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玩家(第16/17页)

因为给养跟不上,西北军后来主动从原阵地上撤退了。即便在这种无阻击的情况下,蒋军也折腾了三个多小时,才得以越过西北军所筑的这道战壕。

对晋军的一侧的突破同样因计划制订机械、缺少变通而遭遇挫折。阎锡山将控制在郑州的两个炮兵团调去增援,加上原有的七个炮兵团,九个炮兵团三百二十四门大炮齐轰,蒋军连人家的阵地边沿都无法接近。

“中央突破”行动的失败令蒋军元气大伤,有的旅只剩下一千六百人,仅合正常编制的一个团。同时因向津浦线抽调部队的缘故,陇海线上的兵力变得愈加单薄,部队重新分配防线时,就算是一千多人的旅也需承担十五公里的防线。

旅长领到防守任务后去向师长报告,两人相对泪下,师长无可奈何地说了一句:“上面命令我们守,不能不守。至于守得住守不住,再说吧!”

还好,蒋军本来最怕的西北军也打惨了,加上给养不足,也没有多少主动进攻的动力。双方在陇海线上不再比谁打得最狠,而是比谁挖的工事最深最宽,最适宜于躲避敌方的枪炮子弹。

深沟高垒之下,前线官兵大多已丧失斗志。以蒋军为例,每逢蒋介石下达攻击命令,各部总是只派出少数部队敷衍了事,然后做些假报告,捏造些假的伤亡数字。

陇海线上,枪炮声依然整天响个不停,但谁也不打谁,都是拿来骗骗高层大官们的。时间一久,对阵双方竟然还交起朋友,互相来往起来。

蒋军樊崧甫旅的对面是西北军赵登禹师。有一天,赵师向樊旅阵地派来一个士兵代表,此人上身一丝不挂,下身也只穿一条短裤,赤脚草鞋,手拎一只篮子,隔得老远就喊:“不要开枪,你看我没带武器,我送一篮面给你们吃。”

旅长樊崧甫在电话里听到汇报后,让部下将这名士兵代表接进阵地,并尽量用好酒好饭招待。

之后樊旅仿效赵师,派士兵着同样装束,拎一篮大米,老远就朝对方喊:“不要开枪,送大米来给你们吃。”赵登禹闻讯,也下令款待樊旅的士兵代表。

自此前沿官兵往来频繁,甚至约定进攻时互相通知,朝天放枪。某次樊旅奉命派一个连进攻赵师阵地,少数人到达了外壕边沿,其中一个士兵受伤跌进了壕里,另外三个士兵跳下去救他。这时赵师中有人喊“打打打”,马上就有人说:“他们大头儿争天下,管我们小兵什么事,不要打,让他们把伤兵抬回去吧。”于是樊旅的四个兵都得以安全返回。

对这一情况,蒋军的师旅长都知道,但又都假装不知。蒋介石三番两次下达的总攻击命令因此全都沦为空谈,各部扭股儿糖似的谁也不肯向前,这让蒋介石十分沮丧。

人的毅力和意志不是钢筋水泥混凝土,一旦到达容忍的极限,一样还是绷不住。蒋介石终于绷不住了,他下令后方辎重先行后撤,准备全线总退却。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的幕僚张群曾告诉晋军将领,说如果当时晋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乘势出击猛攻,蒋军马上就会崩溃。

这当然属于马后炮,彼时晋军和西北军都没有想到对手会准备总退却,也没有主动发起进攻的任何计划。

就在蒋介石欲乘车撤回后方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封电报。看完电报,蒋介石喜形于色,对幕僚们说:“下车!下车!”

张群急忙问什么事,蒋介石说:“局势大有转机,你看看这个电报。”

定海神针

石友三所部有三四万人,且战斗力较强,在反蒋联军的杂牌部队中属于一流档次。为了对他进行笼络,让石友三在攻取山东时多卖些力气,阎锡山便发表他为山东省主席。

不料晋军很快就靠自己的力量拿下了济南,这下阎锡山又后悔了,觉得自己是做了一桩亏本生意。他暗中派人在济南一带拉拢当地的青红帮,准备将来给石友三捣乱,让石友三的省主席当不成。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在河南石部的后方进行破坏,阻碍石友三收税和拉壮丁。

除了暗的一手外,阎锡山还有明的一套。按理,山东的地方官员都应由石友三委任,起码表面上要让他核准一下,可是晋军在进入山东之后,每占领一个县,除民政外,其他所有机关要职包括县长和税务局长在内,全都由阎锡山亲自委任,尤其是财税方面,一分钱也不许石友三过问。

石友三十分不快。当时阎锡山对石部提供的补给,也像对西北军一样,起初还算及时,以后是屡要不来,最后就变成了千呼不应。石友三借题发挥,对着部下们大发脾气,说:“大敌当前,危急存亡之秋,竟这样不关心我们。才回婆家尚且如此,将来还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阎锡山要当恶婆婆,石友三也就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坏媳妇,战事稍遇阻碍,他本人就常驻开封,不愿再上前线了。

石友三不但负进攻鲁西之责,还掩护着陇海线上反蒋联军的左翼,他打仗如此不上心,无疑让担任前线指挥的徐永昌、鹿钟麟等人十分头疼。徐永昌认为,阎锡山不能善待石友三,其实与冯玉祥不放心樊钟秀一样,都是因小失大,导致战事不能成功的典型例子。

后来听到阎锡山正在北平酝酿未来政府的人选,石友三觉得既然山东省主席已名存实亡,不如到北平政府里去谋个差事,于是就向阎锡山提出要一个军政部长的职位。

阎锡山不同意。周玳从旁进谏:“正在打仗的时候,应当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不想要他,打完仗再说。”

小马倒嫌路窄,这说的仅仅是政治,在军事领域,石友三不仅不是小马,还是悍马,千万得罪不起。可是周玳能看到的,阎锡山却看不出来,他还在为授石以山东省主席那件事后悔呢,哪肯再轻易答应让石友三入阁。

在与汪精卫磋商时,他特地强调:“石友三反复无常,贪得无厌,又是一个粗人。如果把军政部长给了他,也太不拿政府当一回事了,别人还怎么干?”

阎锡山的话又传到了石友三的耳朵里。旧恨添新仇,石友三顿时勃然大怒,他立刻让前线部队停止作战,以静观时局变化。

石友三素有“倒戈将军”之称,他先叛冯投蒋,接着又叛蒋投阎,在倒戈事业上已属二进宫。从来有了一、二,就不会在乎三,背弃阎锡山在石友三看来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

他需要考虑的只是弃了阎锡山后再投谁。因浦口事变中炮轰南京,蒋是不能投的,投冯的话,又受不了过去那种给人当孙子似的拘束和委屈。石的幕僚中有几个人是东北籍,就劝石友三投靠张学良。石友三是吉林人,乡土观念也相当浓厚,于是立即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