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第5/7页)

[注释]

①百戏:见本书卷之六“立春”一节注②。②蛮牌:即盾牌。③爆仗:即爆竹。古代过年时用火燃竹子发出爆炸的响声,用来驱邪,称为爆竹。后来发明了火药,就用纸卷火药制成炮,称为爆仗或炮仗,或者沿用古名仍称为爆竹。④魁谐:即诙谐。“魁”是“诙”字之误。⑤棹刀:即“掉刀”。本书卷之五“京瓦伎艺”有“杂剧、掉刀、蛮牌”,可参照。⑥缴队:即结队,“缴”或即是“结”字之误。⑦刬子箭:箭头扁平如铲形的箭。⑧蜡柳枝:原本为“蜡”或作“躤’字,即用扁平的箭头射断柳枝。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云:“壬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预阅李显忠兵马司兵,最后折柳环插球场,军士驰马射之。其矢镞阔于常镞,略可寸余,中之辄断,名曰躤柳。”⑨騗马:也作“骗马”,马上的一种技艺,即骑者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引张元一嘲武懿宗诗云:“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全唐诗》卷八六九有此诗,“骗”字作“騗”。《新唐书·百官志一·刑部》云:“乐工、兽医、骗马、调马、群头、裁接之人皆取焉。”⑩鞦:也作“鞧”,络于牛马股后的革带。“鞦”字作此义时不可简化为“秋”。騣:马的颈项部位。宫监马骑:皇宫里太监管理的马队,和禁军的马队不在同一编制。义襕:襕,古代服装,从后身围向前面约束裙腰的称为襕裙。义襕大概是襕裙的一种。下节“驾幸射殿射弓”中有“黄义襕”,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有“金带义襕”等多处,可参考。(zhàn):马背上衬托马鞍的垫子。朋头:即队长。缀球子:即球子。大概是球子上有镶缀的图饰,又称缀球子。孟:每一队被攻击的靶点,相当于现在的足球门。宫监:即上文所谓的“宫监马骑”,亦即方才进行表演的女子马队。

[译文]

