚稻产量提升了一大截,市场上大米的价格一降再降,郁为家和郁一佛都觉得以后大家都种上杂交水稻了,大米的价格只会更低,便趁今年大米还能卖上价多卖点,多给家里攒点钱。
郁家一直到现在用的还都是陶罐做饭,实在不是很方便,有了这一大笔进项后就换上了铁锅,厨房灶台也修整了一遍,在原来的地方重新搭建了两个灶口,老房子上有什么破旧的地方都换了新的。
再有就是猪圈,家里猪圈还是去年搭的,那时候只准备养一头猪,猪圈建的不是很大,今年养了两头猪也勉强能用,但明年郁为家准备再多养几头猪,就得扩大了。
以前大家不敢多养猪是怕没有粮食喂猪养不好,现在不一样了,有杂交水稻这种产量高的水稻,一年到头都不怕缺粮食吃,以后种的那些粗粮都喂猪吃都没关系,要是舍不得粗粮,郁一佛也说了,她们饲料厂的猪饲料不算贵,要买的话她可以帮家里买,不用怕没粮食养猪。
郁为家一直记着闺女是要上大学的,上大学肯定要很多钱,他扩建猪圈的时候就扩建了很大一块地方,原来的猪圈往外扩大一点,再在这旁边新建了两个差不多大小的猪圈,这样明年就能养六头猪,肯定够闺女上大学。
公社这两年一直很支持老百姓养猪,他这样的举动不算出格,顶多让人看见了说一句“日子发达了”之类的话。
郁一佛喜欢的农业在很多人眼中不是很好的选择,包括种地的农民,其实很多农民心里就不觉得种地能有大作为,毕竟当工人坐办公室哪个不比种地强。
种地能有什么大出息,这是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但见识过杂交水稻后,郁一佛觉得她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是人民永远不可抛弃的一部分,而不管在哪一行业,只要有心都能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