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凤凰 清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第3/5页)

阿鲁特氏果然如慈禧所料的一样不易驯服,慈禧借碴生事打鸡骂狗,处处跟阿鲁特氏过不去,同治只要去过皇后宫,必然会被她找来骂一顿。同治反而起了逆反之心,跟阿鲁特氏感情更好了。但是慈禧不许他去皇后宫,他又不愿意去慧妃宫中,干脆后宫全成了摆设,同治溜出宫去走花街柳巷,闹同性恋,很快就染上恶病,一命呜呼。

同治变成这样,做婆婆的自然迁怒于儿媳阿鲁特氏,甚至在同治病重之时,还在他的榻前对阿鲁特氏非打即骂。阿鲁特氏忍无可忍反口相讥:“你也留点体面吧,我好歹还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人呢。”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慈禧一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她是妃子出身,被阿鲁特氏当面揭短,这下可不得了,闹得翻天覆地不可收拾,同治的病被她这么一激一闹,急剧恶化,几天后就去世了。

同治无子,他这一死慈禧立刻找慈安商议,绝对不能找个下一辈溥字辈的继承人,这样一来,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阿鲁特氏那句被迫用来自卫的“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就成了慈禧拿来刺激慈安的利器。慈安也是妃子出身扶正的,也没享受过“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荣耀,这话得罪慈安,比慈禧更甚。一旦阿鲁特氏做了皇太后,她这个正经“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正室皇太后,立刻压得两个妾室出身的太皇太后面目无光了,而且执政的,也必然会是她这个正经的皇太后,没慈安慈禧什么事了。

慈安又和慈禧站在了一起,她们谁也不愿意再看到一个牛高马大的正室皇后在自己面前晃悠,“载”字辈年纪小又属皇族近支的选择范围本就小,就这么跳过年纪稍大的恭亲王的诸子,而醇亲王的儿子、慈禧的亲外甥、才四岁的载湉就成了新皇帝,即光绪皇帝。

阿鲁特氏就这样成了慈安的弃子,一个月后,被迫自杀。

光绪进宫,慈安不改旧习,继续以怀柔的办法企图控制小皇帝,光绪想家了、被骂了、哭了、闹了,一定是慈安第一时间跑去安慰示好,横竖她闲着没事,既不用批奏折也不用对付臣子们,有大把时间哄孩子。

但是光绪六年,慈安死了。慈安的身体一向很好,反而是慈禧一向体弱多病,尤其在光绪五年至六年,慈禧病重,数番召天下名医诊治,四月份宫中传出消息,说是太后去世,大家都以为是慈禧,谁知道慈禧从帘后出来,去世的竟是慈安。

也因为这么戏剧性的一刻,慈安之死,很多野史都认为是被慈禧毒死的。然而宫中势强者毒死势弱者很多,却很少有在位执政的人被毒死。宫中膳食自有一套流程,慈安又不是无能之辈,恰恰相反,她是很懂得在宫廷生存之道、很有心计的人,慈禧要毒死失势的阿鲁特氏之类容易,要毒死慈安却没这么简单。

那为何病重的是慈禧,死的却是慈安呢?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常看到经常病歪歪上医院的人有些还能活得很长,许多生龙活虎的人却因为忽视健康,有可能猝然死去。当时慈禧病重,足有半年是慈安独自垂帘执政,对于平时不理政务的慈安来说,如果有高血压、冠心病一类的病症,在过于疲劳、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导致猝死的。但是也不排除慈禧的手段和心计,在点心里下毒药那是老百姓想当然,但是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婆婆想杀儿媳灭口,就每天让她喝参汤,因为人参是大补之物,如果体质不对虚不受补,就会越补越虚,到最后吐血而死。据说袁世凯之死,是因为他晚年喜欢吃大量的人参鹿茸,人参鹿茸是大发之物,以致脑溢血、高血压纷纷而来。另外据说咸丰也是吃鹿茸吃死的。慈禧知识面广,涉猎极多,爱看杂书杂戏,这方面知识恐怕要比拘谨守旧的慈安来得多,保不齐她有可能非常殷勤地劝说慈安得天天吃人参鹿茸保养身体之类的话。

总之,不管慈安怎么死的,她的死让慈禧顿时少了头上的一个紧箍咒,照大太监李莲英的话来说:“从此以后是老佛爷说了算啦!”她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唯我独尊时代。

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应该说一开始是很不错的。吸取了对同治教育的失败经验,也没有慈安扯后腿的制掣,慈禧按着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光绪。慈禧没有放松对光绪的教育,但也很注意培养感情,她为光绪挑最好的老师,为了光绪怕生还让光绪的生父醇亲王陪读,多年后她指责光绪忘恩负义时,还无不动情地回忆当年光绪初入宫时怕打雷而躲到她怀里的情景。

母子的关系在最初阶段比较融洽,光绪对慈禧的称呼也比较奇怪,他叫她“亲爸爸”,这是满族人的习惯,对女性长辈以男性的方式来称呼,比如称姑妈为“姑爸爸”,姨妈为“姨爸爸”,慈禧有意抛开官面上的称呼,而更愿意拉近血缘关系,在血缘上光绪应该称她“姨爸爸”,而她愿意更亲近一层,让光绪叫她“亲爸爸”,因为她说:“我妹妹的儿子跟我的亲生儿子一样。”据谨妃的侄子回忆自己进宫见瑾妃时,也是称瑾妃为“亲爸爸”或者“姑爸爸”,看来这倒不是慈禧的独门称呼。

光绪十六岁时大婚,一后二妃都是慈禧亲选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是她的亲侄女,另外两个是侍郎长叙的女儿他他拉氏姐妹花,姐姐被封为瑾嫔,妹妹被封为珍嫔。

隆裕皇后的父亲桂祥是出名的大烟鬼,母亲是个出名的悍妇,据说隆裕的一个妹妹嫁给孚郡王之子载澍,夫妻不和,那位二小姐回娘家一告状,桂太太立刻去请了慈禧的旨意,竟然要处死女婿,好不容易诸王求情,杖责一百,桂太太竟然亲自监督,务必要将女婿打得筋断骨折才肯罢休。这样的家教,再加上自恃以太后为靠山,隆裕的为人愚且骄横,爱惹事又不能收拾,自然不称光绪的心意,甚至后来两人交恶,有过隆裕站在光绪房中不走,被光绪亲手揪着头发扔出门去的事情。

帝后不和,慈禧一开始并不想插手,当年她插手同治内闱,逼得母子失和,同治早亡。如今她不想再犯这种错误,反正光绪已经按照她的意思选了叶赫那拉家的女子为皇后,那么她也不想硬逼光绪感情上也得喜欢她的这个侄女。侄女是用来促进她和光绪的母子感情的,若为侄女而伤了母子之情,在政治上岂不是得不偿失。她尽管也劝光绪多亲近皇后,但这也是站在自己娘家立场考虑。当然这时候,光绪还是很肯买她面子的,只是这种事儿,勉强个几次是可以的,勉强不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