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序(第2/6页)
1915年哈谢克被征召入伍,进了驻扎在切斯克-布杰约维策的91步兵团。小说《好兵帅克》里的91步兵团使用的就是帅克所属团队的番号。而现实生活里的91步兵团的花名册里确实有些人名字和职位都跟小说《好兵帅克》里的一样。比如营长萨格纳上尉,连长路卡什中尉,后勤军士长范涅克,士官生别格勒,温佐中尉。路卡什中尉还有个勤务兵,不叫帅克,而叫斯特拉什里扑卡。哈谢克对他的同事路卡什中尉特别感兴趣,还为他写过些诗。这位路卡什先生在建立共和国之后,还长期保留着那些诗,可惜他去世后这些诗都丢失了。
哈谢克进91团时,跟小说里的马瑞克一样,是个一年制志愿兵,只是因为警局的秘密材料说他是危险的无政府主义者,被剥夺了军阶应享有的权利。这样的情节在《好兵帅克》里也有所反映。
哈谢克曾经跟后勤军士长范涅克在一个办公室办公,来往密切,常常帮他算账。那里还有一位叫美沙列克的中尉,就是小说里那位上谄下骄非常讨厌的杜布中尉的原型。从小说和实际情况看来,小说里的帅克和马瑞克就是用他自己和那位勤务兵斯特拉什里扑卡作为原型写的。上述几个人至今还有照片保留,但是跟拉达为本书画的插图里的人物不大像——拉达的插图是在哈谢克死后才画的,哈谢克生前没见到过。
91步兵团从波希米亚调到了匈牙利,然后上了前线。哈谢克从季拉丽西达到加里西亚的漫长行军为本书的季拉丽西达情节提供了素材。
但是哈谢克到前线不久就被俄国人俘虏了。俄国人突破了防线,切断了他们的后路。路卡什中尉让他跟部队撤退,他没有走,自愿作了俄国人的俘虏。
俘虏营的条件极其艰苦。他先是在基辅,后来又到了乌拉尔,做的都是最沉重的苦役。他还跟许多俘虏一样,害了斑疹伤寒,所幸不厉害,很快就好了。后来他被调到军官办公室工作。
这时他得到消息,要成立一支由在俄罗斯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组成的志愿军队伍(这支队伍后来成了“捷克军团”的核心)。哈谢克要求参加,立即得到批准,被派去招募新兵。这时他又利用业余时间为捷克文的杂志写稿。他的《被俘虏的好兵帅克》就是在这时写成的,1917年在基辅出版。
哈谢克毕竟是个波希米亚人,流浪汉。他的思想太活跃,太自由,他又惹祸了。他借用了狄更斯小说的书名写了一篇文章《匹克威克俱乐部》,嘲笑领导,受到了纪律处分。
这时的哈谢克对同是斯拉夫民族的俄国存在着很火的幻想。1916年俄罗斯沙皇加冕,他曾经写文章宣称:“我们开始了一场革命,要推翻哈布斯堡王朝,欢迎伟大的罗曼诺夫家族后裔登上捷克王位。”即使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哈谢克也还攻击过布尔什维克。
但是,十月革命以后,哈谢克的观点却迅速激进起来。捷克军团离开基辅向西行军时,他没有跟着去。1918年他去莫斯科,参加了红军,一个月后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同年3月3日布尔什维克跟中欧诸国签订和约,哈谢克不能再打德国人了。这时捷克军团已经把他宣布为叛徒,发出通缉他的命令。哈谢克被布尔什维克派到撒马拉去工作,但是撒马拉随即落入捷克兵团手里,他只好化装逃走,到了俄罗斯的中亚省份。
在红军逐渐取得对俄罗斯的控制,捷克兵团撤走以后,哈谢克在布尔什维克党里逐步发展。这位捷克籍的红军战士变成了苏维埃里的“噶谢克委员”。1919年他被任命为乌法的国际共委书记。同年又被任命为《红箭》出版处的党组书记。一年以后他成了第5军政治部国际局局长。据说还参加过一次布尔什维克党校的学习。更值得注意的是:他30个月没有喝过酒,也没有吸过烟,过着严肃的正规生活。
这时,一个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组织的代表邀请他回捷克去。大约是思念家乡吧,他立即同意了。1920年12月19日他突然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出现,并开始在社会民主党左翼的机关刊物上发表文章。
但是,他不能跟雅尔密拉见面,因为他从俄国带回了另一个妻子。有人说这位新夫人是个贵族,某亲王的眷属,但那也可能是一个帅克式的故事。在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有些人把他看做叛徒、赤党和重婚犯,他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于是逐渐往战前的流浪生活倒退。但是他还得养活自己和新的妻子,只好拿起笔来写作。他第一次决定写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
1921年初,他开始写《好兵帅克》。那年夏季他迁到布拉格以东好几百英里以外的里扑尼策去居住。他希望在优美的环境里写小说,不受干扰。他计划把小说写成六部,可是没有人愿意考虑出版。哈谢克无可奈何,只好在第一部写完后跟他的朋友一起自己出版,自己发行。第一部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注意,有个出版人愿意接受全书出版。哈谢克从《好兵帅克》第一部出版得到的收入不算高,但已可以在里扑尼策买一幢村舍,在那里继续用口授笔录的方式写小说的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
遗憾的是,经过多年流浪汉式的生活,尤其是作俘虏时的苦役和疾病的折磨,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了,他没有完成第四部就病倒了。1923年1月3日,他离开了人世,距40岁还差几个月。第四部没有完成,他的一个朋友卡尔·范涅克倒是把它续成了,但是那结尾不但虚假而且平庸,我们这个译本所根据的塞西尔·帕罗特先生的英译本没有采用。
除了《好兵帅克》之外,哈谢克还有十多个小说集出版。
哈谢克是捷克的波希米亚人。波希米亚人一词在法语里就有“流浪汉”的意思,往往被当做吉卜赛人的同义词。这虽是一个误会,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1419年到1436年的十多年胡斯战争在波希米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六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大量的波希米亚人逃亡到西方的德、法等国。他们长期在国外过着离乡背井,四处流浪的没有祖国的生活。时间久了,就给了人流浪汉的印象。现在,那段历史虽已过去,波希米亚人的流浪汉印象却滞留下来,积淀在语言里。但是,我们在雅罗斯拉夫·哈谢克身上倒真正看见了一个永恒的流浪汉形象,一个冲动的、激烈的、疾恶如仇的、玩世不恭的、怎么样也不肯受到拘管的性格。
2
《好兵帅克》是一本亦庄亦谐,似真似幻的小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它能令你捧腹大笑,也叫你毛骨悚然。有时使你在捧腹大笑之余不禁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