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河山表里更分明 明清之际的风起云涌(第25/26页)

[37] 金圣叹的诗歌散文均有名,著有《沉吟楼诗集》《唱经堂汇稿》。为诗漫不经心,不加锤炼,时杂禅语俚语。散文不拘格套,逞才使气,流畅自如。他的最大成就在于文学批评,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通俗文学提倡者,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影响非常深远。特别对《水浒传》的批点,更为突出,继李贽、叶昼之后,将小说戏曲评点推进到新的高度。金圣叹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大大提高了小说与戏曲的应有地位,由此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金圣叹本人也是中国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权威地位超越王世贞、李贽和钟惺诸大家,继后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与张竹坡评《金瓶梅》,亦屈居其下。

[38] 金圣叹到叶绍袁(明天启五年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后归隐)家即为才女叶小鸾降乩,因之写有《续窃闻》,成为江南著名佳话,亦是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构思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叶小鸾为叶绍袁、沈宜修(大才女,文学家沈璟侄女)幼女,面容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皆有韵致,书法亦秀劲。然天嫉红颜,婚前五日,未嫁而卒,时年十七岁。有作品集名《返生香》。其姊叶小纨为悼念妹妹,作有杂剧《鸳鸯梦》。苏州才子尤侗是叶小鸾的狂热仰慕者,曾告知好友汤传楹道:“心中事,《扬州梦》(元人乔吉所作杂剧,讲述唐代才子杜牧的风流韵事)也。眼中泪,哭途穷也。意中人,《返生香》(叶小鸾作品集名)也。”后尤侗据《鸳鸯梦》创作了《钧天乐》传奇(被太监当作江南科场舞弊证据进呈给顺治皇帝的杂剧),女主角魏寒簧性格、风貌与叶小鸾一模一样,魏寒簧绝笔诗则完全取自金圣叹扶乩所作《续窃闻》。又,明亡后,叶绍袁虽仰慕陈子龙等人反清壮举,却无勇气参加,遂携三子出家为僧。

[39] 钱谦益意图利用顺治皇帝驾崩之机反清复明,前已有所叙述。他一心抗清,不顾国丧罢宴止乐之礼,饮酒作乐,还特意作注,也很正常。据说乾隆皇帝也是因为此注而格外痛恨钱谦益,亲题《有学集》(钱谦益入清后作品集)挖苦道:“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以乾隆的诗笔水平,敢题诗《有学集》,也可谓鲁班门前弄大斧了。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虽才学远远不及,却有权势及淫威。沈德潜编《国朝诗别裁》时,品度钱谦益诗为第一,特意置放在篇首。乾隆看后很不高兴,严厉斥责了沈德潜,后来干脆下令查禁销毁钱谦益作品。又指示修纂《明史》者,将钱谦益放在贰臣乙卷,称此人连入甲卷的资格都没有。

[40] 不独满清有意加重江南赋税,明朝也做过此事。大明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因宿敌张士诚曾占据苏州,江南士民多为张士诚出力,取沈万三家租簿定额,对江南一带格外加赋,每亩完粮七斗五升。后经苏州知府魏观请命,朱元璋才勉强同意将原定的高额田赋减去一半。

[41] 古代官府限令吏役办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警惩,叫作追比。

[42] 清初,各县都设有常平仓。丰年时,官府平价收进;歉年时,低价赈济,以平衡粮价。

[43] 清制:道台(又称道员)是省(长官为总督、巡抚)与府(长官为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清初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

[44] 文庙:孔庙的别称,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45] “哭庙”是苏州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当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来自殷实之家、中产阶级的读书人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监察力量,当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士子们每每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后,更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在明朝,人多势众的“哭庙”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视而采纳。

[46] 唯亭:镇名,在吴县东面,跨娄江两岸,北近阳澄湖。附近水产丰富,产“阳澄湖大蟹”。

[47] 程翼苍名程邑,字幼洪,号翼苍,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金陵画家胡玉昆(名元润)有画作《宋宫古梅图》,为程翼苍收藏。王士祯(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是钱谦益之后的文坛盟主,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有《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云:“风雨崖山事杳然,故宫疏影自年年。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鹃?”诗中抒写画意,追怀南宋亡国事。连王士祯这样得志于清廷的人都在诗作中流露出不忘故国之意,足见当时士人普遍心向大明。

[48] 抚宪:下属对巡抚的尊称。巡抚(又称抚台)是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后期,安徽、江西两抚不再听命于总督。

[49] 郎廷佐不独是武夫一名,其人擅长工艺,督造陶器仿古酷肖,时称“郎窑”。

[50]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从努尔哈赤开始,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满语,意为旗主,一旗长官,管理全旗户口、生产、教养、训练等事)、议政大臣共同议政,“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代表着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同样,在必要时,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象征着贵族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必然与皇权产生矛盾。康熙一朝,政务基本交给朝廷内阁处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人数增多,议政的贵族大臣的选任放松了,参与的贵族级别降低,议政权限也被压缩。但在这一朝,议政王大臣会议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军国大事、重大案件等,会议都有议政权限。到了雍正一朝建立军机处,更大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到乾隆一朝废除。康熙初,旗主任议政者仅有二人,康亲王杰书(正红旗)与显亲王富绶(镶白旗),富绶在康熙八年死去,杰书于康熙三十六年死,之后,这一机构再无议政王,《清圣祖实录》中已称其为议政大臣会议。