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5/5页)

耶稣忽然觉得非常累,也非常饿。他想一个人呆着。人们逐渐想起该是回家的时候了;他们记起了家,记起了正在等着他们的孩子。日常生活的种种忧虑又压在他们心头。虽经闪过一道电光,他们都被那耀眼的光芒照得昏眩了,但现在闪电已经过去,每日运转不停的生活之轮又开始推着他们转了。像逃兵逃离战场,他们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两结伴,悄悄地离开了这座小山。

一种悲凉的感觉袭上耶稣心头;他在一块古老的大理石上躺下来。没有人伸出手来向他告别,也没有人问他是否饥饿、今晚在什么地方过夜。耶稣把脸转向逐渐变得昏黑的大地,听着匆匆的脚步声离他越来越远,终于完全消失。一切突然变得那么安静。他抬起头看了看,一个人也不见了。他又向四周看了看,只剩下一片黑暗。

他的周围一片空寂,只有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他的心也是一片空虚,只有疲劳和饥饿。他能去什么地方呢?能敲谁的门?他蜷起身子躺在地上,充满自责和痛苦。“就是狐狸也有个洞穴,”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是我却没有。”他闭上眼睛。随着黑夜而来的是刺骨的寒冷;他的身体抖个不停。

突然,他听见大理石后面传来呻吟和啜泣声。他睁开眼睛,看见一个女人在黑暗中正向他爬过来。那女人爬到他脚前,解开发辫,就开始用头发擦拭他脚上的血迹;因为长途跋涉,耶稣的两只脚多处被石块刮破,到现在仍在涔涔流血。耶稣闻见女人的发香,知道匍匐在他脚下的人是谁。

“抹大拉,我的姐妹,”他把一只手放在她那香气馥郁的头上,喊着她的名字说,“抹大拉,我的姐妹,回家去吧,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耶稣,”她吻着他的脚说,“我要跟着你,我今生今世都要跟在你后面。我现在知道什么是爱了。”

“回家去吧,”耶稣又重复说了一次,“等那时间到了,我会叫你来的。”

“我要为你而死。”她说。

“不要性急,抹大拉。那一时刻会来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时候到了,我自然会叫你。你现在还是走吧。”

抹大拉还不想走,但她听见耶稣又说了一句:“快走!”这次是厉声吆喝。

抹大拉开始向山下走去。开始还能听到她轻盈的脚步声,但过了一会儿就什么也听不到了。她的身影已被黑夜吞噬,留下的是她身上的香气。又过了一会儿,一阵夜风吹来,连她肌体的气味也消散了。

现在山上只有马利亚的儿子一个人了。他头顶上是上帝,上帝的乌木一般黑的夜的面容缀着繁星。耶稣竖起耳朵听着,仿佛想听听星空中有没有什么声音。他等了一会儿……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想张口问一声那不露形迹的至尊:主啊,我的行为使你高兴了吗?但是他没敢问。突然把他笼罩起的寂静叫他非常害怕。上帝一定还不喜欢我,他想,身体又颤抖起来。可我有什么过错,上帝?我跟你说过,我不知跟你说过多少次:我不会讲话。但是你却一步一步把我推上来,有时你笑,有时你生气地皱着眉毛。今天早上修道院的僧侣到处追寻我,要推举我做院长——我是完全不合格的——最后又把我锁在门里怕我逃走。是你给我打开一扇暗门,用你的利爪揪住我的头发,把我扔到这一大群人前面。“对他们讲话吧,”你命令我,“时间到了!”可我还是紧紧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最后你失去了耐心,冲过来,把我的嘴张开。我不是自己张的嘴,是你强把我的嘴张开。你没有像往常那样用火炭涂抹先知们的嘴,这次你没用火炭,你在我嘴唇上涂的是蜂蜜。于是我讲话了。我的胸中是一团怒火,它叫我喊:上帝是火——不错,正像你们的施洗者先知说的——上帝是一团烈火,他来了!你们这些没有法纪、不讲公道、丧失廉耻的人,你们还想躲藏到哪里?上帝来了!……这就是我的心叫我对人们喊的,可是你却在我的唇上涂了蜜。我没有喊那些话。我喊的是“爱!爱!”

“主啊!”他喃喃地说,“我不能再同你搏斗了,今天晚上我放下了武器。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他说完这番话,心里变得轻松了。他像一只打瞌睡的鸟,脑袋垂到胸脯上,闭上眼,进入梦乡。他觉得自己好像从衣服里掏出一个苹果,他掰开苹果,取出一粒籽,种在面前的土地上。种子立刻就冒出嫩芽,破土而出,先长成一根细茎,很快就抽出枝条,长满叶子,花朵。霎那间树上结满了果实——几百个红红的苹果……

石块被谁踩动,响起了一个人的足音。耶稣的睡梦受了惊吓,逃遁了。他抬起眼睛,看见面前站着一个人。他很高兴有人来同他做伴。他很平静,也没有说话,但他的神色表现出对来客的欢迎。

午夜来的客人向前迈了一步,跪在地上。“你一定饿了,”他说,“我给你带来了面包、蜂蜜和鱼。”

“你是谁,我的兄弟?”

“安德烈,约拿的儿子。”

“他们都离开了我,都走了。是的,我是饿了。兄弟,你怎么会记得我,怎么想到给我带来面包、蜂蜜和鱼,所有这些上帝创造出的宝贵东西?什么都不缺了,只还差了一句叫我心安的话。”

“我也带来了。”安德烈说,黑暗给了他勇气。耶稣没有看见年轻人颤抖的手,也没有看见从他面颊滚下的泪珠。

“先叫我听听那句话吧。”耶稣向他伸出手来,笑着说。

“拉波尼(2),你是我的主人。”约拿的儿子低声说。他俯下身,吻着耶稣的脚。

【注释】

(1)当时巴勒斯坦犹太人所居住的地区分为两国,北部为以色列国,南部为犹大国,地名称犹地阿。

(2)Rabboni,犹太语,意思是“我的老师”。《圣经·新约》《马可福音》中有此称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