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6/6页)
“李老师,你好!今天的报纸来了。”我正低头顾自欣赏,收发室的王如英进来了。
“好,谢谢,放桌上吧!”我头稍微一抬,礼貌性地打招呼。眼睛不经意地扫向《潍坊日报》第一版。赫然印着一条新闻:市委组织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镇。大意是,为充实乡镇干部,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市委组织部决定近期在全市各单位选拔一批副科以上、年龄4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带着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下派到12个县市(区)乡镇担任乡党委书记、乡镇长或党政副职。
对于这样的新闻,我真感不起兴趣来,组织部组织这样的事情多了,也不知这次有没有真事,况且是副科以上。我来人民医院,虽然是硕士学历,但就是一名普通职工,想去也不够条件。
“李老师,这是卫生局的几份文件,你签收一下。”王如英说。
我签完,拿过来翻看着,无非是关于加强医德医风,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一些文件,还有几份关于全市卫生系统赴九江抗洪的表彰决定,最后一份是卫生局转发市委组织部选拔年轻干部下乡镇的文件。我根据每位院领导的分工,分好文件,把组织部这份文件在文件阅办单上写下:请张院长阅办。拿起那嘀里嘟噜一大串钥匙,打开每个院领导房间,把文件放到他们办公桌上。
第二天早上,大老板张院长来了。“张院长,您好!桌上有几份文件,请您批示。”我跑着小步把他办公室打开。“这一份组织部的文件要求我们下周四前把要下去的人员报到卫生局人事科。”我顺手打开空调并擦了一把他的椅子。
“这份文件明天开院周会你让王院长传达。哎,你也可以申请下去啊,趁着年轻多锻炼锻炼,研究生毕业也相当于副科啊。”张院长说。
“好,谢谢张院长。我考虑考虑。”我说。
没想到张院长会这样支持我,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无须考虑了。从他办公室出来,我一阵欣喜。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在仕途上闯一闯,以后或许能从乡政府慢慢地进入县政府、市政府,做一名受人羡慕的国家公务员。有这样的机会,我可以摆脱在院办尴尬的位置。那专科毕业混了八年才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的梁水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整天拉着个故乡“龠龠”那样小的麻雀疤疤脸,恨不得让我立刻从他眼前消失,就怕我顶了他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可以摆脱这种每天在一起云不起水不惊的死泥潭一般的生活,我无须看到她每天像个老人一样躺在床上,无须看她像故乡的老槐树那样给我古董一样的感觉,无须看她像个老人那样慢腾腾地踽踽而行,无须看她幽幽的眼神使我胆寒心惊。或许分开一段时间,回来能缓解一下冷漠的关系。我很怀念研究生学习阶段,那时不经常在一起,回来还是蛮亲热的。
11月3日,我毫不犹豫地提着自己发表的文章和证明材料去市委组织部报了名。
1998年12月25日,昌潍大地一片清冷,麻雀寒枝跳跃叽叽喳喳,街上行人“咯吱咯吱”踩着残余的积雪,缩着脖子匆匆行走。潍坊农校培训处礼堂里,一片暖意然然,兴奋激昂。市委组织部部长都卜义,坐在主席台上,披着厚厚的风衣,带着金边眼镜,翻着一双死鱼眼,喉咙里面像长了一个癌瘤,嘴像多日找不到可吻的对象,只好紧紧地亲着话筒,慢条斯理地好不容易从喉咙吐出来再从牙缝里挤出来:
“你们是市委组织部经过层层选拔,认真考虑筛选的优秀下乡青年,希望你们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脚踏实地,认真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听着这虽慢条斯理但铿锵有力地撕裂出来的伟大动员,每个人心里有多激动啊!为了增加轰动效应,还专门安排潍坊电视台、《潍坊日报》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在场的有几个人还专门接受了潍坊电视台的采访。
“下面,由市委组织部刘云山宣布下派人员的下派单位和职务。”主持会议的干部科科长鞠文元说。
“王增利,诸城昌城镇党委书记;
张光勇,安丘王家庄子镇镇长;
李莉,潍城区大虞河街办副主任;……
李涵穹,高密市松堡镇党委副书记……”
这一去,没想到开始了我的流浪之旅。我由一开始的激动、满腔热情变成了彻底的悲哀和满腹凄凉。我指望通过此行改变我与她的关系,没想到逆向而行越走越遥远,越走越陌生,以致最后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硝烟弥漫的离婚大战;指望通过此行实现自己事业的梦想,没想到自己确实演绎不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现行记。我蓦地想到了爷爷的大流亡,那是在无奈之下遭受的饥寒交迫的流离之苦;而今我是在善意的谎言下,为了逃避婚姻的现实而饱受的精神饥寒之苦。我没想到,我又走上了与爷爷流亡相似的道路。
这天是199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