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从明教到大明帝国(1336年—1368年)(第4/6页)
但张无忌有理由为自己辩解说,赵敏带来的严峻消息绝不容忽视,必须紧急处理。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发起反明教的同盟,陈友谅将谢逊送到了少林寺中。面对明教‐武当联盟,少林正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边是维护摇摇欲坠的旧秩序,另一边是主动加入武当和明教正在缔造的新秩序中。正当少林的领导人犹豫不决时,“狮子王”谢逊的被俘令他们终于倒向了前者,决心与武当和明教做最后的较量。
作为明教四个法王之一的谢逊,同时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杀人凶手。因此少林现在不需要直接挑战明教的权威,只需要以公审罪犯的名义召开大会,就可以组织一个实质上的反明教联盟,并重新树立自己在江湖世界的至高权威。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就此出现:作为一向宣传宽容和慈善的佛教寺院,少林向整个武术世界宣布,要在当年的一个传统节日召开大会,公开处死谢逊。这一被称为“端午”的节日以驱除邪魔和瘟疫的象征意义而闻名。
在会议前,张无忌和他的明教下属们会合后赶到少林,尝试和少林方面私下解决。但少林强硬地不肯让步。明教提出比武,但在比拼中导致了殷天正被杀。
最终会议仍然如期于端午节,即儒略历的6月12日召开。这次会议是1259年襄阳会议之后第一次武术世界的代表会议,也是历史上少林寺第一次主动召开泛武术世界的大会。会议的表面议程只是如何处理谢逊及屠龙刀,但本质上则是重新决定江湖与武术世界的新秩序。与会者并非都是出于对少林的地位的承认,也有许多代表为了声援明教而来——譬如改组后的丐帮。同时,也不乏峨嵋这样试图依靠暴力在会议上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单边主义势力。
会议首先决定以武术比赛的传统形式决定谢逊的归属,在比赛中,周芷若宛如亚马逊部落的女王,以其突飞猛进的武术造诣凶残地杀戮了多名武术健儿,张无忌在歉疚中让步,令她获得了最终胜利。但在杨逍的指挥下,赶到少林的五行旗特种部队展示了集体作战的威力,这让骄傲的武术家们认识到,在战场上,自己的武术造诣无足轻重,面前这支训练有素的实战军队就可以将这里所有的人全部歼灭。人们认识到,他们所面对的,不止是一个武术世界的势力,而是另一个帝国的雏形。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少林企图压倒明教的企图迅速转变为向明教示好的橄榄枝。此时少林寺的亲蒙古势力试图发起一场政变,在明教的帮助下被镇压下去,令少林感激而表示臣服。而帝国军队此时的进攻,成为江湖世界反元联盟最终形成的催化剂。在张无忌的指挥下,明教带领数百名武术家们取得了作战的胜利。此时即使是最愚钝的观察者也能看出武术世界大势的明显走向:张无忌所率领的明教将成为武术世界的主宰,甚至成为中华帝国的新主人。
但是,某些敏锐的观察家却能够看出这一表面趋势下潜伏的危机和可能的变动。在濠州逃婚事件之后,明教内部已经对教主被蒙古女公爵所左右的丑闻感到不安。现在,张无忌虽然仍被视为明王的化身,但却暴露了沉溺色欲的幼稚青年的面目。
中国的传统史学家经常从儒家观念出发指责“祸水”赵敏败坏了张无忌本来蒸蒸日上的事业,将她与褒姒、杨贵妃以及后来的陈沅并列。这并不总是公正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明教的中枢和地方、宗教核心和军事力量自阳顶天死后以来的脱节。张无忌和赵敏的罗曼史,既可以解释成教主对蒙古女公爵的征服,也可以解释成被狡猾的蒙古魔女所摆布,问题在于,是谁掌握着对军队及底层教众的沟通渠道?明教手握实权的地方军阀们不会愿意粉饰这位名义上的主人。事实上,赵敏对张无忌的“败坏”可能绝大部分只存在于明朝官方修撰的史书中。
张无忌在少林寺会议后奔赴武当与张三丰会晤,巩固了明教与武当的联盟。不久以后,他和赵敏又前往濠州视察。考虑到濠州明军对赵敏的敌对情绪,张无忌对此行保持了机密,仅和朱元璋等高级将领会面。在那里,他惊骇地发现朱元璋囚禁了他的朋友韩林儿,取得了明教东南军团的领导权。预料到张无忌必然会调查此事,朱元璋感到不安,于是以宴请张无忌的名义用药物将他迷晕。随后,为了便于推卸责任,朱元璋的部将廖永忠将他和韩林儿长途运到扬子江上,在那里将他们溺死在江中,当然他们可能在此之前已经遇害了。这次意外谋杀的细节永远成为了谜团。在这件事情十几年后被披露时,朱元璋已经成为了帝国的统治者,他轻描淡写地指责廖永忠没有保护教主周全,处死了这位唯一的知情者。160
同张无忌一起被俘虏的赵敏可能由于其特殊身份长期被秘密囚禁,朱元璋利用她做诱饵,命令诈降的田丰等人刺杀了察罕帖木儿。在明朝建立后的1371年,为了笼络她的哥哥扩廓帖木儿,已经三十多岁的赵敏被迫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秦王朱樉。1396年,当朱樉死后,赵敏被迫殉葬,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161
不过,虔诚的明教徒们从不认为张无忌会死亡。在明朝中期的日月教典籍中,描述了张无忌发现了朱元璋阴谋后的反应:他对人类的根深蒂固的愚蠢和邪恶感到绝望,因而带着一小部分受拯救者——包括赵敏、杨逍,甚至周芷若——离开了被黑暗所渗透的世界,回到了光明的天国,和他的父神明尊圣者团聚。162
明教战争与明帝国的建立
为了掩盖张无忌的死亡——由于其无与伦比的武术造诣,没有人相信他会自然死亡或战死——朱元璋伪造了张无忌的书信,声称将放弃教主之位而和赵敏隐居,并将这一职位传给杨逍。这是遵循一位儒家学者的教诲:“高高地筑起城墙,广泛地囤积粮食,但是暂时不要竞争教主。”163朱元璋此时的声望和实力还不足以参与教主的竞争,所以将其奉送给杨逍。杨逍自然也乐于接受,如果说对张无忌之死有什么怀疑的话,他也并没有调查。但事实上除了张无忌,没有人能够坐稳这个位置,而杨逍的无能早在14世纪30年代就已经很明显了。
1358年秋,杨逍在少数几个将领的簇拥下举行了冷清的继位典礼。明教的另外两个实权人物,天完政权的徐寿辉和应天政权的朱元璋,都只是派使者参加典礼而并未亲自到来。在张无忌突然失踪后,韦一笑也因为不满杨逍的继位而远走波斯,明教中枢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这导致军队脱离中央教廷控制的趋势更加无法遏制,杨逍的教主之位已被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