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倚废墟南山梦示,访古村半义俗讲(第4/5页)

申老汉道:“本来除此二物,其他都还食用,后来有位云游的和尚来到这里,见这里民风甚笃,便住锡此地,用募来的钱财建造了三义寺。便是我跟公子说的那位三义寺方丈——半义和尚。半义大和尚建寺之后,常常为全村人说法,自打前年起,全村人便都戒杀茹素了。”

光波翼道:“想必这位大和尚是位有道高僧,在下倒真想尽快去拜见。”

申老汉道:“半义和尚倒是个有趣的人,他给大家说法从来都用‘俗讲’,说得也好,唱得也好,全村老少都爱听他的故事。听说他云游时也是这般到处升座俗讲,听众甚多。直到今日,仍不断有人请他去各处道场开讲呢。你道他为何取名作‘半义’?他说自己前世曾做过屠夫,后来转世便堕了猪胎,今生重又做人,仍能记得前生的事情,故而出家为僧,到处劝人戒杀行善,以此忏罪。他说自己努力劝善只能算作半件义事,若人人都能够听他之劝,从此戒杀,方能成全他的善行,这个义字方得圆满。待天下人都能戒杀茹素之时,他便更名作‘全义和尚’。”

(按:俗讲,即通俗讲经之意,为唐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法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用说唱形式宣讲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俗讲也是中国唐代说唱艺术中重要的一种。僧侣将佛经和其中的动人故事编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说白散文叙述事实,然后用歌唱(韵文)加以铺陈渲染。其文字脚本若讲解佛经则称为“讲经文”,若讲说具有教育意义的典故、民间故事等则称“变文”。俗讲形式也被民间艺人模仿、发展,称为“说话”,其文字脚本称为“话本”。)

光波翼愈加觉得这半义和尚不凡。

申瓯一直默默坐听父亲与光波翼对话,此时忽然起身走到申老汉身边,低声道:“爹,饭菜凉了,我给您热热去。”

申老汉“哎哟”一声,道:“你看,我光顾着说话,耽误客人用饭了。快,申瓯,去把饭菜重新热热吧。”

光波翼忙起身道:“是在下不好,缠住老伯问个不停,罪过。”心中却忖道:“这申瓯果然孝顺,在父亲面前没有半点违拗与不恭。”

饭后,光波翼起身告辞,又取出些银钱酬谢申氏父子,申老汉坚辞不受,光波翼只得再三谢过,快步来到三义寺拜访半义和尚。不想寺中沙弥却告诉光波翼,半义和尚昨日被人请去天目山承慧寺,参加正月十五的俗讲会,为筹建新寺“保福院”募化善款。光波翼这才想起,明日便是正月十五了。

(按:西天目山佛教兴自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开山始祖为竺法旷。嗣后,慕名入山参禅问法高僧不乏其人。唐大中初,洪言西土禅师继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数”。西天目山僧侣,在唐宋时代多流寓,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涧饮木食,苦志修行。最早略具规模的寺院,为建于唐光启二年(886年)的保福院,次为建于唐文德元年(888年)的明空院。)

光波翼动身前往承慧寺,一路惟忖:“我尝被幽狐、目焱等人所惑,于仁义二字犹豫不决。如今看来,畜生尚且知恩图报,懂得孝义之道,故知这孝顺父母师长、济危助弱、感恩报恩、爱惜物命,皆是有情同遵之‘义’。正如儒家所倡之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彼所乏短吾当与之。物命皆好逸贪生,爱命者即是仁,为他忘己者便是义,此乃至简之理,何必掺杂就繁!如今朝廷劳役天下百姓,枯其财、竭其物,而不顾其死活;黄巢之辈更是搅得天下大乱,流血千里、留尸百万。朝廷与贼寇,都是些只图一己之私、不念苍生福祉的私小之徒,唯侵夺物命之手段不同耳,名异实同,何足佐之,何由助之!”

念及于此,光波翼想起当日在曲池小院中,自己曾对南山说过,待天下太平了,便与她姐妹二人常在一处厮守。自己曾一心报国,如今却眼看国愈将不国,可惜自己早未明白,助黄巢杀人是不仁,助朝廷盘剥百姓是不义。当初何苦为朝廷奔波,将蓂荚姐妹二人独自留在长安,却被奸人趁隙离间,彼此误会尤深,如今心爱之人落得个踪信全无。

正月十五一早,承慧寺中集聚数百僧俗男女,一些官宦、富绅携着夫人、公子与千金,都坐在敞开的大雄殿中下首一侧,僧众居于上首一侧,其他人等则一律或坐或立于院中。院子本不甚大,被挤了个水泄不通。

光波翼因捐了笔不菲的香火钱,也得以坐于殿中,却惹得许多小姐、夫人不时拿眼偷偷瞄他。

法师升座,大众礼拜唱佛。维那师引众梵呗之后,再唱《押座文》,为令大众摄心静意,即压伏烦恼、安稳静坐之意。随后俗讲开始。

先由一位法师主讲了一堂《无常经》,说这花花世界、芸芸众生,万般皆是无常,无有一物恒久,何必执浮云作常在,以梦影为实物?更何苦孜孜求于短暂之晨露,譊譊忧于瞬息之电光?

大众之中,时而有人颔首,时而有人蹙眉,想必心中皆被那“无常”击起了涟漪,悔昨日执着之非,叹将来轮回之恨。

也有人略觉这经文沉闷,只盼着快些换上些有趣的故事来听。更有那几位姑娘,不时偷望光波翼,听到那“无常”,心中却感叹着春光易逝、花容将老,又奢盼着,若得与这般风流公子拥守于石火电光般的无常之中,夫复何求!

《无常经》讲毕,便轮到半义和尚升座,大家登时来了精神,原来许多人都是慕名来听他讲《三生事》的。

只听半义和尚说道:

“自古道,杀生偿命,欠债还钱,三世因果,真实不虚。如《地藏经》中所言,杀生者,宿殃短命;窃盗者,贫穷苦楚;邪淫者,生为鸟雀;恶口者,眷属斗诤;毁谤者,无舌疮口;嗔恚者,丑陋癃残;悭吝者,所求违愿;不孝者,天地灾杀;谤佛者,盲聋喑哑;邪见者,边地受生。

“如是因,如是果,心念动于当下,报应感在多生。惜人多不信,肆意妄为,先做种种恶业,后受地狱、畜生等报,刀山剑树、披毛戴角,身心愁痛、苦毒无量,及至受报,心方悔悟,悔之于后,复何及乎!

“贫僧今日便将自家一段千真万确的故事说与尔等,切身经历,真实感受,唯愿大众以此为警戒,莫蹈贫僧覆辙。

“吾自出生,能忆前两世之事。吾初世为一屠子,一生杀猪无数,故而短命,年三十余,忽发恶疮而死。魂神被数人押至冥官处,以杀业重故,判罚投入猪胎。

“入胎后,吾但觉恍惚迷离,如醉如梦,唯常常恼热不可忍。忽感一阵清凉,睁眼能看时,已身处猪栏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