皇上登上宝津楼,禁军的百戏就在楼下进行献演。最先列队出场的是十多名击鼓手,其中一人摇动着双面鼓,走上前去进行致辞,大都是唱《青春三月蓦山溪》一曲。唱罢,鼓、笛齐鸣。一裹着红头巾的人舞动着一面大旗入场,接着是舞狮、豹子的入场,在进行了各种坐起行止、进退及极速奔跑等动作之后退场。接着又有一位头裹红巾的人手拿两面白旗,跳跃着打着旋子起舞,这叫做“扑旗子”。在爬竿、翻筋斗之类的表演结束之后,乐部开始奏乐,琴师弹起令曲,同时有身着花色衣服、身体强壮矫健的军士一百多人,队前排列着旗帜作为前导,其他军士们各执雉尾、盾牌、木刀,开始排成队列进场行礼起舞,之后队列变换成开门、夺桥等阵势,然后又排成偃月阵。乐部又演奏起《蛮牌令》一曲,队列中有两人走到阵前相对而舞,样子犹如在互相击刺,一人作奋起攻击的姿势,一人作被刺中僵卧倒地状。大约有五七对军士出场进行像这样的表演,或者是用长枪对盾牌,或者是用剑对盾牌等。忽然发出如空中霹雳的一声巨响,这叫做“爆仗”,随着响声持盾牌的军士迅速退场。随即烟火齐放,并有戴着面具、披散头发、口吐狼牙烟火、装扮成鬼神模样者上场,身着青色帖金花短后襟的上衣,帖金黑色长裤,赤着脚,拿着一面大铜锣,晃动着身体随着舞蹈的跃动而进退,这叫做“抱锣”。这个角色绕场数圈,或者就地放了一通烟火。又一声爆竹响后乐部奏起《拜新月慢》曲子,此时有一帮面涂青绿颜色、戴着面具、金色眼睛的人上场,身上用豹皮锦绣条带装饰着,这叫做“硬鬼”。有的手持刀斧,有的手拿棍棒等,脚尖点地地站立,做出如同对鬼怪进行驱赶、捕捉、观察、探寻的样子。又是一声爆竹响起,有戴着面具、长胡子、身穿绿袍、脚蹬快靴,模样像钟馗的角色上场,旁边一人用小锣以配合着进行舞蹈,这叫做“舞判”。接着有几个身材很瘦的人上场,他们身上涂着粉,白色的面孔和金色的眼睛,模样像极了骷髅,腰里系着锦绣兜肚和条带,手里拿着软仗,各自做出诙谐、踉跄的滑稽动作,犹如在排戏似的,这叫做“哑杂剧”。又听一声爆竹响,有烟火就地涌起,人们即使离的很近也看不清对方。在烟中有七个人,他们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着文身,身着青纱短后襟的上衣,腰里围着锦绣兜肚和条带。其中一人头戴金花小帽,手执白旗,其余的都戴头巾,手握真刀,互相格斗击刺,做出破面、剖心的样子,这叫做“七圣刀”。忽然又听到爆竹响,并有烟火涌起,烟火慢慢散去的地方用青色帷幕围绕,排列站着几十人,都戴着面具身穿异服,样子犹如祠庙里的神鬼塑像一般,这叫做“歇帐”。又响一声爆竹,这些人携着帷幕依次退场。接着有一人敲着小铜锣,引领着一百多人进场,有的裹着头巾,有的梳着双髻,各穿着杂色的坎肩,腰里围着兜肚条带,脸上涂有黄色和白色的脂粉,这叫做“抹跄”。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木刀,排成行列,敲锣者呼喊着指挥,各自跪拜起舞之后,随着敲锣者的喊声交换阵势数次,又排成“一”字阵,然后是两两出阵进行格斗表演,做出夺刀、击刺等各种动作,只见一人的木刀抛在了地上,身体就地摔倒,脊背着地发出沉重的声响,这叫做“扳落”。像这样数十对进行表演之后,又有一个装扮成农夫模样的人入场,先是朗诵一段祝词,之后又有一个装扮成村妇模样的人入场,和农夫相遇,各持木棍互相攻击,如同打架一样。最后农夫模样的人用木棍背着村妇出场。此时乐部又开始奏乐,各军士联合演出了一段杂剧,紧接着露台的戏班子也演出一段杂剧。这些艺人中比较出名的有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等,其他的就不能一一提及了。禁军各部人员伴着舞曲跳一番舞之后,一些年轻人牵来表演所用的马匹。先是由一人空手骑马遛一趟,这叫做“引马”。接着有一人挥舞着旗帜骑马出场,这叫做“开道旗”。之后又有一人骑在马上,怀抱一个红绣球,球上系着一根红锦索,将球抛到地上,由飞奔的马托着前行,后面有几个骑手追赶着,并用箭射绣球,左边的叫“仰手射”,右边的叫“合手射”,这叫做“拖绣球”。又有柳枝插在地上,几名骑手将刬子箭,或用普通弓箭或者弩箭射柳枝,这叫做“蜡柳枝”。又有一人将十多面小旗子插在一个圆轮上,背着圆轮骑马上场,这叫做“旋风旗”。又有人手执旗帜站立在马鞍上表演,这叫做“立马”。有的人飞身下马,之后又用手攀着马鞍重新上马,这叫做“騗马”。还有的人用手抓牢马镫,身体在马后鞦带处跳上跳下,这叫做“跳马”。而忽然间使身体离开马鞍,弯曲着右脚挂在马鬃上,左脚却还在马镫里,左手抓牢马鬃,这叫做“献鞍”,又叫“弃鬃背坐”。或者用两手握牢马镫套,用肩膀顶住马鞍,双脚朝上竖起,这叫做“倒立”。忽然飞脚着地,人被倒拖着顺马而跑,再跳上马,这叫做“拖马”。也有人将左脚留在马镫里,右脚从马镫中脱出,人离开马鞍,把身体横在马鞍的一边,右手抓牢马鞍,左手抓牢马鬃,稳住身子后伸出一只脚,顺马而跑,这叫做“飞仙膊马”。又有人将身体弯曲在马鞍的一边,这叫做“镫里藏身”。或者用右臂夹紧马鞍,两脚着地随马而跑,叫做“赶马”。或者一只脚脱开马镫,坠下身子挂在绊带上,用手向下抓地,这叫做“绰尘”。还有人放开手让马先跑,然后再飞身追上,抓住马尾纵身上马,这叫做“豹子马”。还有的将身体横在马鞍上,轮番耍弄利刃,或耍弄重物、大刀、双刀等。各种表演完了之后,有身着黄衣的老兵,叫做“黄院子”的几个人,手执绣龙的小旗在前面引导,由内宫的皇家马队的一百多匹马组成的阵列出场了,这叫做“妙法院”。骑在马上的姿容秀美的女孩子们装扮成男子模样,都是头裹短头巾,身着杂色锦绣捻金丝番段窄袍,红绿颜色的吊敦束带,所有的坐骑都是玉羁金勒,宝镫花鞯,美艳之色光耀白日,香风袭来使人心醉。马队奔驰至宝津楼前,然后绕场数圈,随着乐部的鼓声,马上也有献演马戏的表演。宦官许畋担任领队,指挥表演的女兵排成队列,鼓声响起,一齐翻身下马,一手拿着弓箭,一手揽着马缰,各在原地像行男子的礼仪一样跪拜高呼万岁,之后又听鼓声响起,便飞身上马。大抵皇宫之中的宫女身着男装者,其规矩大致是要随男子的礼仪行事。女子马队又奔驰转圈、分、合阵型表演之后,分为两个阵营,两两出阵。左右催动坐马,在马上挺直身体射箭,或挥动北番的长枪、杆棒,在马上交锋,尽呈骁武雄健英姿。表演之后退场,音乐声又起。宝津楼前面预先设置有五彩绾结的小球门,这时有一百多名身穿花衣的男子,都是头上裹着角子向后拳曲的花幞头,一半人身穿红锦袄子,一半人身穿青锦袄子,义襕束带丝鞋,各自跨骑一匹雕鞍花鞯的驴子。分作两队,各有队长一名,各持彩绘的球杖,这叫做“小打”。一方的队长用球杖击球,球一旦落地,两队就开始竞相争抢,抢到者又传给队长,左边一队以击球进入右队球门为胜,右边一队则向前奋力争抢,不让球入球门。这样两只队伍互相追逐,最后得胜一方领取奖赏谢恩之后退场。接着,有黄院子引领宫女马队一百多人,也如“小打”的规则一样,只不过宫女都是满头珠翠装饰,腰束玉带,脚蹬红靴,各骑一匹小马,这叫做“大打”。女骑手们的骑技精到纯熟,疾驰如神,姿容优雅轻盈,婀娜绰约,美艳绝伦,人世间也只能从图画中才能看到她们这样优美的形象了。至此全部表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