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专注的小白鼠

当谈论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希望。你不必追求练习一万个小时,只要刻意练习几百个小时,就能看到自己的提升。你或许需要找一个教练,或者小伙伴,这会帮助你进行刻意练习,没准跟同伴还能双宿双栖成全一桩美事。你知道了刻意练习的三种方法,就可以针对需要提升的能力择其一二使用。

但是,我还想提到的,是专注。

有的词就是特别玄,你看这个词的当下觉得特别有感觉,但是具体到落实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比如专注、接纳、突破、转变……

我到底该怎么专注呢?

近日读到了一个法国大革命的故事,跟专注颇有联系:

当断头铡切断拉瓦锡的脖子时,他第一个感受是:
“后脖子那儿有点凉。”
那个头戴红色罩子、罩子上挖两个洞、洞里露着凶巴巴眼神的刽子手朝拉瓦锡——准确地说是拉瓦锡的头颅点了点头。拉瓦锡与那个同情他的刽子手在其临刑前订了一个临终契约:帮忙数数。
拉瓦锡的脑袋马上意识到接下来做什么。他开始眨眼睛……
……
十五。
当刽子手数到十五时,这个拥有“一百年也再长不出一个来了”头脑的现代化学之父,驾鹤西去。
他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是:
当人被砍掉头颅之后,意识还能存在多久?
答:是十五次眨眼的时间。

读完这个故事后,它就时时在我内心泛起。

对于拉瓦锡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场实验。他用实验发现了燃烧的原理,用实验提出了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即便到了生命的终结,他还把自己当作“小白鼠”,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实验。

拉瓦锡告诉了我们专注的奥义:

把人生当作实验,做个“小白鼠”。

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又多琢磨了一层。

什么叫实验?实验就是“可控制的观察”。

在观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专注的感觉,全部注意力都聚焦到实验当中。

还记得第一次春节包饺子和面的感受吗?没有经验支持,你不知道面和水的比例多少才算合适,于是你开始做实验,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慢慢地,一团面从两个人吃的量,加到了五个人吃的量,终于算是和好了,想想看之前的过程,是不是很投入?

然后开始擀皮儿了。不好意思,你也是第一次擀皮儿。这又是一个新的实验:于是又是少滚两下擀得太厚,多擀两下又太薄。慢慢地,这个实验也有结果了,你心中知道大致如何擀就能出一个比较圆、不薄不厚的饺子皮了。

然后开始包饺子。哈哈,你也不太会包。这又是一个新实验。有时,馅儿放太少包成面团,有时馅儿又放太多溢出来了……这个实验也有结果了,你大致知道放多少馅儿,怎么捏才更合适。

然后开始煮饺子。煮饺子也是实验。

如果你把这一切当作“可控制的观察”,把这一切当作实验,这便是专注的体会。

大而化之,人生也可看作一场场实验。

学写作,你会提出一个小目标,写一篇文章,然后发现没思路,于是列个提纲,又发现缺少场景描述,于是开始用修辞,又感觉文字水平差,于是开始做减法……就这么调来调去,终于算是有一篇自己还算满意的文章了。于是,又开始了下一个实验,写个小故事……

做销售卖产品,开始,先背些生硬的话术,靠态度。慢慢地,发现了不同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语言、态度、表情。左调调右调调……终于算是能有自信拿单了。

做管理,同理可证。先开始,只能定点粗浅规则,慢慢地,摸清了产品和流程,熟悉了人心,左调调右调调……终于算能带支队伍了。

……

这其中,同样是又控制又观察的过程。

只是,人生的实验跟包饺子实验的区别在于:

包饺子的实验品是面、水和馅儿,而人生的实验品,就是我们自己。

你是否有过在做一件事情时,让自己像一个旁观者般,观察你自己?

假如,你想写一本书。你是否站到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他是如何产生这个念头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念头?

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自己还没开始动笔。你是否又站到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他这个念头如何变弱的?有什么阻碍?

然后,你再一次下定决心动手写作。你是否再次观察自己,如何计划?遇到困难如何克服?……

终于,你开始写了,有时下笔千言,有时毫无灵感。再次观察自己,怎么就能进入状态,怎么又毫无灵感?……

当脱离出自己成为观察者后,就似乎有了另外一只眼睛看自己。就仿佛变得不那么情绪化,而更关注于想做的事情了。实验便是如此,一边行动,一边观察自己的行动。

让自己成为实验者,成为实验品,成为自己这出戏的导演、编剧和演员。

我为何为拉瓦锡感动?不单单是拉瓦锡的实验精神,而更多的是这种悲喜剧色彩。拉瓦锡遇到法国大革命而上断头台,这本是悲剧,而这“眨眼”实验恰如悲剧中的喜剧,反而透着那个时代的荒诞。生活在充斥着《旧制度与大革命》魔幻现实般的法国,拉瓦锡把自己的人生当成一个实验,为无望悲观者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乐观和能量,也算是不白来这世上一遭。

至少我相信,在拉瓦锡眨眼的那个当下,他是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