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兰斯做出的决定(第2/7页)
古德里安伸出手臂僵硬地敬了一个礼。“我这就走。”说着,他便准备离开。
“请在这里待到会议结束。”希特勒平静地说。
古德里安坐了下来,会议继续进行,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几个小时之后,会议终于结束了。古德里安感觉似乎已经过了一辈子。但是,他还不能走,元首希望他再待一会儿。“请你多多保重,”他关切地说,“六个星期以后,形势将变得非常危急。那时我会迫切地需要你。你打算到哪里去?”
凯特尔建议他去德国西部的一个温泉疗养胜地——巴特利本施泰因。但古德里安讥讽地告诉他,那里已被美国人占领。“好吧,那么哈尔茨山脉中的巴德萨萨如何?”凯特尔又和善地建议说。
古德里安说,他要挑一个不会在四十八小时内被占领的地方。他扬手敬礼告辞,然后,在凯特尔的陪同下,他走出总理府,来到自己的汽车旁。凯特尔说,他很高兴古德里安没有反对元首要他休假的建议,然后两人便分手了。
当古德里安回到他在措森的私人寓所时,夜幕已经降临了。
“今天的会议太长了。”古德里安夫人说。
“是的,”筋疲力尽的将军说,“而且,这是最后一次了。我被解职了。”两人拥抱在了一起。
3
此时,欧洲每个中立国家的首都都风传说将要停战。斯德哥尔摩的流言最甚。其中一些过于荒谬,以致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则流言应该是说德国正在同俄国媾和,只有那些积极投身于这一行动的人才相信这个消息。
那些谈判在3月中旬就开始了。当时,外交部长冯·里宾特洛甫邀请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将军到他的办公室。“作为一个政治家,此时此刻,除了同苏联媾和以外,我别无其他效忠国家的办法。”里宾特洛甫告诉他,但是,他忘了补充说,希特勒对此事毫不知情,“这将允许我们把东线的兵力用于西线,集中力量同英美作战。”
大岛浩认为,现在采取这一措施为时已晚。但是他一言未发,只是侧耳倾听里宾特洛甫讲话。里宾特洛甫指出,由于日本同苏联已经签署了一个中立条约,那么,俄德媾和就可以使德国与日本可以引导其军事力量,击败英国人和美国人。
“我们可以通过日本的外交圈子在东京或莫斯科进行接触,”里宾特洛甫继续说道,“但是,我倾向于避开东京或莫斯科。”他说,最好能通过日本驻斯德哥尔摩武官小野寺信少将,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其他地方会晤,“这样的话,事情就能一举告成。”大岛浩仍心怀疑虑,但他答应去试探一下小野寺信。
3月25日,日本驻柏林武官小松三彦中将给小野寺信发去了一封电报:
大岛浩大使希望同您认真地谈谈。请速来柏林一晤。德国空军会为您的飞机颁发安全通行证……切勿向我国驻斯德哥尔摩大使及东京方面透露大岛浩大使召见您一事。
三天后,即3月28日,小野寺信搭乘一架瑞典飞机在滕珀尔霍夫机场降落,之后被人用车送到了日本驻德使馆。在这里,他与大岛浩大使、小松三彦将军以及另外三名大使馆官员进行了商讨。
“你知道,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陷入了困境,局势越来越绝望。”大岛浩开口说道。他描述了他同里宾特洛甫奇特的会面。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成功的希望不大。但是,他们都同意这一观点:跟斯大林打交道可能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无论如何,值得试一试。于是,他们决定,小野寺信应返回斯德哥尔摩,与苏联驻瑞典大使进行接触。
第二天,大岛浩向里宾特洛甫报告说,小野寺信同意与苏联人进行接触。这时,里宾特洛甫才初次透露,希特勒对这一建议毫不知情。他对日本大使提出要求,在元首同意之前,暂时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大岛浩返回大使馆等待着。大约在午夜时分,他收到邀请,立刻前往里宾特洛甫的办公室。“希特勒拒绝了!”里宾特洛甫激动地对他说,“然后他告诉我:‘我完全相信我会在东西两线取得最终的胜利。’”里宾特洛甫说,不过,不久可能会出现另一次谈判的机会,“希望小野寺信将军记住这件事”。
大岛浩走在这座劫后余生的城市那昏暗的大街上,心中思忖着:里宾特洛甫怎么会产生这么一个愚蠢的想法?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希特勒断然回绝了里宾特洛甫的建议,并且坚信自己一定会胜利。大岛浩对希特勒的乐观情绪印象至深,决定向东京方面报告整件事情。(1)
4
就在古德里安被解除指挥权的那天,即3月28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正准备做出一项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决定。过去两个月中一系列惊人的军事事件促使总司令对自己给德国心脏最后一击的计划进行了重新评价。如今,朱可夫已在距帝国总理府仅四十空英里的奥得河畔建立了桥头堡;霍格完整无损地夺取了莱茵河上的一座大桥;巴顿则戏剧性地穿越了普法尔茨地区,并在奥本海姆渡过了莱茵河。所有这一切,在六个月前有谁能想象到呢?
艾森豪威尔推测,德国人只能在柏林再坚持几个星期。现在,辛普森的先头部队已攻至多斯滕,距离柏林中心仍有二百八十五空英里远,并且中间隔着哈尔茨山脉和易北河,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首先到达德国首都?此外,如果艾森豪威尔像战地指挥官们所希望的那样,继续向柏林发起主攻,那么,可以肯定,这将导致“整条战线上的其余部队动弹不得”。
因此,发起一次对柏林的攻击是不可能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将包围鲁尔地区,向西南方向的慕尼黑和莱比锡发动主攻。正在向莱比锡进军的部队要继续前进,尽快与俄国人会师;与此同时,其他部队则向巴伐利亚南部和奥地利推进,以摧毁德国的“民族堡垒”。据传,希特勒准备在那里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蒙哥马利将放弃攻打柏林,转而向西北进军,占领汉堡正北的波罗的海重要港口吕贝克——同时切断德军在丹麦和挪威的退路。
这是艾森豪威尔决定放弃攻占柏林的公开理由,不过,他肯定是受到了更多的个人目的的影响。他知道,一些美国的高级将领——特别是布雷德利、巴顿、辛普森和霍奇斯——觉得自从阿登战役以来,他们的才干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新的计划将给他一个借口,可以将主动权交给美国人。向莱比锡和慕尼黑发起的突击应该由布雷德利指挥,这样一来,一旦鲁尔被包围,辛普森的第九集团军就会回到布雷德利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