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赏析十二首
先介绍一下十四行诗体。
十四行诗的故乡在意大利,原是配合曲调的一种意大利民歌体,后来演变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文艺复兴早期,著名的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1304—1374)采用这一诗歌体裁,写下了著名的歌颂爱情的诗集。到16世纪下半叶,英国一些宫廷诗人把“十四行”这一诗体从南欧移植过来,在英国诗坛上风行一时,而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1598)最为著称。以后英国文学史上每一时期的重要诗人,象弥尔顿、雪莱、拜伦、济慈等都写过十四行诗。《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是白朗宁夫人的代表作,历来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相互媲美。
从个别的单篇而言,我们很可以举出莎士比亚的一些使人反复吟诵、难以忘怀的十四行诗来;如果从诗集的整体看,白朗宁夫人的爱情组诗前后贯穿、脉络分明,内容更集中、整体感更强,一腔幽怨,象春蚕吐丝那样,语语出自肺腑,句句诉述亲身经历,因此更委婉亲切、更富于激情,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十四行诗的格律多种多样,例如《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的韵脚排列方式:abbaabbacdcdcd,不同于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abab,cdcd,efef,gg。当然,写好一首十四行诗,并不是按照格律的要求、凑满行数、凑齐韵脚就算数了。在艺术手法上,它有自己的要求,正是那独特的艺术手法,才构成了十四行诗歌艺术的主要特点。
一首好的十四行诗一般往往要求能表现出一个思想感情的转变过程,或者发展过程;这和我国旧体诗的七绝、五绝有些相类似。绝句讲究构思布局,要求在四行诗句中写出起承转合,这样,诗歌就有一个深度,就有回味,耐人咀嚼。十四行诗体同样讲究构思布局,要写出层次、写出深度、具有饱满的立体感;开头第一行诗句和最后的结句不应该处于同一个思想感情的平面上。从起句到结句,已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举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第29首诗作例子。这是很有名的一首诗,有代表性,很能说明十四行诗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间的相互关系。“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的结构,很象西洋音乐中奏鸣曲的三段体,每段四行,留下最后两行构成骈韵双行,作为结尾。现在且看这诗的具体内容。
开头四行,诗人的情绪很低沉,是身世飘零的悲叹,又为生不逢辰而痛苦。这第一段就是“起”:——
当我受尽命运和人们的白眼,
暗暗地哀悼自己的身世飘零,
徒用呼吁去干扰聋聩的昊天,
顾盼着身影,诅咒自己的生辰;
接着,跟别人相比,他自惭形秽,觉得处处不如人家,这第二节进一步吐露了他的自卑感,是“承”:——
愿我和另一个一样富于希望,
面貌相似,又和他一样广交游,
希求这人的渊博,那人的内行,
最赏心的乐事觉得最不对头;
他正在自怨自艾,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忽然想起了可贵的友情,于是精神顿时振作起来,这第三段是“转”:——
可是,当我正要这样看轻自己,
忽然想起了你,于是我的精神,
便象云雀破晓从阴霾的大地
振翮上升,高唱着圣歌在天门:
这就引出最后两句结尾,这时诗人意气奋发,神采飞扬,诗句的色调十分明亮,和开头的抑郁消沉、自怨自艾的阴暗心情,恰好成为一个对照:——
一想起你的爱使我那么富有,
和帝王换位我也不屑于屈就。
这样,在总共十四行诗句中,完成了一个思想感情的转变过程;诗人写自己从消沉到振作、从忧郁到舒畅,从自卑到自豪,正是反衬出友谊(或者爱情)的精神力量,也是对友谊(或者爱情)的歌颂。这首诗的整个布局,起承转合,轮廓分明,线条清晰,最后一结,概括全诗、点明主题,又十分醒目,形成了一对警句。一首诗最怕写得平淡空泛,而这首诗波澜迭起,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十四行诗,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以及和思想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协调,可以看作古典诗歌的一种典范。
跟“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相比较,白朗宁夫人的“意大利式”十四行诗在结构上犹如单乐章的协奏曲。段落的划分不太明显;就连诗句也常常“跨行”(换行时不能用标点切断),有一种连绵不绝的情致。但是诗的内在感情并不凝滞,仍然可以让人感知,在流转、在起伏、在跳荡。不妨拿第32首“当金黄的太阳升起来”一诗为例:
本来,女诗人一直把白朗宁对她的一片情意,当作错爱,不敢相信这就是爱情,这样的爱会是天长地久的。她总以为一切是个梦,昙花一现,接着就是凋落;太美的梦经不起跟残酷的现实生活接触,是注定要破灭的啊:“爰情”当着金黄的阳光,立下盟誓;银白的月亮照见,这脆弱的情结已经给解除了。(全诗的第一个主题:疑虑。)
她惴揣不安,因为她是一只破琴,只能发出喑哑的声音。谁会拿这样一只破琴去给金色的情歌伴奏呢?一听到发出沙沙的声音,破琴就会给厌恶地扔下了。(第一主题的发展:绝望。)
可是谁想到,一只破琴落在乐圣的尹里,忘记了它只会发出沙沙的破声——听哪,完美和谐的旋律从琴孔里流出来了!(第二个主题:惊讶。)
满天疑虑,现在全都消散了,她已不是原来的她,而是一个得到点化的新人了。爱情在祝福她的同时,也改造了她;好象一位小提琴圣手用一张弓在爱抚琴弦的时候,硬是叫破琴唱出了它从不知道的动人的歌声。(第二主题的发展:信仰。)
从爰的疑虑到爱的信仰,从动摇到坚定,这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在十四行诗里曲折地表达出来了。
此外,象第23、第35首诗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说明一首十四行诗要求有深度、有布局、有思想感情上的盘旋曲折;要求在相对小的体积内包含较大的诗的容量。这样,诗创作就必须苦心经营、写得精练含蓄、情绪饱满,避免写得太松、太薄、太直、一览无遗。
我们的前辈诗人曾作过努力,想把十四行诗这朵花移植到我国的新诗园地中来,也的确取得了成绩。在今天百花齐放的诗坛上,十四行诗体这一严谨的外来的艺术形式是否还能发挥它的生命力呢?这很难说,但至少十四行诗的艺术手法,有它可取之处。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抒情诗集,不仅意境美,对于我们的诗创作,在艺术上应该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