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的脉络辛亥革命与百年宪政(第7/8页)
听众提问三:在今天上午上课的时候,我们老师说起他们在搞一个新闻教师的道德规范,然后有个小讨论,是不是对老师的道德要求高一些?我一直在困惑我们到底要有一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普世的道德价值给我们,而不是对不同的行业职业进行不同的道德限制。我的问题是,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观?
袁:首先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现代社会,所以谈道德也离不开大前提。这个大前提下,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是现代公民的标准。我想最通俗,最能让大家接受的,就是陈寅恪教授所说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就是,你有现代公民的权利意识。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来谈道德规范。我是现代公民,现代公民要有现代公民的一切权利,也尽一切义务。最简单就是这个。另一方面,更具体的,现代公民应该享受什么。这就有一个文明史观要确立。就是说,文明进展到今天,你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文明人,应该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明确这个再来讨论道德问题。这个标准有没有?有,它不是西化的标准。1948年联合国制订了世界人权宣言,是各国政府东西方学者共同参与草拟的,据说主要起草人当中,就有两个中国人,也有说法两个起草人之一是中国人,反正中国有学者参与了这个世界人权宣言的草拟,而且是主要起草人之一。所以这个宣言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就是这样的标准。然后到1966年,根据近二十多年的实践,就更具体化制订了两个公约,一个是经济和社会权利公约,一个是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公约,这两个公约中国政府在1997—1998年都签了字,经济权利公约还完成了法律手续,有点保留,好像对罢工权等有所保留,但政治权利公约还没有完成法律手续。国家领导人一再声明,我们是要批准这个公约的,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准备了十多年还没有准备好。这说明,这两个权利公约的原则和基础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原则基础是什么?就是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就是联合国的宪章。你看它的序言就肯定了这个,然后是具体的。所以人类文明进展到今天,就是这个标准。具体的你就要看这些文件。这个基础上再谈道德。
民国初年,民国政府一成立,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就提出,新社会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呢?很好记,我讲过你终生不会忘记。很简单,他说新的道德标准就是自由平等博爱。再从伦理学的角度,所谓道德,有最低限度的公共道德,这方面,凡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就在法律上规定下来,这个道德可以法制化。讲得更深一些,整个法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规则,里面就包含了很重要的道德原则,除此以外所有道德,都是公民的私事,国家不应该干预,社会团体不应该干预。比如我信基督教,完全遵循西方道德,行不行?没问题。我是儒家信徒,完全遵守三纲五常,也没问题。只要不侵犯其他公民的自由,打老婆就不行,所以那个夫为妻纲就有问题了。除了这个,仁义礼智信,用现代精神加以改造,也可以。但原来的仁义礼智信是讲等级的,一定要经过改造,这就不具体讲了。各个民族,乃至每个公民,有私人的道德,各方面都有,道德规范是很不相同的。只要不违法,在道德上就不要以判官的面目出现,那样会犯大错误的,会干预到公民的自由。我想是这样,顺便回答一个问题,现在老是有人讲社会人欲横流,我这样的“八零”后倒在地上没人扶,这是一方面。整个人类社会是非常复杂的,证明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一些例子,但说服力够不够,没有足够的比较完整的数字作为根据,是不足为凭的。
在我看来,整体上,随着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整体上是上升的,你不相信,为什么那么多人做慈善、做志愿者,做各种各样的善事?就是在恢复、发展道德水平。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所以不要听信那些否定改革开放的那些人的意见,说现在道德水平低怎样,那个不足为凭。应该坚定不移地讲,我们市场经济的改革,融入世界的改革是完全正确的,逐步改革是非常正确的。这是我的答案。
王:两位嘉宾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是读书会,请两位向在场的推荐几本很好的书。
马:我推荐了几本是比较早的,最简单的,我推荐蒋延黻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三十年前在大陆印了几十个版本,比较好找,份量大概几万字,读过这本书,前面写的我比较推崇,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过程的表达,没有我们后来讲的那么多的问题,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有问题,他归结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里肯定有问题。第二本,我推荐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规模也不是很大,上下两册,里面没有更多的新的观念,但也是站在世界背景下观察中国从明清以来的变化。大家也不是近代史专业的,看了这两本,可能对原来学的内容会有所补充和调整。
袁:首先读中国近代史,应该看一看《剑桥晚清史》和《剑桥中华民国史》,读中国历史,我都推荐剑桥中国史,它每个朝代都有,其中晚清和民国部分涵盖了整个近代中国。它有两个翻译本,好处在于,它体现了当时世界上研究中国的学者,包括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视角很特别,会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感觉。再进一步,我想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那本书是很值得读的,它不单讲鸦片战争,其实是讲的很深刻地研究历史,怎么考察近代中国,写得非常精彩非常严谨的书,三联的。假如不嫌弃的话,大家也不妨读读我的《晚清大变局》。
除此以外,我建议大家注意几个学者的著作,一个是秦晖的《田园诗与交响曲》,副标题是“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考察”,是第一次利用土改材料来重新考察中国社会,过去说反封建,归结为土地改革。他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过去有人提过关中无地主,对不对?秦晖利用土改材料论证确实这样,土地问题至少在关中不是中国民主化的主要问题,而利用政治上的特权来牟取经济利益才是关键。那本书很薄,但分量很重。另外,中年史学家杨奎松教授,他的著作很值得重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里面一些文章分量很重。
王:我想请问一下唐德刚的历史书最近很火,但大家评价不一样。我想听你们两位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