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类的痛苦(第5/5页)

[4]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17世纪英国哲学家,主要哲学著作有:《利维坦》(Leviathan)、《论物体》和《论公民》。——译注

[5] 《利维坦》,第一部,第六章。

[6] 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1877-1947),20世纪初的英国数学家,著名的“数学无用论”之倡导者(可能也是创始者)。他曾经说,一生中最希望证明两件事:一是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即复变数zeta函数之所有零点之分布;二是上帝不存在。——译注

[7] 豪斯曼(Alfred Edward Housman,1859-1936),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负盛名的古典主义学者之一,著名诗人,无神论者。他的诗作文字简洁、幽默,但带有幻灭感。——译注

[8] 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评论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他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的孙子。——译注

[9] 胡克(Richard Hooker,1553-1660),英国神学家,著有《论教会体制的法则》(Laws of Ecclesiastical Polity)。——译注

[10] 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常被称为约翰逊博士(Dr.Johnson),18世纪英国著名人文主义作家、诗人和文学批评家,《英文词典》的编者,主要著作有《雷塞拉斯》、《诗人列传》。——译注

[11] 佩利(William Paley,1743-1805),18-19世纪英国自然神学家。1802年出版了《自然神学》一书,将“适应性”视为生物的基本现象,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译注

[12] 胡克,《论教会体制的法则》,I,i,第5页。

[13] 参见圣经《创世记》22:1-18。——译注

[14] 《上帝之城》,XVI,xxxii。

[15] 斯多葛主义是古希腊哲学学派,认为有智慧的人在特定情况下如果无法过有道德的生活,可以选择自杀。——译注

[16]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担负全人类的罪,成了世人的代罪羔羊,众人的罪孽都加在他的身上。纵然他是天父的独生爱子,天父也不得不转眼不看他。所以在那最黑暗的时刻,主耶稣禁不住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参见圣经《马可福音》15:33-34。——译注

[17] 圣经《希伯来书》9:22。

[18] 柏拉图,《斐多篇》(Phaedo),81,A(cf.64,A)。

[19] 济慈,《海披里安》(Hyperion),III,第130页。

[20] 赫胥黎提出“永恒的哲学”(Perennial Philosophy)这一概念,即以生命与存在的本源这种终极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基于这种哲学,他阐述了“不执”理论(non-attachment),即对一切事物无欲无求。——译注

[21] 出离心(renunciation),佛教用语,指向内看,将重视“我”的心念去除,即除去对此生的执著,除去对来生的执著。——译注

[22] 圣经《马可福音》10:27。

[23] 作者在这里套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王子临死前的独白“剧毒已经克服了我的灵魂”(The potent poison quite o'ercrows my spirit)。——译注

[24] 圣经《希伯来书》2:10。

[25] 关于痛苦本质上的两面性,参见附录。

[26] 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1731-1800),杰出的英国教会诗人,作品包括叙事长诗《痴汉骑马歌》(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n Gilpin)。——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