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河山表里更分明 明清之际的风起云涌(第20/26页)

中丞杀士有余嗔,罗织犹能毒缙绅。开府罢官贪吏死,辟疆园裹自垂纶。丁澜侠骨世无伦,哭庙焉能遂杀身?纵酒著书金圣叹,才名千古不埋沦。

至此,喧嚣一时的“哭庙案”最终以诸多人头落地降下了帷幕。

这一年,为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好是顺治驾崩、康熙御朝的新旧交替之机。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由于“三藩之乱”已平,康熙皇帝御太和门受贺,宣捷中外。又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颁发恩诏,并准许辽东流人赎归。大才子吴兆骞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认修内务府工程的方式返回中原,金圣叹之子金雍亦用类似的方式,同年返归。

此时的金雍已年过五旬,白发苍苍,回到苏州时,母亲刚刚过世不久。其妹金法筵有《家兄归自辽左感赋》云:

廿载遐荒客,飘零今始归。相看疑顿释,欲语泪先挥。郁塞千秋恨,蹉跎万事非。不如辽左月,犹得照慈帏。

再说江苏巡抚朱国治的结局。哭庙案不久,朱国治母亲去世。中国传统,父母去世,官员要在家丁忧守丧三年[54] 。但朱国治是汉军正黄旗人,清制:隶旗下者例不丁忧,守丧二十七日,即出视事。朱国治按制守丧二十七日后,上奏请进止,无非不想再在已引发公愤的江南任职,想另调他职。

朱氏其人在江苏巡抚任上时,一手炮制了“奏销案”“哭庙案”,人称“朱白地”[55] 。这位朱白地不但得罪了江南士民,就连两江总督郎廷佐等官员亦深怨其人。朱氏丧母刚好是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对朱国治不满者趁机活动,清廷竟由此下了一道诏书,命朱国治归家,为母亲守丧三年,又另派韩世琦(号心康)接任江苏巡抚。

朱国治大失所望,料想已彻底失宠于朝廷,又自知在吴地不得人心,生怕失势消息传开后,吴人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不等新任巡抚韩世琦到任交接,便仓促离位,乘轻舟遁去。

有心人又趁机上书弹劾朱国治。朝议以大臣擅离汛地,拟降五级,而严旨切责,将朱国治革职为民。

康熙十年(1671年),又有有心人向康熙皇帝力荐朱国治,推其补云南巡抚。两年后,吴三桂起兵叛乱,杀朱国治祭旗。朱氏身体被吴三桂将士分而食之,尸骨无存。后人有诗叹道:

祸深逢掖岂无因,节钺江南密网陈。窃得官储输莫狂,还君印绶杀君身。

至于吴县县令任维初,只比金圣叹等无辜遇害者多活了数月。新任江苏巡抚韩世琦到任后,即了解“哭庙案”的真相,虽不敢忤逆朝廷,公然为金圣叹等人鸣冤翻案,却也对任维初品性极为反感,不久即另寻过错将任维初逮捕,亦斩首于南京三山街。后人有诗道:

巧将漕粟售金银,枉法坑儒十八人。天道好还君不悟,笪桥流血溅江滨。

再说韩世琦到任后的几桩故事。韩世琦是汉军正红旗人,曾任顺天巡抚,是清廷心腹。他上任江苏巡抚后,先杀了吴县县令任维初,再拨调官银,改筑苏州城墙,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今所见苏州砖头城墙大多为清初韩世琦所建),言行、态度大大有别于前任朱国治,由此颇得人心。

当时有赤脚张三率渔民义军“白头兵”活动在苏州、松江一带,屡次打败清兵,与地主、富户为敌,声势十余年不衰。清地方官吏对此十分头疼,却因张三行踪神出鬼没,而莫之奈何,遂将张三活动的太湖流域视为最可怕的危险地带。韩世琦到任后,欲发重兵围剿张三。苏州乡绅朱允恭主动请缨,以老交情诱捕张三,不费一兵一卒,替韩世琦除去了心腹大患。换作朱国治在任,断无士绅肯为其出力冒险。

韩世琦到任江南不久,即收到平西王吴三桂的亲笔书信,称女婿王永宁(《履园丛话》记为王永康)是苏州人氏,刚在云南成亲,现下要返回苏州,请韩世琦为爱婿爱女置办一处住宅。

王永宁幼年丧父,由邻居抚养长大,三十多岁还不能自立,亦未成家。有一天,一位老亲戚来看王永宁,告诉他一桩大事:王父与吴三桂同为军校,不但是至交好友,还曾结为儿女亲家。后来吴三桂飞黄腾达,直至一飞冲天,王父则早早病死,死前来不及将婚约告诉儿子。

王永宁做梦也想不到还有这样的美事,忙谢了老亲戚,向左右邻居借了些盘缠路费,动身赶往云南求见吴三桂。

虽然经历了一番波折,王永宁最终还是如愿以偿,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回忆了很久,终于想起确实有这么回事。他在大节上反复无常,对这桩婚事倒也没有反悔,立即授王永宁三品官衔,选了一个女儿嫁给他。穷光棍转身变成了亲王女婿,贵不可言。

在昆明住了一段时间后,王永宁便想回苏州老家。为了满足女婿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美梦,吴三桂特意写信给刚刚上任江苏巡抚的韩世琦,命他事先打点好一切。

彼时南方未定,南明永历政权实力仍不容小觑,清廷需要利用吴三桂来平定西南,韩世琦亦不遗余力地讨好吴三桂,出资买下拙政园,送给了王永宁。

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由罢官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拙政”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若湖泊”。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物则稀疏错落,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拙政园输给了同郡徐少泉。此后,徐氏在拙政园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后徐氏子孙亦衰落,园渐荒废。

明崇祯四年(1631年),刑部侍郎王心一购得拙政园东部十余亩荒地,悉心经营,布置丘壑,于崇祯八年(1635年)落成,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及西部则屡屡易主。

顺治四年(1647年),刚从黄毓祺案中脱身的钱谦益、柳如是夫妇入住拙政园。钱谦益增建曲房,作为柳如是妆楼。

顺治五年(1648年),徐少泉第五代传人不堪清军将领骚扰,将拙政园以二千金廉价卖给大学士陈之遴。陈之遴得园后重加修葺,备极奢丽。然陈氏长年在京为官,后又被谪辽东,客死于谪所,从始至终都未踏进拙政园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