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5/7页)
三月十一终于到了,牛半山带着孟春桃在几个保镖的簇拥下来到了庙会的主会场。主会场设在玉仙圣母庙对面,场地非常宽敝,搭台唱戏的、舞狮卖艺的、支篷设店的、扎炉卖饭的等大买卖有序地分布展开,依山势而转,连绵不断。做小买卖的就地摆摊,鳞次栉比,犹如五彩缤纷的地毯把沿途空地遮得严严实实。玉仙圣母庙周围最为热闹,熙熙攘攘,人头积攒,唱戏的、舞狮的、卖艺的锣鼓声此起彼伏。牛半山指着主会场对孟春桃说:“这会场在汉代是个跑马场。当时,王莽想篡位称帝,就把精兵强将屯积在浮戏山,整天在这里操练。”
“噢。”孟春桃一边点头一边想史书上的王莽。
牛半山见孟春桃一脸渺茫,就拉了她一把接着说:“哎,你抬头看看咱们将军寨。与寨子相连的山脉像不像一群翘着脑袋的龙。”
“嗯,像。”孟春桃仰起脸一边看一边答。
“所以,人们称我们这道山为龙山。你再看天堂寨这边。”牛半山又拉一把孟春桃,指着天堂寨说:“从这里看,它由两座山峰组成,前边这个小点儿的叫香炉峰,它上边有一个大石头,天生地跟香炉一模一样;后边那个大山头儿叫金龟探月峰。你看看,像不像一只大乌龟把头伸向了天。”
“嗯,像。”孟春桃高兴地跳起来,“跟真的似的。”
“你再看与它们相连的山头儿,个个都像老乌龟的头,所以,人们称这道山叫龟山。”
“嗯,太神奇了。”孟春桃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她边看边回味,陶醉在这旖旎的风景中。
“神哩还在后头呢。”牛半山说着走向会场边通往玉仙圣母庙的路口。他见孟春桃还站在原地没动,就冲孟春桃招手叫道:“哎,你再来看看这下边。”
孟春桃跑了几步跑到牛半山跟前,看到会场下方三条河流汇聚一处,形成一个呈S状的池潭,六条山脉直吻潭水,左似三龙戏珠,右像三龟饮水,潭上一座白石桥通向对面的玉仙圣母庙。庙外矗立着十二棵巨大的柏树,枝叶繁茂,雄伟峭拔。庙宇在巨柏的掩映下,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古朴庄严。牛半山指着那S状的池潭说:“你看潭水,像不像八卦图上的阴阳鱼?”
“像,真像。”孟春桃看着那S状的池潭,想象着八卦图的模样,脱口而出:“是人凿的吧?”
“鬼凿的。”牛半山笑着说,“你看这条玉仙河是谁凿的?它绕着玉仙圣母庙像个大阴阳鱼,把两岸分为阴阳两部分,一边是龟山,一边龙山,你看看,老庙这一片像不像天然的八卦图。”
“像,真像。”孟春桃一边看一边点头说。
“风水宝地啊。龙山属武,龟山属文,武为阳,文为阴,这叫文武掌道、龟蛇相锁、阴阳交错、天地融合。”
“还有这么多说道儿,太神奇了!”孟春桃啧啧称赞。
“是啊。”牛半山一边往坡下走一边感叹说,“玉仙圣母占住了,建了天下第一庙;秦始皇认玉仙圣母做干娘,统一了中国;刘邦在庙台的柏树下避回雨,就灭了项羽;王莽在这里练练兵,篡夺了皇位;赵匡胤来这儿下盘儿棋,也做了皇帝。都是来这儿沾上仙气了呀!”
“你整天在这儿沾仙气儿,是不是尽做皇帝梦了?”孟春桃笑着讥讽牛半山说。
“我是占了它一条龙脉,所以,只能当个山大王。”牛半山笑着打了个响指感叹说。
“那,他们,黄嫂,还有我,我们几个,这么多人,怎么啥也没当啊?”孟春桃冲牛半山嗲声嗲气地笑着说。
“抬杠。”牛半山斜了孟春桃一眼笑着丢下两个字,径向大石桥走去。
牛半山不讲解了,孟春桃也没话说,几个保镖更是一言不发,一行人躲闪着路人走下山坡。孟春桃的侍婆黄嫂紧跑两步对牛半山笑着说:“大当家的,我和夫人到下面洗把脸吧?”
牛半山暼了黄嫂一眼,沉着脸轻轻地应了一声:“嗯。”
孟春桃听了一怔,心想,下山的时候刚打盼过,还洗什么脸呢,遂惊异地问:“洗脸?”
“嗯,到玉仙圣母的洗脸盆里洗把脸,丑婆娘也能变成仙。”黄嫂指着玉仙圣母庙前那潭清水说:“看,多少人在那洗啊。”
孟春桃在会场边就看见那潭清水周围全是花枝招展的女人,或蹲或站,戏水嘻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现在黄嫂说了,才明白她们是个个想美若天仙。她本来就不相信这类传说,再看牛半山也不太支持,就打消了念头。她理了一下搭在额前的秀发,对黄嫂说:“我不洗,连个雪花膏都没带。”
“我给您带着哩。”黄嫂笑着从她那大衿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瓶雪花膏冲孟春桃晃了晃。她想,孟春桃和牛半山肯定夸她心细,高兴地与她同去凤洗。谁知孟春桃还是丢出三个字:“我不洗。”
“不洗?”黄嫂先是一愣,接着堆起一脸笑说:“就是,你看我,夫人本来就美哩跟仙女似的,哪还用洗,不洗,不洗了。”说着,笑吟吟地跑上大石桥。
大石桥另一端就是玉仙圣母庙的庙台,由一条五六米宽的石阶通达。庙台西侧,一棵水桶粗的大柏树,雄伟挺拔,人称“龙头柏”。它的一根碗口粗的支干横向空中,支干上的盘枝犹如龙头,传说汉高祖刘邦荥阳脱险后曾在这棵柏树下避过雨。人们为了保护这棵柏树,从地面砌起一个砖柱支着龙头。庙台上人山人海,有的进庙,有的出庙,有的面向戏楼看戏。戏楼前台西侧有一古柏,主干与“龙头柏”粗细相当,可其根部出奇的发达,自然突起,大如碾盘,几乎与戏台平高,一群孩童爬到上面一边看戏一边打闹嬉笑。孟春桃跟在牛半山身后一边看戏一边顺着人流向前走,走到山门前,一下子没了拥挤感,人们很自觉地排队进入山门。
玉仙圣母庙的山门名气很大,叫作中华门。传说,人类起源于浮戏山,玉仙圣母又在此植桑种麻、养蚕取丝、教化天下,使人类走向了穿衣戴帽的文明社会,把她老人家的道场大门叫作中华门,是不是寓意此门为中华民族之门?
中华门里塑着四大天王的神像,牛半山走上前,双手合十,逐个地拜上一拜。他见孟春桃没有拜,就笑着问:“不拜拜?”
“有您大当家的拜了,四大天王就会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孟春桃看着栩栩如生的塑像一本正经地为自己不拜找了个借口。
“它们啊,掌管不了民间任何事儿。”牛半山指着塑像说,“它们只是一个象征,代表一种寓意,立在这里起示教作用。你看,这东方持国天王,拿的是琵琶。啥意思呢?就是这弦松了弹不响,紧了一弹就断,只有调得适中,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来。它示教人们学习中道,待人接物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这老庙是道家圣地,不是佛教的寺院,讲的是道家的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