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境界的好员工

朱仝这个人,对晁盖和宋江皆有救命的大恩。

而且,朱仝情愿自己顶着私放杀人犯的罪名,将打死县令情妇白秀英的雷横放跑了,最后自己被流配沧州。

可见,在自己的利益和朋友的利益面前,朱仝选择了朋友的利益。不夸张地说,朱仝不仅可以为朋友放弃利益,有时候甚至可以为朋友放弃生命。

朱仝,在朋友眼里,是一个义薄云天的汉子。

很多人在发配沧州的路上,都去求见柴进,但朱仝没有。也许正是这个没有,引起了柴进的些许不快,并最终成为朱仝悲剧的伏笔之一。

朱仝和梁山渊源深厚,何尝会不知道柴进的为人,何尝会不知道“发配沧州、拜访柴进”可以让自己的牢狱生活减少很多麻烦。但朱仝没去,因为他是一个傲骨嶙峋的人,他不仅仅是想走正路。

走正路的朱仝,傲骨嶙峋的朱仝,不是没有别的出路。

若朱仝上山,他将是梁山好汉做人的榜样,同时,他不愿意为非作歹,所以,肯定想早日招安。——这是宋江的想法。

宋江同学真够意思,为了全面拉朱仝同志入伙,实现梁山发展的战略发展,本着从大局出发的立场,他坚决地,义无反顾地出卖了朋友朱仝,让朱仝这个义薄云天的汉子,陷入了终生的悔恨和愧疚之中。

事情要从朱仝被流放时慢慢说起。

话说沧州知府看见朱仝仪表非俗、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知府先有八分欢喜,便教:

“这个犯人休发下牢城营里,只留在本府听候使唤。”

有些人相交,不需要语言,仅仅靠对方一个眼神,就认定对方是自己的朋友,是值得托付大事的朋友。

和朱仝非亲非故,知府待朱仝如此,就是这样的关系。

在门下听差的朱仝,再次遇到他生命中第二个贵人——小衙内。

……只见屏风背后转出一个小衙内来,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乃是知府亲子,知府爱惜,如金似玉。那小衙内见了朱仝,径走过来便要他抱。朱仝只得抱起小衙内在怀里。那小衙内双手扯住朱仝长髯,说道:“我只要这胡子抱!”知府道:“孩儿快放了手,休要罗唣!”小衙内又道:“我只要这胡子抱!和我去耍!”朱仝禀道:“小人抱衙内去府前闲走,耍一回了来。”知府道:“孩儿既是要你抱,你和他去耍一回了来。”朱仝抱了小衙内,出府衙前来,买些细糖果子与他吃;转了一遭,再抱入府里来。知府看见,问衙内道:“孩儿那里去来?”小衙内道:“这胡子和我街上看耍,又买糖和果子请我吃。”知府说道:“你那里得钱买物事与孩儿吃?”朱仝禀道:“微表小人孝顺之心,何足挂齿。”知府教取酒来与朱仝吃。府里侍婢捧着银瓶果盒筛酒,连与朱仝吃了三大赏钟。知府道:“早晚孩儿要你耍时,你可自行去抱他耍去。”朱仝道:“恩相台旨,怎敢有违。”自此为始,每日来和小衙内上街闲耍。朱仝囊箧又有,只要本官见喜,小衙内面上,尽自赔费。

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视朱仝如父兄,而出去带孩子玩耍的朱仝,常常自己掏钱给孩子买吃的玩的——“尽自赔费”。

朱仝膝下无子,《水浒》中,他和小衙内的这段亲昵的描写,有如一幅膝下承欢图,多么其乐融融。

此时,朱仝对知府感恩戴德,对小衙内,爱若己出。

一天,朱仝带着孩子去街上闲逛,遇到了雷横和吴用。他乡遇故知,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就在眼前。可是,朱仝同志太不像话了,竟然吃了一惊。难道他瞧不起这些在梁山成名立万的好汉吗?

何况,吴用和雷横都表现出强烈的壮大梁山组织的冲动,反复劝说朱仝加盟梁山,不断展望日后的辉煌前景。

朱仝太不识相了,他在婉言拒绝了吴用的邀请之后,对雷横的好意,还大加驳斥:

“兄弟,你是甚么言语!你不想,我为你母老家寒上放了你去,今日你到来陷为不义!”

突然,朱仝发现小衙内不见了,待雷横告诉他,是李逵同学带走小衙内时,他按照吴用和雷横的指点,来到了小衙内身边。

朱仝趁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当是时,“杀人狂魔”李逵兴高采烈,毕竟,杀一个五岁的顽童,虽然不是他的成名作,也不是他的处女作,却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朱仝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不顾一切地追向李逵。

究竟是谁杀了小衙内?

元凶并非李逵!

晁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百姓性命都不想伤害,何况一个五岁的顽童?

这一切,显然是宋江和吴用一手策划的。

李逵固然可恨,但宋江和吴用则更可鄙。

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们一步步给朱仝下套,一步步把朱仝逼上绝境。

绝境有很多种。

当你人生陷入低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是生存上的。

当你陷入人生低谷之后,不但无路可走,还要陷入内心无尽的自责和悔恨中,以致死不瞑目,这是心灵上的。

第一种绝境,受难的是你的身体,你仅仅是因为自己而痛苦,无关他者。

第二种绝境,受难的是你的情感和思想,你不仅仅因为自己而痛苦,你还因为伤害了他人而痛苦,要命的是这种伤害,你无法偿还。

朱仝最终陷入的绝境,不仅仅是生存上的,而且是心灵上的。

只有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才会陷入到这样的绝境中。

朱仝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为了帮助那些梁山好汉,才最终有了牢狱之灾。为了朋友,他愿意这样选择,愿意付出一些,愿意……

他最不愿意的是什么?对……对不起朋友,为了普通朋友,他都可以不惜身家性命,何况对自己有恩,于自己有情的知府父子?

当年,他一个人孤零零流配沧州,脑海里能够想象的,是千辛万苦的牢狱生活,不想,他碰到一个爱自己并不需要理由的知府。

这是知遇之恩。

他更没有想到,知府的孩子,对自己十分喜爱,日日不离,一片天真烂漫情。朱仝在流配生涯不但没有感受到寂寞和痛苦,还感受到人伦大乐、人间至爱。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施恩的人,最终从自己的手中,杀死了自己的恩公。

当这种噩梦一般的现实来到朱仝眼前时,他想到了什么?

悔恨,无穷无尽的悔恨。

假如当年他没有放走晁盖七人?

假如当年他没有放走宋江?

假如当年他没有放走雷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