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第2/3页)

她定期巡视博雅各分号,争取在赴美之前,安排好下半年的所有工作。

眼下中国商人争相办实业。扩大丝厂、引进新型缫丝机貌似是个不错的主意。

林玉婵问明新型机器的特性和大致价格,打算回去再研究研究。

迈出库房,刚拐个弯,忽然平地起黑云,几个大汉从四方围过来。

“博雅林夫人?”有人低沉沉地说,“有人请。”

林玉婵向后一缩,本能地脊背生寒,大喊:“保罗!”

库房偏僻,不在天地会地盘内。几个大汉依稀眼熟,像是那日抡棍打人的。

常保罗带着几个伙计匆匆赶到,比林玉婵还惊吓:“妈呀,这怎么回事?——哎,我们做合法生意的,侬是啥人?”

还是势单力孤,让人半拖半架,弄到一个小茶馆里。

“博雅公司跟我们大丰纱厂无冤无仇,上次打伤你们女工主动提出赔偿。”一只纹身大手撂下一杯茶,咣的一声溅出半杯,“谁给你们胆子,算计我们英国纱厂?哼,我看您这生丝库房,最近天干物燥,可要小心防火哦。”

林玉婵冷静下来,看这架势,多半是出“工贼”了。

“发个小米而已,这年头做善事还有错了?”她冷笑,“我是女流,知道女流出外做工不易,因此组织姐妹们定期聚会,不过嗑瓜子聊闲天。大家聊的什么我也管不着。你们纱厂自己管理不善,弄出工人闹事,就算病急乱投医,也别咬到我头上。”

她观察几个走狗大汉的表情。

“工贼”多半是普通小工。班长组长她定期会见,对她们的人品很有信心。如果真是领导层被策反,这些大汉也不会语焉不详地诈她。

肥买办套出林玉婵的名字,传达下去时,这些打手见是个年轻女流,其实也不太信她能搞出这么大水花。

常保罗也跟着帮腔:“林夫人是正经商人,每天赚钱赚不过来,管你纱厂闲事做什么?还有,这丝厂的最大股东是不才在下,不是林夫人。入股的还有怡和洋行唐经理,还有江南制造局译员徐先生,还有举人蒋芷湘先生……你们敢毁这里一包丝,我去工部局告死你!”

上海人动口不动手。这话说得狠巴巴,配合夸张的手势,已经是常保罗发脾气的极限。

众大汉只是底层打手,这些名字一概没听过,但觉很厉害的样子,不由得面露犹豫之色。

“蒋先生你们总知道吧?江浙文士,沪上名人。”林玉婵笑盈盈补充,“一个跟我有业务往来的英国商人正筹办华文报纸,名为《申报》,蒋先生是总主笔。创刊号正愁没的可写,我想他们应该不介意多刊几句花边新闻。”

所谓商战,哪有电影里那么多纵横捭阖。图穷匕见之时,不过是耍无赖、拼人脉。

“好啦。我忙着呢。就当你们道过歉了。保罗,走。”

她站起身,提起挎包,宛如一阵风。众人没敢拦她。

回到丝厂大门,常保罗心有余悸。

“林姑娘,老板,下次他们要是来闷棍,我事先说好啊,我有老婆孩子的,我要为她们负责……”

林玉婵嗤的笑了。

“你说的那个缫丝机,年底我给你带回来。多招点工人。让资本家看看什么叫劳工福利。”

她叫辆马车,直奔自梳女工宿舍。

还有两个月就登船赴美。老天保佑,罢工这事别再出幺蛾子。

------------------

周一,纱厂罢工继续进行。那几个被“请客吃饭”的客家女工互相埋怨着,踏入厂房大门。

“都是你,非要说什么领小米……林夫人是为了咱们好,你这叫忘恩负义……”

“现在后悔有什么用?走啦!”

几人忐忑地开车床,摘选原棉,开始工作。

按照肥买办的说法,只要有人带头复工,就会一传十十传百,瞬间瓦解军心。到时候大家一起复工,一起拿钱,风波消弭无形,谁在乎是哪个起的头。

“到时候我不追究,呵呵,绝对不追究……”

她们想起买办信誓旦旦地保证。

谁知,纱线还没绕好,几个女工围了上来。

“干什么呢?”

客家妹脸红到耳根:“我们退出……哎,你们干嘛?”

“纠察队。”小组长面带微笑,“大家举过手,投过票,在菩萨面前宣过誓。我还要问,你们这是干嘛?”

“我、我们……”

林玉婵得知有“工贼”,周日紧急组织小组长开通气会,临时组织“纠察队”,确保没人返工。

“放心,这事我不对外面人说。”小组长依旧微笑,“只要机器不转,大家还都是姐妹。走吧。”

几个客家妹本来就纠结,有人脱口问:“真给我们保密?”

小组长“啪”的合上机器总闸。

“姐妹亲还是洋老爷亲?走!咱们吃茶去。”

-----------------

一周后,纠察队又立功。买办总管拿这些占着厂房的刁妇没办法,又急着开工,女劳工市场上临时雇了几十个人,又从友商纱厂里借来几个熟练技工,打算先把机器转起来。

大丰纱厂几百女工手拉手,围堵在门前。

“姐妹们!”口齿伶俐的景姑手持纸卷扩音,大声说,“大家都是来谋生活的贫家女子,可是我们女人也有尊严!你们可知这大丰纱厂,折辱女工到什么程度?上个月,就在此处,一个姐妹血染墙头,这笔账我们要算!……”

……

等佛南先生赶到时,街头宣传已经持续了一个钟头。新来的临时工半数走了,嘴里念叨着“晦气”;另外半数还在认真听,而且居然附和起来。

“这大丰纱厂没良心!其实我们杨树浦纱厂也一般黑。你们信吗,一天只让去两次茅厕,超了要扣钱。说来羞死人,我们都是兜着尿布去上工的,哈哈哈……你们要是成功了,哪天我们也闹一下,争取一个茅厕自由!”

女工们跨厂联谊,聊得口干舌燥。有小贩趁机推车而来,兜售紫苏泡水,却不要钱。

“已经有人付过钱啦。”小贩眉花眼笑,“姐姐们随便喝。”

工厂周边已经观众如云,比周日的赛马场还热闹。

难得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妇女聚在一起哇!

虽然其中少有妙龄窈窕之尤物,多是五大三粗之悍妇,可毕竟是罕见之景,多少光棍汉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女的!

女工们不是什么扭捏闺秀,不怕被人看。反而自发形成了公关小组,一遍遍跟人们解释自己的斗争缘由,狠狠争取了一波来自贫苦老百姓的同情。

佛南先生坐在马车里,听着外头此起彼伏的“洋人没一个好东西”,马车被围观人群挤得退了又退,气得胡子倒挂,恨不得当场发动第三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