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时代的融合(第3/4页)
哪怕是僻处一隅的奥斯曼土耳其,在这个时代同样也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跟威尼斯人打生打死了二十五年之久,放眼整个西方世界,几乎找不着一处安静的地方。由于社会生产被战火破坏殆尽,哪怕是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这样著名的财富之地,也都大不如前。欧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之惨淡,自然是可想而知。
与之相比,曼城市民相对平静和富裕生活,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正如当地报纸上,一位法国新教徒移民在投稿征文里的赞美:“……(曼城)这真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城市,难以想象在新大陆上还有这样精美华丽的城市存在。虽然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从罗马到巴黎再到伦敦,我所见识过的所有城市累加起来,都比不了现在看到的一个小角落……她的奢侈、高贵与整洁,让她的子民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所有外来者感到无所适从的卑微和莫名其妙的畏惧……”
……
总之,在乘坐齐建军总理的私人马车,走马观花地粗略浏览了一遍曼城街景之后。王秋又来到曼城南区一处街心公园,在一家齐建军总理推荐的会员制高档露天咖啡厅里落座,一边听着广播里的蓝调萨克斯,一边品尝着绿色纯天然的现磨咖啡和各式小糕点,再看看四周那些红顶白砖的二三层小楼,还有窗台和阳台上的各色盆栽花卉,当真是花楹锦簇,犹如彩练当空,美不胜收,感觉还真有那么些小资情调。
街心公园的旁边,隔着铁栅栏就是一条商业街,街上人来车往。曼城南区的居民,大多是这个国家的高薪富裕阶层,此时往来商业街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衣着不差,普遍穿着后世穿越者鼓捣出来的改良版欧式西装,脸色也挺健康和红润,跟现代社会相差无几,基本看不到什么蓬头垢面的饿殍——而在此时东方和西方的绝大多数城市里,这样令人掩鼻的邋遢穷汉都遍地皆是。
虽然为了保障国内的和谐与稳定,华美共和国一边花费巨资竭力搜集东亚移民,同时努力招揽美洲印第安原住民,一边控制每年欧洲移民的入境名额,在法律上每年只允许五千到六千名欧洲移民入籍,如此双管齐下,企图在国内保持黄种人的较高比例。但是王秋坐在咖啡座上,朝这边的街头望去,发现往来的行人之中,依然是白人和混血儿占了多数——没办法,如今的欧洲正值三十年战争的大动乱时期,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都在不断进行着惨烈的外战与内战,老百姓在战火之中流离失所,纷纷逃亡海外,企图寻找一块和平而又富裕的新家园,而华美共和国显然是十分理想的目的地。自从欧洲和北美的贸易交流日渐频繁之后,每年涌入华美共和国的非法移民,数量都相当惊人,根本不是一纸法令就能拒之门外的。
因此,仅仅从街头往来行人颇具现代西式风格(穿越风格)的衣衫打扮,以及黄白黑皆有的肤色人种来看,简直分不出这究竟是十七世纪的曼城,还是二十世纪的纽约……当然,只要稍稍留心听一听他们的交谈,就能立即发现其中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样称得上是“世界民族大熔炉”,但华美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可不是美式英语,而是穿越者利用统治地位强行推广的汉语……
——不过……为什么他们的口音听起来这么奇怪?还夹杂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汇?
“……您好,尊敬的先生,这是您要的‘酥格糖’和牛奶。”
一位红头发的欧裔侍女凑了过来,给王秋端上一小碟方糖和一个装牛奶的小玻璃壶——虽然她说的貌似是汉语,但却带着某种难以形容的别扭口音,完全不同于王秋曾经听过的任何一种方言。
“……呃……谢谢。对了,齐总理,方糖就说方糖好了,你们这边怎么叫‘酥格糖’?”王秋一边拿起两块方糖丢进咖啡杯里,然后用茶匙轻轻捣碎搅拌——他素来喝不惯苦咖啡,一边好奇地问道。
齐建军似乎也是有些困惑的模样,转身叫来了自己的一位欧裔贴身仆人,才弄清楚了这个“新生词汇”的来历——酥格,就是德语里砂糖(Zucker)的谐音,再加上一个糖字,就构成了机制方型砂糖在这个时代的华美共和国的特殊词汇,而且字面意思也十分吻合:质地酥脆的方格型砂糖。
因为以德国为主战场的三十年战争制造了大量的难民,以及华美共和国穿越者对“高素质德国工人”的过度期待,这些年来有很多德国移民被分配到首都曼城定居,结果就导致一些德语词汇也进入了市民的日常谈话之中——事实上,现在的“曼城话”已经跟后世的汉语普通话和任何一种汉语方言,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如果把一个现代穿越者直接丢到曼城来生活的话,绝对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交流障碍。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在建国北美之初,穿越众们也曾经试图针对标准口语制订出某些规矩。不过从一开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以广东人为主)的现代人,也没几个能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真正说上一口标准的后世普通话。到了后来,更是只有在穿越众的内部小圈子里,才能讲出一口“地道的曼城上流口音”。而在更大范围的汉语普及教育中,即使是使用了后世先进的拉丁字母标注发音法,也面临着日常普及教学中的不标准以及老师本身的问题——很多本时空培养起来的老师,本身就不怎么说得好普通话。
那些操着一口明朝南方口音的华裔移民教师或者十七世纪欧洲特色口音的欧裔移民教师们,注定了他们的每届学生也会“有样学样”……结果就是让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曼城市民阶层中,渐渐出现了一种和穿越众颇为不同,也跟中国任何一种方言都差异巨大的曼城口音,甚至还夹杂了大量欧裔说汉语的发音特点。在某些场合,就连穿越众有时候都不得不模仿这种“本地话”,才能和曼城的青少年们顺利交流……
“……现在有时候到学校里去转转,就会发现自己都不太听得懂那些孩子们的话了——尤其是穿越之后才生下来的那些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新词儿不停往外蹦!都是我们这些老人完全没法理解的东西。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很挠头啊!但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那么发达的信息交流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之下,都没能消灭方言,特别是粤语……以我们这边的条件,就更是别提了。”
齐建军总理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摇头苦笑道,“……南美的东岸共和国那边也是一样,那些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移民,如果想要他们在几年时间里通过汉语速成班的话,就必须降低标准。只要勉强能听懂,能够互相交流,读音有点偏差什么的也就只好算了。如果要想普通话教育更标准的话,除非我们这些穿越者什么事都不做,代替所有的汉语教师一天到晚去为几十万的移民搞上几十年的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