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第3/5页)

“是的,”我说,“当时我也觉得很奇怪。从我们开始对彼此感兴趣的那一刻起,你就离我越来越近。到底是怎么回事?开始时你并没有直接坐到我身边,而是在我前排坐了一段时间,是不是?为什么会这样?”

“是这样的:我当时想调位时,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坐,只知道想坐到后排。我的意愿是坐到你身边,但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同时,你的意愿也迎合了上来,帮助我。直到坐在你前面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只达成了一半——我发现,我其实只是想和你坐在一起。”

“可当时并没有新人插班啊?”

“没有,我只是听从自己的意愿,直接坐到了你身边。和我调换座位的那个男孩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同意了。神父其实也知道我们换了座位——其实每次他见到我,心里都很不舒服,其实他知道我叫德米安,属于‘D’,不应该和‘S’的学生坐在一处!然而这种不满却没有进入他的意识层面,因为我的意志反对,我阻止他这样想。每次他觉得座位不太对劲时,就会看着我,开始思索,这位善良的先生。我的策略却很简单。每次我只是死死盯着他的眼睛。大多数人都受不了这样的目光。他们会紧张。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就出其不意地死死盯住他们的眼睛,如果他此时还不紧张,那你就只能放弃!这样的人不会被你征服,绝对不会!但这样的情况很少。我只遇过一个让我打退堂鼓的人。”

“谁?”我立刻问道。

他望着我,眼睛眯了起来,这是他思索时的表情。然后他移开目光,没有回答我,虽然好奇心顿起,我也没法再重复这个问题。

今天我相信,他当时说的那个人便是他的母亲。在我的印象中,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他却很少提及母亲,从来不曾带我去他家。我甚至不知道他母亲的模样。

有时,我也想模仿德米安,将意志集中在某件事上,希望实现某个目标。当时我有很多迫在眉睫的愿望。然而我没能成功。我不敢跟德米安谈起这些事,也完全不能向德米安剖白自己的愿望。他也没有问过我。

那段时间,我的宗教信仰开始有些动摇。由于德米安影响了我的思考,因此我对宗教的态度和一些同学不太一样,他们是完全不信宗教的。其中有些同学甚至还宣扬说,信仰上帝是可笑可鄙的事情,三位一体以及玛利亚的圣灵受孕故事简直可笑,今天的人居然还兜售宗教,简直是一种耻辱。我的想法却完全不同。虽然我心中对宗教也有疑问,但在整个童年,我真切地经历了虔诚的生活,我父母过的生活便是这样,因此我知道,信教既不是可鄙也不是愚昧的事。相反,我对宗教依然抱着一种深切的敬畏感。然而德米安让我养成了一种习惯,以更自由、更个人、更轻松、更有想像力的方式去看待和阐释故事和教义,至少,我乐意也喜欢跟从他教给我的那些阐释方法。当然某些看法对我而言还是太过怪异,比如该隐的故事。在一次坚信礼课程中,他提出的某个观点甚至更大胆,让我大惊失色。老师讲到了哥耳哥达,《圣经》中救世主的受难和死亡的故事从很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幼年时,每逢耶稣受难节,父亲会将这个故事念给我们听,听完后,我总是全身心沉浸在这个悲壮瑰丽、苍白诡异却又无比生动的世界中,沉浸在“客西马尼园”和“各各他”中,一听到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来自那个神秘世界的阴郁而强大的悲壮之光便淹没了我,激起一丝神秘的战栗感。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神之时,乃为最吉》是一切诗性和艺术表达的完美结晶。

那节课结束后,德米安若有所思地对我说:“辛克莱,这个我不太喜欢。你读一遍这个故事,感觉一下它的味道,有点淡。就说那两个和耶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三个十字架并列立在小山上,该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干吗要用那种感伤的教化套路来讲述这两个低级强盗的故事呢!他是一个罪犯,天知道他犯下了什么罪行,现在居然被感化,痛哭流涕地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一只脚踏进坟墓的人,后悔还有什么用,你说呢?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劝善故事;甜蜜虚伪,多愁善感,一心要劝人学好。如果是今天,让你在两个强盗中选择一个做自己的朋友,或考虑自己会更信赖哪一个,你肯定不会选那个哭哭啼啼、洗心革面的家伙。你会选另一个,他才是个有骨气有个性的人。他鄙视转变,在他的境况下,这种转变只是伪善,他将自己的路走到了底,没有在最后一刻背弃一直支持他的魔鬼。他是个硬角色,而《圣经》中的硬角色一般都会早早夭折。或许他也是该隐的后裔。你不觉得吗?”

我惊异莫名。我一度以为自己非常熟悉耶稣受难的故事,现在却发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多么平庸,多么缺乏想像力。不过我还是认为德米安的观点太激烈,几乎推翻了我一直坚信的理念。不行,人不能质疑一切,不能质疑所有人,更不能质疑最神圣的神。

像往常一样,我还没开口,他就已经察觉了我的不满。

“我知道,”他有些泄气,“这是古老的故事。不要这么认真!不过你听我说,在这样的细节上,我们能清楚看到这个宗教的缺陷。就是说,全能的神——缔结旧约和新约的神——虽然无与伦比,却并非那个他本欲传达给世人的神。神是善道、高贵、慈爱、美好、高深、感性,不错!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内容。可人们把其他这些都归结为魔道。整个世界的另一半被隐瞒得密不透风。还有,他们一边将上帝尊为万物之父,一方面却对性爱——生命的真正源泉——避而不谈,甚至将其污蔑为妖魔外道。我并不反对世人敬拜耶和华上帝,一点都不反对。但我也认为,我们应该将一切都奉为神道,整个世界,而不是那个冠冕堂皇的伪世界!因此,我们除了走上帝之道,同时还得走魔鬼之道。我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对。或者,人可以创造出一个将魔鬼包容在内的上帝,在这样的上帝面前,人们不会对世上最理所当然的事视若无睹。”

他一反平日的冷静,竟变得有些激动,但很快又微笑了,不再咄咄逼人。

然而,这番话恰恰触动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疑团,我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翻滚着这个疑团,却从未向别人透露过一句。德米安对上帝和魔鬼的观点,对冠冕堂皇的神界和秘而不宣的魔界的看法,正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心中的神话,我对那两个世界或世界两面的感触——我的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原来,我的问题其实是芸芸众生的问题,是关于生命和思考的本质问题,这一见识忽然如一团神圣的影子罩住了我,我猛然觉得,自己最私密的生活和念头原来是世间永恒理念长河中的一波,恐惧和敬畏感顿然袭来。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固然令我宽慰,却不能让我开心。这样的认识太艰险,滋味苦涩,因为其中荡漾着一种责任感,一种童真已逝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