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九首)(第2/4页)
[1]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徽宗)问‘六丑’之义,莫能对。急召邦彦问之,对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汲古阁本题“蔷薇谢后作”。
[2]“试酒”,夏历四月初酒库呈样尝酒(指煮酒),见《武林旧事》卷三。张镃《赏心乐事》“三月季春……花院尝煮酒”,见同书卷十。南宋风俗多沿汴都之旧,周词亦指三四月间。
[3]三句一语一转,《宋四家词选》评为“千锤百炼”。“过翼”,以鸟飞作比方,言春归的迅速。陈注引杜诗:“村墟过翼稀”(《夜》二首之二)。“翼”字又作小船解,亦可比喻时光之迅速。如《文选》卷二十三颜延年诗李善注:“千翼,谓舟也。”《容斋四笔》卷十一引元稹诗“光阴三翼过”,与本词意合。但解作鸟飞,似较普遍。
[4]沈亚之《异梦录》:“王炎梦游吴,闻葬西施。”是唐人有这样的故事。韩偓《哭花》:“夜来风雨葬西施。”这里以花为主,将美人来比落花。实当说吴宫,但为律所限,须仄声,故说“楚宫”。吴楚地望相接,楚宫亦多美人,故借用耳。“倾国”,见汉乐府《李延年歌》,后来即作为美人的代称。
[5]徐夤《蔷薇》:“晚风飘处似遗钿。”“泽”,油膏之类。
[6]刘禹锡《踏歌词》四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此诗一作张籍《无题》。
[7]崔涂《残花》:“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这里说蜂蝶犹恋落花,意若相反。裴说《牡丹》:“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意略同,但裴诗却不指残花。
[8]郭璞《游仙》十四首之三:“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9]下片以人为主,用花来比美人。储光羲《蔷薇歌》:“低边绿刺已牵衣。”
[10]杜牧《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钗上。”
[11]“潮”是通称。分言,早潮为“潮”,晚潮为“汐”。
[12]朱孝臧《彊村丛书.片玉集校记》引庞元英《谈薮》:“御沟红叶,本朝词人,罕用其事。惟清真咏落花云,断红尚有相思字。”红叶题诗事,屡见唐人笔记中,如《云溪友议》、《本事诗》等,但这里却借指飘零的花瓣,亦是活用。
[13]“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亦“几时重见”意。此处另转一意,谭献评“结笔仍用逆挽”。
兰陵王[1]柳阴直[2],烟里丝丝弄碧。隋堤[3]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4]。登临望故国[5],谁识京华倦客[6]。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7]。闲寻旧踪迹[8],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9]催寒食[10]。愁[11]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12]。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13]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14]。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15]。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16]。
[1]刘《隋唐嘉话》卷下:“高齐兰陵王长恭,白类美妇人,乃着假面以对敌,与周师战于金墉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乃为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今‘人面’是。”当是古曲入词者。“人面”,即后来舞台上所用代面,又演化为脸谱。本篇为周邦彦代表作之一,在南宋绍兴年间颇流行,歌以送别,又本曲凡三换头,称“渭城三叠”,见毛幵《樵隐笔录》。
[2]开首第一段借柳说起。
[3]“隋堤”,汴河堤,为隋炀帝时所筑。
[4]“飘绵”,飞柳花。陈注:“隋炀帝疏洛为河,抵江都宫,道皆种柳。”白居易《新乐府.隋堤柳》:“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
[5]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故国”,这里作“故乡”解。
[3]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旅食京华春。”“京华倦客”,作者自谓,时客汴都。
[7]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缕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与本篇词意相近。
[8]缴上启下。以下说自己也要离开这里。“又酒趁哀弦”三句,眼前实景。
[9]古代钻木取火。《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注云:“春取榆柳之火。”宋代清明有赐新火之制,仅限于宰执学士等,亦云“榆柳之火”,详见《春明退朝录》卷中。这里不过用作辞藻,点缀禁烟节令。在民间烧柴薪亦还有“改火”的风俗。如苏轼《老饕赋》“火恶陈而薪恶劳”,自注:“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可见其他各地还有灭旧火而生新火的,即所谓“改火”,只是不必钻木。在此词不过用作点缀禁烟节令的辞藻而已。
[10]寒食禁烟禁火本有一段时期,后来将时间缩短,便将这剩下的最后两三天称为寒食节。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下:“绵上火禁计平时禁七日,丧乱以来犹三日。”这是南宋时的情形。
[11]“愁”字绾以下,直至本片结尾“望人在天北”。下片“念”“渐”,并领头字,各绾两句八字。“愁”者,预愁,想象别时光景。
[12]以自己南去,故“望人在天北”。
[13]“津”,渡口。“堠”,守望之所,每五里、十里一个。
[14]一句中含两意,一日光景已近黄昏,春光却无限,也是无穷的。前人多有美评,如谭献评《词辨》、梁启超评《艺蘅馆词选》。
[15]想象去后定将回忆京华往事,即所谓“旧踪迹”。
[16]结用六仄声字而分去上,实笔拙笔。本词押入声韵,《樵隐笔录》云:“至末段声尤激越。”
满庭芳[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2],午阴嘉树清圆[3]。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4]。人静乌鸢自乐[5],小桥外新渌溅溅[6]。凭阑久,黄芦苦竹[7],拟泛九江船[8]。年年,如社燕[9],飘流瀚海[10],来寄修椽[11]。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12]。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13]。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14]。
[1]汲古阁本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时元祐八年癸酉(1093),作者任溧水令。溧水,今江苏省镇江专区属县。
[2]“老”“肥”二字均形容词转作动词,言雏莺渐长,梅子已肥。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风蒲燕雏老。”杜甫《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红绽雨肥梅。”
[3]“嘉树”见《左传》昭公二年。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华堂对嘉树。”又《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
[4]“地卑山近”,兼用白居易“湓城地低湿”意,见下注[7]。南方黄梅天潮湿,衣服容易生霉,须以炉香熏之。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二:“衫裛翠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