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河山表里更分明 明清之际的风起云涌(第19/26页)

官差久闻金圣叹狂名,也不与他计较,只是不停催促。

四月二十七日,丁澜、金圣叹被押解到江宁。郎廷佐抢先提审,当面告道:“任县令一案,到此为止,不得胡乱攀招他人。”

次日,叶尼等人升堂会审,丁澜、金圣叹一上堂,便被各打了三十大板,又受夹棍之刑。

金圣叹莫名被牵扯进来,疼痛难忍之下,想到顺治皇帝曾盛赞自己的文章,便大呼“先帝”。

叶尼等满人大臣大怒,厉声斥道:“皇上(指康熙皇帝)刚刚登基,你便呼喊先帝,是诅咒当今圣上吗?”命人掌嘴。金圣叹被打得脸颊高肿,口齿流血,连话也说不出来。

不久,叶尼等人会同江苏巡抚朱国治审结哭庙案,以“大不敬”和“摇动人心倡乱”的罪名,判处倪用宾、金圣叹等十八人死刑,“不分首从,立决处斩”。妻子远戍边塞,奴仆及家资财物,全部抄没入官。

十八人中,包括最先被逮捕倪用宾等十一名生员,第二批被逮捕的薛尔张等五名生员(生员杨世俊判杖四十,流三千里),以及最后被逮捕的丁澜、金圣叹。因金圣叹名望最高,遂被构陷为揭帖《哭庙文》的撰写者,为领导诸生的首脑人物。

吏部员外郎顾予咸则被诬陷为这起哭庙案的幕后主谋,也被判处死刑,因是朝廷命官,拟处绞刑,家产没官。

莫名卷入的苏州富豪朱嘉遇杖三十,其子朱真杖三十,革除学籍。

至于另外两位官场上的人物,吴县县令任维初无任何过错,免责。衙役总管吴行之杖三十,革役。

五月初一,任维初得意扬扬回到苏州复任,继续催逼钱粮,气焰不可一世。

同时,地方官府不等朝廷回复,便在巡抚朱国治指使下,开始逮捕顾予咸等人家人,抄没其家产。顾予咸妻、子均被逮捕下狱,家中值钱财物被官差劫掠一空。当晚又有三十余名盗贼越墙而入,将余剩之物掠去。本是苏州巨富的顾家,登时一贫如洗。

苏州富豪朱嘉遇本只判杖刑,家产不在抄没之列,然地方官员误将牌令上朱时若当作了朱嘉遇,急不可待带人前去抄家,所得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朱嘉遇一妻二妾及其子朱真妻子均遭逮捕下狱。后得知牌上朱姓是朱时若时,朱嘉遇眷属才被放回,然所损失财物是拿不回来了。

清廷收到叶尼、朱国治等人的联名奏章后,因哭庙案是要案,特意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50] ,商量处置事项。会议由议政王杰书主持。吏部员外郎顾予咸家人已用重金打通关节,读奏章者大声念道:“薛尔张将参任县令的帖子给顾予咸看,顾说:‘这是什么时候,你要讲告?’将揭帖丢到地上,甩手而去。”

议政王杰书听到这里,插话道:“既丢在地上,便无罪了。”

因杰书的这一句话,顾予咸得以死里逃生,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六月二十日,清廷文书到达江宁:准倪用宾、沈大来、顾伟业、王仲儒、薛尔张、姚刚、丁澜、金圣叹著处斩,妻子流放边疆,家产抄没入官;张韩、来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章培、周江、徐玠、叶琪、唐尧治、冯郅俱处斩,免抄没家产;顾予咸无罪,免革职。其余依原奏章。

狱卒来到牢房,取下顾予咸颈上铁索后,顾氏颈中脓血横流,情状惨不忍睹。

朱国治本欲置顾予咸于死地,所以刻意指称其人为哭庙案主谋,想不到顾氏却扭转了局面,无罪释放,不禁拍案叫道:“此老奴竟有如此好手段!”

此时的朱国治正为替清廷立下“新功”而志得意满,他决计想不到,他得罪的不只是有“好手段”的顾予咸,还与所有苏州士民结下了深仇大恨,而这一点,也最终成为他的死因。

朝廷文书下达后,哭庙案便成为板上钉钉的铁案,只等秋后问斩金圣叹等人。十八名死囚反应不一,得知遇赦无望后,便各自写下遗书,托人带回家中。

金圣叹撕下衣襟,以手指蘸墨,在布上写道:“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若朝廷有赦令,或可免耳。不然,死矣。”

七月初八,清廷忽然颁下圣旨,赦免了金坛谋反案中的一名死刑犯。江苏巡抚朱国治联想到顾氏家人施展手段营救顾予咸一事,生怕秋决之前,朝廷下诏赦免哭庙案人犯,留下后患,不由得忧心如焚,只想早些动手杀人。

七月十三日是立秋之日。清晨,两江总督郎廷佐出城相送叶尼等钦差回京。郎廷佐前脚刚走,朱国治后脚便命人从狱中提出金圣叹等十人,连同金坛、镇江及他案罪犯一百二十一人,押赴三山街法场。

当日是下午午时立秋,朱国治却等不及,巳时刚过,不顾离立秋还差一个时辰,即下令开斩。

临刑前,金圣叹看到人群中的家人,长叹道:“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家人忍不住号啕大哭,围观者也为之心酸,潸然泪下。

金圣叹又索取纸笔,手书给妻子道:“字付大儿看,腌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

金妻不明所以,然监斩官朱国治得知手书内容后,只冷笑道:“金圣叹死犹侮人。”

一声炮响,一代才子,就此人头落地。

金圣叹在文学批评上成就巨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本计划批“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然只完成了《水浒传》《西厢记》的全批,“杜诗”的一部分,便因“哭庙案”而无端殒命,时年五十四岁。他曾感叹时势云:“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终于一语成谶[51] 。

金圣叹批《西厢记》

金妻本该在流放之列,因身患重疾,又经旁人大力营救,免除了牢狱之苦。金圣叹长子金雍(字释弓)时已成人成家,已按判逮捕下狱,不日流放宁古塔。女儿金法筵时年十一岁,也跟其母一样,逃过一劫。然金家家产均被抄没,金妻及金女女流之辈,无力为金圣叹置办后事。最后还是吴江才子沈永启[52] 出面,将金圣叹遗骸运回苏州,安葬在五峰山博士坞[53] 。

七月十四日,金雍等被判流刑的八家家眷身带械具,镣铐叮当地踏上了流放之路,被解往宁古塔为奴。亲人离别,痛哭哀号声,声传数里之外,闻者均心酸落泪。时人有诗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