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1922—1933:魏玛德国与苏联的十年合作(第2/3页)
“R特别组”的几个人都不寻常。施莱歇尔后来当过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还是魏玛共和国最后一届政府的总理兼国防部长。希特勒上台以后,在1934年6月30日那个解决“冲锋队”问题的“长刀之夜”和妻子一起在家中被枪杀,指控他是为法国工作的卖国贼。
奧特1934年被派往东京担任驻日大使馆武官,后来升任大使,“二战”著名“红色间谍”佐尔格的大部分情报便是从他那里得到的。奥特对佐尔格极其信任,几乎所有最高机密都让他接触到。为什么这样做,恐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1941年10月佐尔格间谍身份暴露,被捕并被处死,奧特的大使职务也被撤掉。他从东京转到北平,“二战”结束以后才回到德国,晚年生活平静,1977年以88岁高龄辞世。
冯·博克出生普鲁士军人世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普鲁士高级军官,父亲在普法战争期间是一名师长,塞当战役立功受奖。母亲兼有普鲁士和俄罗斯贵族血统。博克法语说得很流利,英语、俄语也相当好,还对数学和历史很有研究,如果在中国当称“儒将”。他是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从不卷入政治,但在军事问题上直言不讳。希特勒曾经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人,只有博克,能教会士兵怎么去死。”博克自己则这样教育部下:
理想的士兵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务,不加思考地服从命令,只思考怎么去完成任务,唯一的愿望就是在行动中像一名战士那样光荣战死。
1942年初莫斯科战役失利后博克辞职,7月退出现役。1945年5月4日他所乘汽车在公路上遭英国皇家空军空袭,妻子和他们唯一的女儿当场毙命,他自己也受了重伤,当晚在医院不治身亡,成为“二战”中唯一直接死于对手袭击的德国元帅。
哈默斯泰因-埃却德在施莱歇尔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被任命为德国陆军总司令,1934年晋升大将,是纳粹1933年执政以后第一个晋升大将的人。但他却以坚决反对纳粹著称,曾经提醒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是很危险的,老元帅答复说他甚至不会考虑让那个“奥地利下士”担任国防部长,但仅仅过了几天就自食其言。哈默斯泰因-埃却德始终称纳粹为“匪帮和恶人”,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德国共产党党员,从20年代后期起即为苏联提供情报,还曾在他的支持下救助犹太人。后来人们知道,哈默斯泰因-埃却德本人和他的两个儿子都参与了推翻希特勒的密谋行动。1943年4月25日他在柏林因癌症去世,家人拒绝了官方为他举行正式葬礼、安葬在柏林荣军公墓的安排,因为那样做就要在遗体上覆盖纳粹党旗。于是遗体被运回故乡,安葬在家族墓地。考虑到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希特勒令人送了花圈,但那个花圈竟没有出现在葬礼上,家人解释说是在运送途中丢掉了。
哈默斯泰因-埃却德有一个著名的军官分类:
我把军官分成四类,聪明的、勤奋的、愚笨的和懒惰的。往往会有两种品格结合在一起。有些军官既聪明又勤奋,适合他们的位置是参谋部。另一种又笨又懒,这种人在每一支军队里都占90%,适合执行决定了的任务。既聪明又懒惰的人适合担任最高领导,因为他们具有洞察力又能在困难的时候做出决定。需要警惕的是既愚笨又勤奋的人,他们只会惹起麻烦,什么任务也不适合他们承担。
施莱歇尔和苏俄外贸人民委员克拉辛一起,安排了两国军事工业的许多合作,这使德国许多武器(包括军用飞机、坦克、火炮等)的研制、试验得以在苏联境内进行,避开了国际联盟的监督。1922年3月,第一批德国军官到达苏联,一个月以后,位于莫斯科西郊菲里的苏联第7飞机厂就引进德国容克斯公司技术,改进其飞机生产。那是该公司与苏联合作的三家飞机工厂之一,另外两家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和俄罗斯重要城市萨马拉。此外,在雅罗斯拉夫尔和雷宾斯克还有两家德苏合作的飞机工厂。这几个城市现在都是俄罗斯重要航空、航天工业基地。
紧接着,以“火炮大王”闻名的德国克虏伯公司在苏联南部顿河上的罗斯托夫附近建立工厂。这时的克虏伯,除大炮外还生产坦克、装甲车、火车机车和潜水艇。
除了与军事有关的工厂,魏玛德国还在苏联境内建立了军事人员培训基地。其中最重要的当数1925年在莫斯科东南约500公里利佩茨克建立的“国防军秘密飞行学校与试验场”,苏联只称“利佩茨克航空学校”,任务是为德国空军(当然也为苏联空军)培养军用飞机飞行员并且进行飞机试验。参加西班牙内战和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德国飞行员都是在那所航校接受飞行培训的,出了不少著名人物,例如约翰内斯·特劳洛夫特(Johannes Trautloft,1912—1995),他是德国最早派去参加西班牙内战的6名飞行员之一,“二战”期间成为德国著名王牌飞行员,战后写了一本《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在西班牙》(Als Jagdflieger in Spanien),发行量超过百万册。但他最为人们记住的是曾经设法救助156名被俘盟军飞行员,在集中营即将处死他们之前把他们转移到战俘营,让他们得以生还。
和利佩茨克航空学校起了类似作用的是1929年在喀山建立的“卡玛坦克学校”,任务是为德国国防军培训坦克指挥官,并且为克虏伯、戴姆勒、莱茵金属等德国公司研制坦克提供试验场地。德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坦克“Panzer I”(1号坦克。“Panzer”为“Panzerkampfwagen”之略,意即“装甲战车”),就是在这里试验的。这所学校为德国陆军培训了大量装甲兵人才,许多德军高级将领都在这所学校留下了足迹,包括维尔纳·冯·布隆别格,奥托·莫德尔,西班牙内战中德国坦克部队指挥官威廉·冯·托马,当然还不能忘记古德里安。
1939年9月22日,德苏两军在布列斯特联合举行阅兵式,台上前排左起第一人古德里安,第二人克里沃先。后排左起第一人德军中将莫里茨·维克托林(Mauritz von Wiktorin,1883-1956)。
这所坦克学校也培训了大量苏联军官,遗憾的是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成了“大清洗”的牺牲品。幸免于难的一个是苏联坦克将军谢苗·克里沃先(1899—1978),他是犹太人,1918年参加布琼尼第一骑兵军。内战结束后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被挑选进卡玛坦克学校。1936年派往西班牙,成为第一位有实战经验的苏军坦克指挥官。回国后晋升坦克旅旅长,参加了1938年夏哈桑湖战役。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古德里安指挥机械化第19军进占布列斯特。但根据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条约德苏两国控制区以布格河为界,于是接到命令将部队撤回西岸,把东岸交给前来接收的苏军第29坦克旅,该旅旅长正是当年他在卡玛坦克学校的同窗克里沃先。根据古德里安的提议,9月22日两军联合举行了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