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松山之逢(第6/7页)
“什么碑?”赵广陵警觉地问。
“为双方战死者慰灵的碑。既祭奠中国士兵,也祭奠日本士兵。”
“你做梦!”赵广陵喝了一声,口气严厉起来,“要建也只该建一座你们谢罪的碑,你敢不敢建?”
秋吉夫三点了一支烟,悠悠地说:“广陵君,战死者的灵魂都应该受到朝拜和尊重,这是我们信奉神道的国家的优秀传统。你们不相信神,只信仰社会主义,那是你们的选择。可神道本源自于你们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学说,我们继承、保存、发展,形成我们大和民族可以自傲于世的宗教信仰。比你们的儒教更进取,道教更精深,佛教更广博。你们曾经是老师,我们是学生,但老师的后代把祖先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学生却传承了下来。现在为什么不放下架子向我们学习呢?难道你们就只学日本的经济技术,只要日本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而日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精神信仰上的优异,却看都不看一眼,甚至容忍一下都不行呢?”
“你们当年打的 ‘大东亚圣战’,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吗?你问问埋葬在这里的中日两国的士兵。”
“广陵君,这就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差异。他们已经是战死者了,不再肩负历史的责任。让他们的灵魂进入神的殿堂吧,为什么总要纠缠过去?”
“不是要纠缠过去,而是钉上了历史耻辱柱的人,必须作为历史的反面教材,昭示后人。如果他们成了让人膜拜的英雄,战争还会再来。你说我们有差异,就是你们还没有学会以史为鉴。”
秋吉耸耸肩,“我不明白你们对当了俘虏的日军士兵那么仁慈,对我们的战死者却毫不怜悯。”
赵广陵冷冷地问:“你们当初在这片土地上,有过怜悯吗?”
秋吉愣住了,无言以对。
赵广陵又问:“你可有听说德国人在欧洲、非洲那些受他们侵略过的国家建慰灵碑、挖回他们战死士兵的骨骸?我倒是看新闻说,他们的总理在波兰为二战期间的死难者下跪谢罪。”
秋吉夫三忽然抓紧自己灰白的头发,使劲拽了拽,仿佛要把某种奇怪的念头一把拽出来,“啊!我真希望我们能够相互交换自己的记忆。我们有那样非凡的共同经历,战争过去那么多年了,但我们作为幸存者,还不能谅解、宽恕、沟通。难道我们不是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吗?”
“我如果有你那样的记忆,早就面对这片土地跪下了;而你要是有我的记忆,我怕你担负不起。你们是不是得到的宽恕太多了,忘记了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也真不理解你们日本人,就像不理解一个恶人到邻居家杀人放火,事后连认罪、道歉都不愿意。难道你们就只臣服扔你们原子弹的人却轻蔑不要你们战争赔款的人?秋吉,世上有这样的道理没有?”
两个老兵的对话常常就像两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赵广陵在气势上占尽上风,唯有一件往事被提出来时,让他在秋吉夫三面前陡升羞愧。
他们谈到了廖志弘。
就在当年俘虏秋吉夫三的辰高地上,两个老兵再度复制了当初的血腥岁月。秋吉夫三说,在廖上尉押送他去保山的远征军司令部时,他曾经寻思要不要自杀。他们看管得很严,找了四个农夫把他绑在担架上,抬着他走。一路上中国人争相围观,就像看马戏团的猴子,时不时有臭鸡蛋、烂水果砸来,如果不是押送他的中国士兵随时保护,他可能走不出怒江峡谷就会被愤怒的中国人撕来吃了。那时他就像大海中孤独的溺水者。大海就是这个庞大的国家,众多的人民,它掀起滔天巨浪时,不要说一个士兵、一支军队,就是他的岛国,也会被吞噬。一个黄昏,秋吉夫三趁那些抬他的农夫在泥泞的山道上滑了一跤时,想趁机咬断自己的舌头,廖上尉扑上来把手指伸进他的嘴里,差点没被他咬断。有个士兵抡起枪托想狠狠揍他一顿,但廖上尉制止了他,还把秋吉夫三从担架上放下来,松了绑,带他到一块地里,示意他说,可以小便一下。秋吉夫三泪流满面,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在心里把所有亲人的名字都喊了一遍,他认为他们要枪毙他了。因为他在松山驻扎时,就曾经这样枪杀过一个战俘。当官的命令他说,让这个支那兵彻底去放松吧。秋吉夫三还记得他一枪打在那个战俘背上时,子弹洞穿肉体时的闷响,以及急速奔跑的中国兵回过头来望着他时,目光里的惊恐。那时他们常常跟被俘的中国士兵开这种生死玩笑。
“多年后,我终于才明白,不是你们缺乏幽默感,而是你们更有道义。人都有一颗心啊。”秋吉夫三又感慨地说,“你们不杀我,让我第一次为日本军队感到羞耻。廖上尉呢,现在还活着吗?”
“早战死了。”赵广陵凄楚地答道。
“在哪里战死的?”
“畹町附近。”
“噢,真是可惜啊!我记得有个晚上,我们讨论了波特莱尔,因为我看到他的行军囊里有一本英文版的《恶之花》。而这本诗集我在大学时也有。你看看,要是没有战争,我们或许可以在某个国际学术会议上相遇的。”
赵广陵没有回应,眯着眼睛望着远方。
“广陵君,畹町离这里不到一天的车程,我们可以去祭扫他吗?”
赵广陵忽然反常地暴怒起来,大喊道:“这不关你的事!”
秋吉夫三是个何等聪明的人,他一针见血地说:“你没有找到他的骨骸,对吧?”
“我说了不关你的事。”赵广陵的口气明显虚弱下去了。
秋吉这次来中国,就像是专门来刺激赵广陵的。他一再受挫,现在终于找到对手的弱点了。原来中国人并不把自己战友的遗骸当回事!就像他在松山这样大的战场却没有看到任何一处战争的纪念物一样。这个国家正在复兴,但是他们却在丢掉许多珍贵的东西。如果在这一点上能教化他们,自己的事情是否会好办一些呢?
“广陵君,我们日本人相信,人死了就进入神的殿堂了。魂气还天,体魄入土。人之灵魂来自天神的赐予,因此他在世时才会那样勇敢、勤奋、精进。他死后灵魂回天复命,成为神祇中的一员,而他的形骸留在人间供人膜拜祭祀,以示敬仰之情,缅怀之思,激励自身之源。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人神相通的境界啊。这就是神道的作用。广陵君,我知道你们中国的儒家学说讲认祖归宗、魂归故里,说的是精神的归宿;而入土为安,又指的是形骸的安放。二者合一,才能神、形俱安。如果你的战友连骨骸都没有找到,任由他们葬在不知道的地方,爬虫走兽践踏啮噬他们,风霜雨雪覆盖侵蚀他们,流水带他们去更遥远陌生的地方,他们在神殿里会不安的。我们和他们曾经是生死战友,我们在战场上互相都有拜托。死,应该是有拜托的死,正如活,也应该是有拜托的活才有意义一样。对吧赵先生?死者的生命之花凋谢了,凄美壮丽,活着的人岂能辜负?广陵君,我相信你和廖志弘君当年是有拜托的,请一定去完成它。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