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第7/9页)

要她……怎么负起责任?

茜预料到或许会引发问题。

——就算这样……

总不可能要求茜代替侦探吧,老人不是会做那种愚蠢要求的人。茜不可能胜任侦探工作。老人一定会以此为把柄加以刁难,向她求欢。

茜皱起眉头。“您要我怎么做?”

“我是在叫你别再闹别扭了,照着我们说好的,协助我徐福资料馆的工作。”

“这样……就算是负起责任了吗?”

“算。”老人明言。“状况改变了。揭穿诈骗风水师的阴谋,和建设需付资料馆不再是两回事了。连在一起了。”

老人的口气很不屑。

“我不大明白您的意思……,这么说来,我记得前几天您说原本负责研究会经营的人不能相信了,与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吗?”

“大有关系。”

老人将皱纹挤得更深,露出不悦的表情,但立刻就恢复了笑容。

“你这次记得了哪。”他高兴地说。“我说啊,我拍去负责研究会的,是一个叫东野的老伯……,那个老伯建议我说,在伊豆盖一栋研究所怎么样?所以我才会想到这次的法人化——我之前是这么告诉你的,对吧?”

“是的。”

“那块土地……喂,津村。”

“是。”

津村拿着似乎是事先准备好的大型纸书帙,来到茜的旁边,然后从书帙里抽出卷起时的纸张摊开。那是……一张地图。

“看好了,就是上面用红笔圈起来的地方。伊豆半岛的田方平野。在韮山的山里。”

老人用下巴指示。“那里什么都没有对吧?连路都没有。”

确实,在地图上看起来只是一块山地。

“我原本以为那是一块国有地,可是有地主。所以想买的话,是可以交涉的。但我不认为那里的地理条件好。就算同样是静冈,到处都有和徐福有关的土地。甲州的富士吉田也在附近不是吗?所以哪里都行。”

“那位东野先生推荐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呢?既然特地向羽田先生建议,应该有特别的理由才对。总不可能什么都没有吧?”

“恩。首先,这里看得见富士。”

“富士……”

妹山。

“那一带的话,要找到看不见富士的地点不是反而比较难吗?而且如果是出于这种理由,不管是甲府或关东,应该哪里都可以。”

“你说的没错。”老人缩起下巴。“另一个理由是,那里远离与徐福有关的土地。这一点你懂吗?”

“要是紧邻某一处,建设研究所的事实本身有可能变成一种凭据,证明那块土地的正当性——是出于这样的政治性考量吗?”

“就是这样。嗳,这也是单纯的利益分配问题。虽然说是文化事业,但无疑也是经济活动的一环。不管是建设还是做什么,都会与当地的产业利益发生某些形式的关联。好像盖了什么漂亮的东西。好,拿它当话题来把这里观光化——会这么想,不是人之常情吗?所以就会竞相邀约,像是要不要来我们这里先行投资啊?不不不,来我们这里。我们会提供更多优惠。这不是研究所的本意。研究会并不想决定徐福真正上岸的地点究竟是哪里,这不是能够由谁来决定的。所以,虽然也不是不能了解这种考量……”

“您的表情看起来并不了解。”

“是不了解。看得见富士的地点——这没问题。传说徐福曾经登上富士,也有人说富士就是蓬莱。徐福所寻找的蓬莱山,没办法决定是哪里。既然无法决定,干脆就选择象征我国的富士山好了——这种想法我也了解。可是啊,就像你说的,根本是哪里都可以。我不懂为什么要拘泥于那里。为什么会是韮山?”

“结果不明白理由。”

“结果啊,我也开始怀疑起东野来了。”

老人朝秘书使眼色。

“是的。我们调查‘徐福研究会’主持人东野铁男的身份后,发现他所宣称的经历全为假造,连姓名都是假名。户籍上并不存在符合该人的东野铁男这个人……”秘书依然以公事公办的口吻说道。

“我竟然一直相信着那种人。”老人把雪茄在桌上摁熄。“我被他骗了。这五年来,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充满学者风范、正直无私的人。连一次都没有怀疑过他。茜小姐,我啊,对看人的眼光很有自信,所以这实在是太屈辱啦。因为是对你,所以我才承认,但这绝不是在别人面前说得出口的事。这下子我岂不是跟那个相信风水的呆瓜社长一样了吗?不,比那个呆瓜还糟糕。风水诈骗事实自己找上门来,而我却是主动选了那个老头,录用了他。”

“羽田先生。”

“什么?”

“那真的是您自发性的选择吗?”

“没错。”

“……真的吗?”

“你的意思是不是吗?”

——或许不是。

茜知道的。

“我听说东野先生在甲府研究徐福,他的本业是——不,他说他的本业是什么呢?”

“他什么工作也没有,只是坐吃山空。他说他拥有理学博士学位,本来好像在陆军开发武器……,不过那都是假的。但我记得他曾经给我看过证书还是执照哪。”

“两位怎么认识的?”

“哦,有个人听说我老是在讲徐福,说他认识一个有趣的老头,把他介绍给我。”

“是谁呢?”

老人说了一个茜也知道的代议事名字。

“我要声明,不是因为是代议事介绍。我才信任他。信任他是出于我的裁量。结果是我错了。嗳,我们一拍即合,说好要设立研究会。我来出钱,东野出劳力和脑力,就这么决定了。不过我没有支付报酬给东野,那家伙应该一毛钱都没有赚到。”

“研究会成立时,成员是怎么找来的?”

“靠的是口耳相传,并没有打广告。首先找的是大学的教授,当然也问过来子徐福相关土地的人,还有市町村。然后寻找民间的研究者。一开始找得不到十人,但他们彼此有横向联系,找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