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页)
“据我所知,就像国民党是一个党派组织一样,共产党也是一个有自己的主张和纲领的党派组织。他们的成员也不是三头六臂,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最了解像你爹和我这样的穷苦矿工,咱们庞庄煤矿几次为矿工争取加薪的抗议活动都是他们秘密组织领导的,这是个真心想让咱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组织。”
从爹娘嘴里,蔡云邈不止一次听说过共产党领导矿工与矿主斗争的事,能听出他们对共产党的认可。但从学校的课本里,他了解最多的是国民党主张的三民主义,对共产党的主张却是懵懂无知的。于是,他止不住好奇地问道:“共产党的主张是个啥样?”
沉默了片刻,张振山说道:“你小子也知道,叔叔没多大文化,只不过在夜校里听过一位姓刘的共产党先生,就是每次领着我们和矿主作斗争的那个人的课。现在就来个竹筒倒豆子,知道多少就给你说多少吧!刘先生说,共产党是咱们劳苦工人的党,主张共产主义。啥是共产主义呢?说简单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地主和矿主、没有欺负人、没有压榨和克扣工资,人人平等的社会。打个比方,等实现了共产主义,通过辛勤的劳动,人人有衣穿,家家有房住,大人小孩病了能去城内基督医院拿药治病。刘先生还说,到那时候,你爹和我这样的矿工就用不着下井用竹筐背煤了,采煤用的都是机器,人在旁边操作机器就行了,还有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会盖上大房子,像城里最有名的花园饭店一样高的房子,铺上柏油马路,就像大同街那种又黑又亮的马路,房子周围是清清的湖泊,倒映着蓝天白云,我们就像住在市内中山花园中一样……”
皎洁的月光下,两个人并排徜徉在小道上,蔡云邈尽力想象着张振山描述的情景,但他怎么都无法想象出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蔡云邈自小还没有离开过徐州城,他觉得自己所在的昕昕中学是天下最漂亮的地方。校园里有柏油路,有参天大树,有五彩缤纷的鲜花,特别是旁边的尖顶式天主教堂,穹顶上满是画,玻璃也是彩色的……不止一次,蔡云邈憧憬过,要是自己家所在的韩桥煤矿能有学校一半好也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听张振山叔叔这么说,好像不仅仅是梦想,还真有可能实现呢!
那天晚上,这一老一少谈到很晚。到了分别的时刻,蔡云邈心中有了幅美丽的人生画卷。
“今晚回去我写封信,你拿着到南京找个人,他一定能帮助你。假如能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学到了一技之长,才能为国为民做出更大贡献。”
“好的,请张叔叔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几天之后,蔡云邈去了南京。
三班的刘占理离开昕昕中学后,投奔了他姨夫,一位国民党部队中的军官,至于是团长、旅长还是师长,无人说得清。李志平也先回了老家,说过一阵子再决定自己的去向。
杨云枫暂时留在了徐州,在修理店里一边打着短工,一边等待着宋先生为他打探去延安的消息。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徐州后,学生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声援抗战的口号声响彻古老而雄性的彭城。
假期里,杨云枫见到了李婉丽两次。李婉丽的父母是东北人,几年前迁到徐州后在大同街开了家“回春堂”中药铺,她毕业后在店里帮起了忙。
来中药铺看病抓药的人每天络绎不绝,但有些是真正的病人,有些则不是。谁是谁不是,只有李婉丽父亲知道。李婉丽细心观察过,其中一位“表叔”一来,父亲就会撇开生意,给店里的伙计使使眼色,把他领到后面内室去。
李婉丽家住在哪里,对杨云枫不是什么秘密。一个周末,杨云枫帮师母抓汤药,舍近求远来到了大同街上的“回春堂”。
见到杨云枫,李婉丽好奇地问:“都毕业了,现在做什么啊?”
杨云枫也不隐瞒:“跟别人学着修理点东西。”
停了一下,李婉丽又试探着问:“对今后,你有什么想法吗?就这样一直当学徒?”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找机会参加抗日的部队,扛枪打日本鬼子!”
李婉丽听后,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杨云枫问李婉丽打算今后做什么,李婉丽回答说先在家帮父母做事,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到南京去。
望着自己喜欢的姑娘,此时的杨云枫说不出更多的话,只能把爱慕放在心底,默默地祝福眼前的姑娘一切安好。
徐州似乎还是那个历尽沧桑却又岿然不动的古老彭城,却又似乎时时在发生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