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怀旧

火车头的尖叫……热乎乎的蒸汽……大声……制服……咒语或咒骂……帽子……长方形硬纸板的小小车票……惊讶的圆孔……白亮的灯光……白热的蒸汽……久远了,这些都久远了,工业文明似乎已成可以怀旧的东西:一点乡愁,忧伤,这里曾经是这个城市的火车站,每天的尖叫,每天的蒸汽,这些都一下子不复存在。隆隆乡愁,仿佛暗夜乘车旅行,一盏又一盏零星的灯,伶仃的灯,划过火柴,故乡在尖叫着的火车上。

在我住房对面,是一个曾经的火车站。上年纪的人,偶尔还会说起。有一次参加朋友婚宴,新娘父亲用关心的口气问我——口气是社交的一个部分——“你住得远吗?”从理论上讲,我们都住得很远,离中心是很远的。如果有中心的话或者如果承认这中心的话。不从理论上讲,我就住在通往罗马的路边。“噢,那里过去是火车站!”新娘的父亲很兴奋,因为我有理由完全可以相信:他也有过青春的五月风光,带上一只铝皮饭盒,坐上火车,去附近的城市游玩。或许同去的还有一位少女,想来不会是新娘现在的母亲。是的话,他就不会这么兴奋。这是他们的事。从理论上讲,却是一样的——我们都住得很远,离自己是很远的。所以,会一次次地来到车站……火车头的尖叫……热乎乎的蒸汽……白热的蒸汽……

曾经的火车站,目前还归铁路部门所有。在生锈的钢轨上,在暗黄色的穹顶下,散停着十几只火车头——像玩具,像兵营,像失去躯干的公鸡,像一个灯火通明的盲人学校,像当城市越来越大的时候,像,曾经的火车站像一片夕暮里的早稻田。我觉得累了,我就会上阳台望望这十几只火车头……老了的火车头……坏了的火车头……有一年我去旅行,母亲说:“在火车上不能够看书,要多望望窗外的绿树。”那一年旅行的季节是在深秋:绿树已很少了。但我还是常常会望望窗外——甚至有点不安地——看我已经过了哪几个省份。火车拐弯的时候,我在火车上看到火车的尾巴。

钢轨,穹顶,十几只火车头里,有我最喜欢的一只——它是细长的、尖锐的,又很精致。灰黑色的相貌,刻划出远处铁的品质。这一只火车头,以至使我醉时发出惊呼——之前,我总觉得像一个人,就像这一个人,但我叫不出名字——如久远了的火车头的尖叫:

“谁把乔伊斯的照片放大了横搁在那里?”

醒后,那火车头真越看越像乔伊斯了……就像火车拐弯,我在火车上看到火车的尾巴。更多时候,我们是在铁路边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