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她和她的孩子

容铮为了核对自己和原著内的统一时间是否吻合, 她特地将每次战役的时间表和牺牲人数给统计出来。

加起来是十一个月零五天,恰好符合她一年内统一大燕的时间。

为此,黎明看见她以图形画出表格时, 还虚心学习了一把, 容铮也抽空将一些可以统合数据的表格式教给了他。

黎明拿到了后,他转身就分给了自己的同僚,同僚在继续分发下去, 没一会儿整个朝廷文官都开始用上了。

还有的官员为了账目更清晰,搬了过来加以修改给底层吏人用。

过了七天后, 整个朝廷基本换上了新的归纳格式。

容铮看到的时候还有些诧异,诧异官员们的学习速度,没想到他们在四年来已经完全跟上自己的脚步了。

尤其是工部尚书袁汉还有杨树根, 这两个人已经发明了沼气罐, 可以供军中使用了。

相信再过不久就会量产分发下去让民众也用上。

不仅如此, 她现在统一了三国纳入了各地小国, 还需要对各地的官员重新进行整顿,先前她在北方舆地给舆民分了田, 已经导致利益集团的不满。但由于那是舆地,这些官员并没有直接反对她。

现在, 她要重新对整个舆地,甚至整个卫国进行势力上的切割,首先她将卫民和舆民划分为普通群体,和豪强群体,再之后打乱板块,将余留势力进行分散。

大家族分地三脉在不同地区,小家族集中起来直接放在大家族分布的地方,并且还在大地区成立舆卫六部, 舆卫部的前途和命运几乎和皇室挂钩,听命于容铮的。后世更是直接称舆卫六部乃是盛燕后期的铁燕臣,其忠心为后世可见。

所有的大家族分散成六个部分,居住在各自的土地上,管理各自地区的治安和民生。

容铮很清楚自己拉起的这个舆卫六部从某种程度上团结,皇权垄断了对六部的绝对权力,皇权在这个时期也将达到历史的巅峰。

而巅峰过后,那便是后人的事情了。

她希望自己的皇朝能在今天给所有人带来安定,也希望后期皇朝能够为后世人起到引导作用。

无论后期怎么样,如果她的盛燕需要被推倒,那就由后人们来推倒吧!

容铮还让刘毅整合舆地卫地的司农,开创一部盛燕农书,命令工部协同记录官记载民间各地技艺,重新著作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等。

这一次容铮特地将工艺给加上去,并且成立了科部,科部是科吏,工科,物学的基础。

她特地设立这个部门就是为了壮大它,另外她还是单独成立了海军部。直接由巡察卫通过民间广纳英才,为海军部输送人才。

巡察卫学检一度也增加到了六个部门,官吏扩设增添了三百人。

本来燕臣们还担心官吏扩充太多会增添负担,但随着生产力还有工部带领下的工艺技术成熟下,让生产力提高了数十倍,从前需要半个月打造的一件东西现在只剩下三天了。

轨道路也是,之前还是人力推动,后来袁汉整出了一个车链子,铁轮,还有齿轮,再加上杨铁根做的沼气罐,利用气塞运动转动齿轮,在两者的推动下,做出了一个简单推动的引擎,并且这个引擎是千秋燕从海市获得的。

容铮看见袁汉和杨铁根做出了半水蒸气式的东西别提有多高兴,她每次想把完整的蒸汽机给画出来时,她的头就疼的要命。

这就跟李琴人设发生偏移的时候,她的头也疼了起来。

也许这是某种力量在警告她不要以身犯险,容铮没有那么愚蠢,她知道超前时代能给人带来多少便利,但技术是为人而准备的,当人无法去适应它,那它还不如晚点诞生。

容铮心里很清楚虽然现在的人看起来很配合她,可其实很多人是在硬着头皮追赶她,如果她再拉大距离,也许效果会适得其反。

她的目的是播下种子,让种子长出幼苗最后变成参天大树,而不是拔苗助长。

之后在雷云源源不断的贸易下,燕国的农作物增加了不少,同时土地栽种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容铮没有在燕国大搞清扫燕国势力的清扫,她在将开荒的土地分发给燕民后,发现燕民不够地分,她就主动将舆地和卫地给划一部分出来给他们。

这次的划分,她有意将燕人的比例填充到舆地和卫地,让燕人在卫民舆民的群体中总是占有人数优势的状态下,达到一个平衡。

为了新燕人的身份认同,她还特地强调文化认同,让朝廷的史官为整个舆史卫史单独摘出典范来做出一本历史教科书,并且称前三国为割据时代,而舆国和卫国也变成了旧割据政权。

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在她的宣传和各种领域的推动下,盛燕的认同,盛燕人的身份开始所有人心里扎根。

本来容铮就是时隔三百年又一个大一统的皇帝,她现在有绝对的权力决定任何人的命运。鉴于容铮不是开国皇帝,但她却是九州园大一统,盛燕创始皇,所以让后世在称她的谥号是燕高祖还是燕太宗时,一度成为了历史迷们始终讨论的地方。

但是她的贡献却奠定了后世燕华人的身份。

农作物的生产,织布量的纱锭也增加到八十八个,织布量越发创新高,民间女子也随着纺纱车,参与经济贡献而开始抛头露面。

虽说还是有古板保守的家庭认为女子不可抛头露面,但大多数为了生计还是让女儿出去读书出去做事,再加上民间的家庭里互相影响,那些没有让女儿出去寻工的人反而在别的家庭成为了穷家庭和富家庭的区分。

这在盛燕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判断,如果你的家境不怎么样,儿子又少,女儿多却还是没有摆脱饥饿,那就是你家没有响应政策让女儿出去务工赚钱,你家既然那么传统,那他们家女儿嫁进来岂不是要受苦?

于是这些家庭在新观念的包围下,逐渐也不得不改掉陋习,将女儿送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

而现在判断一个家庭是否门第好,还得看他的女儿有没有出去务工?或者读书了,现在在哪个衙门口做事?如果不用做工还读了书,十有八成就是殷实门第,哪怕不是很有钱,这样的家庭也非常有前途。

这种不用在外工作的家庭反而成为了盛燕民间的追捧。

也有官员不喜女子为官,开始伙同其他官员扭成一股势力反对女子入仕途读书,因为这和战时不一样,现在已经大一统了,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后勤女官,尤其是地方女吏。

这样反而会使得男女大别模糊,造成更多官场上的贪腐,甚至还以女儿家名节来做文章。

容铮结合当下社会,她推出了一个女官的待遇和保障,那就是女官在遇到上官威胁,下官的骚扰可向巡察卫立案。女官的声誉将会是朝廷的声誉,同样其他官员的声誉也是朝廷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