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第10/18页)

阎锡山用以抓住张学良的办法,就是首先由阎领衔,冯、张副署,共同发表一份通电。这份拟好的电稿发至沈阳后,阎锡山对周玳说:“张汉卿(张学良)可能会同意照办。此电如由沈阳发出,力量就大得多了。张如能参加打蒋,那么我们就既无后顾之忧,还能增加一股很大的生力军。”

在阎锡山看来,要是张学良能参加打蒋自然是最好的,退而求其次,只要他能采取“主张公道”的态度,站在阎、冯一边说话,就可以解决一大半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见方本仁、何成浚在阎处铩羽而归,又改派赵戴文持自己写给阎锡山的亲笔信,由南京赴太原,再度对阎锡山进行劝说。

有兵刃的气壮,无家伙的胆虚。有了蒋介石的亲笔信,赵戴文此行威风了不少。他一到太原,立即见阎,并且声色俱厉地对阎说:“听说你要造反,有这事吗?”

阎锡山忸怩着说:“次陇,你干吗发这样大的火,坐下来慢慢地谈。关于讨蒋的事,是大家的意见。”

还没等阎锡山说完,赵戴文就打断了他的话:“委座(指蒋介石)率军北伐,业已成功;统一中国,威信已孚;他是政府,你们是他的部属,你要领头打他,这不是造反吗?!”

阎锡山尚未能回过神来,贾景德和薛笃弼恰好来到了阎府。这二位并不知道赵戴文回晋,只是有事找阎,没承想一进门就撞上了怒气冲冲的黑煞神。

贾景德虽然平时也雄论滔滔,但正所谓“蓝靛染白布,一物降一物”,他怕就怕遇上赵戴文。过去十多年,赵戴文都住在阎锡山的督军署里,结果贾景德就不敢踏进督军署半步。贾、阎商谈,只能利用一条仅通两人的电话以交换意见。

作为阎的主要幕僚,赵、贾应该说对阎都无二心,但在拥蒋还是讨蒋问题上,态度泾渭分明。赵戴文是明知阎不是蒋的对手,不愿阎因触龙须而遭不测之祸,贾景德则一心想着要辅佐阎成为国家元首。因此之故,两人更不相能,几乎到了有你无我,有赵无贾的程度。

一看到贾景德,赵戴文便气势汹汹地拿手杖指着他说:“我听说全是你怂恿总司令造反。以后你再说,我要拿手杖打你的头!”

贾、薛见势不妙,急忙落荒而逃。逐走冤家对头后,赵戴文更加精神抖擞,他接着规劝阎锡山:“委座正在治理国家大事,全国人都很厌战,希望过太平日子,你这样做,就不怕挨天下人的骂?”

荒唐啊荒唐

自第一次编遣会议起,赵戴文已在南京待了一年多,他了解蒋介石的实力:“他(蒋介石)的内部对他信仰很深,已经成了铁桶子,军队力量也很强大。你以为联合的人不少,可这些人不是乌合之众吗?他们见利则争,见害则避,打起仗来,哪能靠得住。你要打他,不是自取灭亡吗?”

赵戴文对赶集似的跑来太原的说客最为不屑:“你看,来太原劝你的这些人,多半是一些流氓政客和失意军人,你怎能听他们的鬼话呢?这不是叫他们把你迷糊透了!”

给赵戴文这么一敲打,阎锡山讨蒋的决心发生了动摇,准确地说,是被吓住了。他随即电告张学良暂时不要发布讨蒋通电。

对于要不要列名于三人联衔的讨蒋通电,特别是还要由关外发出,张学良也正处于犹豫彷徨之中。他固然不肯冒险,可是如果冯、阎真的停止反蒋,就怕面前的跷跷板失去平衡,自己在与蒋的关系上重新处于不利位置。

恰在左右为难之际,阎锡山来了这么一个电报,让张学良心里更加没底。他不知道阎锡山究竟在捣什么鬼,难道蒋阎又和解了?

张学良的秘书长王树翰奉命到太原察看动静,并重申张学良对国事息事宁人的主张,以便万一蒋阎真的和解,好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结果王树翰去了一看,居然是这么一回事:一心要做反蒋领袖的阎锡山被人几句话就给吓尿了!

荒唐啊荒唐,最荒唐的不是别的,是阎锡山竟然还在《山西日报》上发表谈话,说:“我听了赵次陇的话,才大彻大悟。”

张学良闻报,便顺势复电阎锡山,称这份联衔电稿尚有需要商酌的地方,因此不必急行,等彼此酌定后再如何如何。

晋军将领在惊疑不定的同时,也都为“总司令”的窝囊之举感到脸上无光。周玳跑去问阎锡山:“这是干什么?”阎锡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被吓尿了,勉强找了个理由说:“这是缓兵之计,是应付省党部的。省党部见报,必然告诉蒋,这就会稳住他的心,不再做积极准备。”

周玳听了,知道阎锡山这么说是纯粹为了给自个儿遮脸,就不便再问下去了。

徐永昌看到阎锡山将谈话登报后,也急匆匆地找到周玳,一见面就说:“赵次陇实在误了阎的大事!”

徐永昌和赵戴文的意见原来的确是完全一致,但那还是在放冯玉祥回陕,或者说决定打不打之前。现在冯玉祥已经回陕,蒋阎也已经决裂,“打不打”早就变成了“如何打”,这时怎能再轻易动摇决心?

赵戴文虽然大多数时候头脑都很清醒,但作为一个文人本质的政客,有时亦不乏腐儒之见。在徐永昌看来,蒋介石派赵戴文回晋,不是不知道阎锡山起兵在即,已难以勒住缰绳,他是故意安排了一场阴谋:先以造反的罪名吓住赵戴文,再通过赵戴文吓住阎锡山,这样无论阎锡山最终出兵与否,最后对内对外的威信都将一落千丈。

除了影响威信外,徐永昌料定,在蒋阎决裂之后,蒋介石必然已抱定一劳永逸地消灭阎、冯、李等各大实力派的决心。若是山西方面就此软下来,让蒋介石得寸进尺,各个击破,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过河的卒子难回头。到了这个阶段,徐永昌表现得义无反顾。他对周玳说:“我看现在打起来,纵然败了,还可以退守山西。如果在双方打得精疲力竭时,讲和也容易,况且我们不一定失败。他(指阎锡山)为什么不在这些方面多考虑考虑呢?我是新媳妇,不好说话,还是由你力谏才好。”

周玳作为代表,向阎锡山陈述了徐永昌及各将领的意见。阎锡山听后深为动容,随即召徐永昌入府进行详细商讨。

各方面代表闻知因为赵戴文来晋,阎锡山在讨蒋上又产生动摇,也纷至沓来,对阎进行游说。

这个攻击赵戴文:“赵次老是一个十足的书生,蒋介石表面上对他恭维备至,连走路都予以照顾,如出门口和上下台阶,蒋介石必亲自扶持,赵次老受宠若惊,早就迷糊了。他不晓得这是蒋介石惯于使用的虚伪手段,所以他对蒋也就忠心耿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