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5/5页)
“我也是,”饶女士说道,“不过这可以猜到,胖子喜欢有伴——甚至是在冥思的时候。”
“你是对着这幅画冥思?”威尔问道。
“不是对着。而是从那儿,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或,和它平行。我看着它,其他人看着它,它提醒我们,我们是谁,不是什么,以及我们不是的部分如何转化为我们现在的样子。”
“你一直在谈论的和我在湿婆庙里看到的,” 威尔问道,“有任何联系吗?”
“当然有,”她回答道,“你冥思时去到的地方,解脱之药也一样可以把你带去。”
“那,为什么还要冥思呢?”
“你也许还可以问,为什么还要吃饭呢?”
“那么,依照你的说法,解脱之药可以当饭吃。”
“它是大餐,”她强调道,“这正是为什么要冥思。你不能够每天都吃大餐。菜品太丰富,持续时间太长。此外,大餐由酒席承办商提供,准备的过程,你一点也没有参与。对于日常的餐饮来说,你需要自己准备。解脱之药只能偶尔吃。”
“从神学角度来看,”维贾雅说道,“解脱之药让人准备接受无偿的恩典——神秘前的景象或完整的神秘体验。冥思是更好地获得无偿的恩典的一种方式。”
“怎么做到呢?”
“培养思维状态,让粲然一笑的狂喜和洞见转变为永久的、习惯性的启迪。充分了解自己到某一种程度,即不会受到无意识驱使做一些丑陋、荒诞、蠢笨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是人们经常会发现的。”
“你的意思是,有助于人们变得更具智慧?”
“在科学或逻辑辩论的层面上来看,不会——但从具体经历和人际关系等更深层面来看,则会。”
“在那个层面会更具智慧,”饶女士说道,“即使这里面有可能很愚蠢。”她拍着自己的头,“这是罗伯特医生和维贾雅擅长的东西,我太愚钝,不擅长——遗传学、生物化学、哲学和其他。而且,我也不擅长绘画、诗歌或表演。没有天赋,不聪明。所以,我本应该感到很自卑,很压抑。但是,实际上,我没有——多亏解脱之药和冥思。虽没有天赋,不聪明,但是,提到生活,或者理解、帮助别人时,我则很有领悟力,很有技巧。说到维贾雅提到的无偿的恩典……”她停顿了一下,“你可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天才,但是你所拥有的东西,绝不可能比我获得的多。不对吗,维贾雅?”
“很对。”
她转向威尔:“所以,你看,法纳比先生,帕拉岛是适合愚钝的人待的地方。很多人可以获得最大的幸福——而,我们这些愚钝的人占绝大多数。比如罗伯特医生和维贾雅——我们认可他们的天赋超常,我们很了解他们的智慧十分重要。但是,我们还知道,我们的这种智慧也很重要。我们不嫉妒他们,因为和他们一样,我们也获得很多。有些时候,甚至更多。”
“有时候,甚至更多。”维贾雅同意,“具有操控符号的天赋时,就会倾向于习得操控符号的习惯。习惯操控符号则是具体体验和获得无偿恩典道路上的障碍。这个道理很简单。”
“所以,你看,”饶女士说道,“你没有必要对我们有太大的遗憾。”她看了看手表:“天啊,如果我不快点,就会错过狄丽普的饭局。”
她轻快地朝门那儿走去。
“时间,时间,时间,”威尔嘲弄道,“时间,甚至在这不需要考虑时间的冥思之地。吃饭这一主题无可救药地切入了永恒。”他笑道。
饶女士停了一下,转头看着他。
“但,有时候,”她笑着说道,“不可思议的是,永恒打破了时间——甚至是吃晚饭的时间。再见。”她挥挥手,然后就消失了。
“哪一种更好,”威尔内心激烈地斗争着,在他跟着维贾雅穿过黑暗的寺庙的时候,在走到中午刺目的日光里的时候,“哪一种更好——愚钝地出生在一个智慧的社会里,还是智慧地出生在一个愚钝的社会里?”
1.牵牛花的一个亚种,其种子里含有麦碱,类似于迷幻药,但功效相对较弱。
2.诗人威廉·布莱克1794年诗作《伦敦》中的句子,在诗人看来,泰晤士河边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痛苦和脆弱。
3.出自英国童谣,《小提琴和大萌猫》。
4.爱德华·维亚尔(1868-1940),是法国纳比派代表画家。纳比派以其坚实的文学和历史基础以及对色彩的侧重,与同时代的象征派形成了对照。
5.引用丁尼生的诗歌《泪水,无端地流》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