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住房 ABOUT THE HOUSE(第2/7页)
【花草】你若认为种什么花都不会损害房主的社会地位,那就大错特错了。属于中上层阶级的人家种杜鹃花、卷丹、孤挺花、耧斗菜、铁线莲,还有玫瑰(鲜红色除外)。如果想知道哪种花属于粗俗的人,就请留心周日早晨电视上雷克斯·杭巴德或罗伯特·舒勒主持的宗教节目,他们偏爱的品种主要是天竺葵(红色的不如粉色的)、一品红,还有菊花。甚至无须留意布道的质量,你立刻就会知道,它们是中上层贫民阶级的花卉。贫民还种植福禄考、百日菊、一串红、唐菖蒲、秋海棠、大丽花、倒挂金钟和矮牵牛。中上层贫民阶级有时会尝试着在房前草坪上的独轮车或小划船中种鲜红色的花卉,期望借此减少其粗俗性,但鲜有成功者。
广告是一种确定花卉所体现的社会语言的好方法。杰西卡·米特福德④在她研究殡葬业的《美国死亡之道》(The American Way of Death,1963年)一书中提醒人们注意,一则刊登在该行业杂志上的广告,为花商和用香料保存尸体的商人源远流长的结合大唱赞歌。广告中一位年轻的寡妇正在接受赠花,图片的标题为“忧伤渐远,温柔重现”,敏锐的读者一眼就看出她手中拿的是菊花。
【谁的房子】但我们走近的究竟是哪个阶层的住宅?新房子常会因为太普通、太整齐划一、太丑陋而难以确定房主的身份。罗素·林内斯的观点极具讽刺但并不偏颇。他说:
现今的住宅,无论造价如何昂贵,都像是盒子,或一系列连在一起的盒子。有时房子上有陡峭的尖顶,上面盖着白色檐板,这种样式被美其名曰科德角式;长度大于宽度,又有倾斜屋顶的房子被称为牧场式平房;如果房子是方形的,则称为平房小屋;如果是两层的盒子,就算是殖民式;两个盒子并排而建,一边略高于另一边的是错层式(既有错层式科德角小屋,也有错层式牧场平房)。
这些都是中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住房,上层阶级的住房距离街道更远一些。但是如果建造于过去的二十五年中,则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另一方面,要想发现贫民的住房模式就要费些周折了,因为房子较小,车道(当然是直而短、铺着沥青)上塞满了小汽艇、拖车和活动房屋式旅游车,房前屋后还有一两辆正在锈烂的汽车。建筑材料如果是混凝土板,就会给人更真实可靠、更像贫民住宅的感觉。假如除掉车道和后院的车辆,而在前院添上一座井亭,一所贫民住房就顿时变成了中产阶级住宅。井亭是新英格兰建筑风格的组成部分,是中产阶级崇古建筑方式中的一种。
新英格兰风格的建筑还会在前门两侧各悬挂一只灯笼,看上去像黄铜或黑铁皮做的老式车灯;高高的白色门柱上挂着类似的一盏灯来照亮门前的小径。屋顶上安装着可拆除的圆形风向标,前门上还雕刻着黑色镀金、带有殖民风格的雄鹰。门可能是铝制的,但漆成手雕木纹的颜色。似乎没有哪座房子吝啬到没有雕鹰的地步,虽然这一形象早已失去了告诉人们这里是“早期美洲居民”的含义。我的一位属中上层人士的朋友注意到,一些相当寒酸的小房子上竟有大量这样的雕鹰,他认为这清晰地表明该地为海员居住区。中产阶级偏爱其他式样古旧的东西,他们的房子有的模仿19世纪带有温暖舒适色彩,又能够体现高尚品质的美式农舍,有的效仿都铎式建筑风格,大胆采用木质结构,力求坚实、完美和值得信赖。
考虑到现今住宅结构的单一性,房主必须依赖门厅正面的镶嵌和装饰(如鹰等),来体现他想展示的社会地位。20世纪50年代安装在屋顶的电视天线,还有显眼的空调机,体现的就是这种社会功能。但那样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二者传递的是完全不利于房主的信息了。门厅和门廊犹如人的口舌,传递的更是毫不含糊的阶级信息。无论主人的地位高低,房屋的正面都力求赢得尊敬,因而成为最可悲的艺术品:直截了当地呼唤尊严,渴望受到他人的关注。
中产阶级的方式之一是通过绝对的对称,来获得新古典主义的效果。他们采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做法:在前门两侧各种一棵小树或将帘子拉到两边恰好对称的位置,露出牧场式平房绘有图画的门玻璃。门厅中央摆一张小桌,台灯就摆在桌子的正中。显而易见,灯罩上的塑料包装纸还丝毫未动。相似的对称效果(表明其天生整洁)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门厅里安放两张金属质地、装有管状扶手的椅子,组成一个“会话小组”,任车来车往,喧嚣嘈杂,它们都充耳不闻,岿然不动。
渴望尊严的中产阶级,经常用壁柱来增加建筑物的分量,强调其重要性。他们住房的模式之一是将这些柱子漆成白色的,通常为四根,有两层楼高,支撑凌驾于“南方大厦”之上极轻的小屋顶。这种欺骗式的支柱,是中产阶级住宅的通病。在社会等级较低的住房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根巨大的方形砖柱支撑一个轻巧的门廊屋顶的现象,还有用大鹅卵石和砂浆掺在一起做的过分粗壮的门柱或用生铁铸成的门柱假装支撑着只有30磅重的百叶窗,以防其掉落在地上。
离我家不远有一幢中产阶级的住宅,房主为了表现自尊几乎到了自大的地步。实际上那是一所朴素的平房:石棉瓦覆盖着的二层灰色方盒子。倾斜的屋顶毫无出奇之处,看上去很像军队的营房,就其结构而言也毫无引人注目之处。但房主为了自我夸耀而煞费苦心,在正面建造了假砖墙,门口两侧是白色、饰有垂直凹槽的爱奥尼亚式参天巨形圆柱⑤,实际上它们毫无用处。(曲线优于直线的原则也适用于圆柱:方形柱最次,圆形柱优之,圆而饰有凹槽者最佳。这位先生深得其真髓。)与他的良苦用心相悖的是,面朝我们的红砖墙与大量典型的殖民风格白色装饰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对比——白色的窗台、白色的百叶窗、白色的顶篷等等。这所房子摆出的架式,简直是在吁请观察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看其正面,千万不要去注意它真实的侧面和背面。它生动地证明了凡勃伦关于他那个时代公寓楼房的精辟论点:
我们城市中上流阶级的公寓楼房,展示的毫无用处的各式正面,给建筑业带来无尽的痛苦……这些建筑上从未被“艺术家们”染指过的侧面和背面,一般说来是整个建筑的最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