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第7/7页)
第二天是个明媚的日子,我们穿过科多尔省〔14〕驶向巴黎,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山峦、田野和葡萄园都焕然一新,司各特精神振奋,非常快活,而且显得很健康,他给我讲迈克尔·阿伦〔15〕每部作品的情节,他说迈克尔·阿伦是一位你必须注意而且你我都能从他那儿学到许多东西的作家。我说我没法读他的书。他说不必非读不可。他会给我讲书里的情节并且把其中的人物描述给我听。他给我讲了一通迈克尔·阿伦,好像在宣读一篇博士论文。
我问他在他跟姗尔达通话的时候,电话是否畅通,他说通话情况还不错,他们谈了很多事情。就餐的时候,我尽我所能选了一瓶最清淡的葡萄酒,并且对司各特说如果他不叫我再添酒,那他就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在写作之前我必须节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喝酒不得超过半瓶。他跟我配合得好极了,看到我不安地望着那唯一的一瓶酒快喝光时,便把他那一份倒了一点给我。
我把他送到了家,随即乘出租车回到我在锯木厂的家里,见到我的妻子真是欣喜万分,我们就上丁香园咖啡馆去喝酒。我们像两个孩子分开了又相聚在一起那样快乐,我告诉她这次旅行的情况。
“难道你就没有碰到什么有趣的事或者了解到什么情况吗,塔迪?”她问道。
“我会了解到一些关于迈克尔·阿伦的情况,如果我当时好好听的话,我还了解到一些情况,但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
“难道司各特一点也不快活吗?”
“也许吧。”
“可怜的人。”
“我懂得了一件事情。”
“那是什么?”
“决不要同你并不爱的人一起出门旅行。”
“这敢情好。”
“是的。那我们去西班牙吧。”
“好啊。现在离我们动身不到六个星期了。今年我们可不能让人把它给破坏了,是吧?”
“不能。去了潘普洛纳以后,我们要去马德里,然后去巴伦西亚。”
“呣—呣—呣—呣,”她轻柔地应着,像一只猫似的。
“可怜的司各特,”我说。
“可怜的芸芸众生,”哈德莉说。“这些个长了一身丛毛的猫儿却一文不名。”
“我们非常幸运。”
“我们必须好好儿的保持这份幸运。”
我们俩都轻轻敲了敲咖啡馆桌子的木边,侍者跑过来问我们要点什么。但是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他也不是任何别的人或者敲敲桌子的木边或大理石桌面(这家咖啡馆的桌面正是大理石的)所能带给我们的。不过那天晚上我们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只是感到非常快活。
这次旅行后过了一两天,司各特给我送来了他那部小说。外面套着一张花哨的护封,我记得那咄咄逼人、俗气不堪和滑溜溜的外观曾使我感到别扭。它看起来像一本蹩脚的科幻小说的护封。司各特叫我别对这护封反感,它跟长岛一条公路边的一块广告牌有关,而这在小说故事中极为重要。他说他原来很喜欢这个护封,现在可不喜欢了。我取下了护封才读这本书。
我读完了这本书,明白不论司各特干什么,也不论他的行为表现如何,我应该知道那就像是生的一场病,我必须尽量对他有所帮助,尽量做个好朋友。他有许多很亲密、很亲密的朋友,比任何我认识的人都多。但是不管我是否能对他有所裨益,我愿意加入其中,作为他的又一个朋友。既然他能写出一部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卓越的书,我坚信他准能写出一部甚至更优秀的书来。我那时还不认识姗尔达,所以还不知道那些对他不利的可怕的条件。但是我们用不了多久就弄明白了。
注释
〔1〕 洛里默(George Horace Lorimer,1867—1937),长期担任《星期六晚邮报》编辑(1899—1936),使该刊销数达每期300万份。
〔2〕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是菲茨杰拉德的杰作,也是表现美国所谓“爵士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代)的重要作品。
〔3〕 美国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的编辑。为司各特的编辑,经司各特的介绍,后亦为海明威的编辑。
〔4〕 吉尔伯特·塞尔迪斯(Gilbert Seldes,1893—1970)其时为《本拉丁区》杂志的编辑。
〔5〕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英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有《戴茜·密勒》和《一个妇人的肖像》等。
〔6〕 潘普洛纳(Pamplona)为西班牙东北部一城市,每年7月初圣福明节期间举行斗牛赛。
〔7〕 巴伦西亚为西班牙东部的海滨城市。
〔8〕 美国习俗朋友间亲切的称呼是叫对方的教名,而生疏者则呼其姓氏。
〔9〕 苏丹(Sultan)为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者的称呼,又译素丹,以与苏丹国区别。
〔10〕 毕雷矿泉水,法国南部产的一种冒泡的矿泉水,毕雷系商标名。
〔11〕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7?B.C.),古希腊医生,有医药之父之称。
〔12〕 圣拉斐尔为位于戛纳西南的濒地中海的一个小城。
〔13〕 布雷斯(Bresse)为法国东部一古地区名,位于里昂东面,以家禽菜肴著称。
〔14〕 科多尔省位于巴黎的东南,属勃艮第地区,盛产葡萄酒,首府为第戎。
〔15〕 迈克尔·阿伦(Michael Arlen,1895—1956)为英国小说家,其作品以情节引人入胜著称,代表作为《绿帽》(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